返回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长大的眼睛和衰惫的气象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读鲁迅《上海的儿童》及其它

    “上海之儿童”,乃中国之儿童,中国之儿童,乃民族之未来。

    “上海的少女”,乃女人苦痛的前影和日后衰惫的气象。世间最美的女人,她们少女时代的眼睛不是天真无邪,而是“已经长大”,长大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青苹果的催红和可怕的成熟。

    《上海的儿童》和《上海的少女》是鲁迅先生同一夜前后写就的两篇富有深意,意犹未尽的作品。先生以“上海”为观察中国人生存状态尤其是处于租界中的儿童的身心,他大抵是主张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可是,结果并不如此,而且非常严重。“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然而更便宜的是时髦的女人”,“惯在上海生活了的女性,早已分明的自觉着这种自己所具的光荣,同时也明白着这种光荣中所含的危险。所以凡有时髦女子所表现的神气,是在招摇,也在固守,在罗致,也在抵御,像一切异性的亲人,也像一切异性的敌人,她在喜欢,也正恼怒。这神气也传染给了未成年的少女,我们有时会看见她们在店铺里购买东西,侧着头,佯嗔薄怒,如临大敌。自然,店员们是能像对于成年的女性一样,加以调笑的,而她也早已明白这调笑的意义。总之:她们大抵早熟了”(鲁迅《上海的少女》)。

    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在日报上,确也常常看见诱拐女孩,甚而至于**少女的新闻”(鲁迅《上海的少女》)。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诱拐”和“**”少女的事仍然越发的多起来,越发的异化和猖狂。2009年4月29日《京华时报》报道:“浙江省丽水市近日发生一起强奸**案,侵害时间长达两年”“28日,莲都区警方通报该案。据知情人士透露,基本能确认的受害人数为19人。”“当地一家KTV的老板陈伟军被批捕”“浙江丽水检方称另有原村委会主任被刑拘”。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这么多少女被一个个强奸,陈伟军自己强奸了少女们还不算,还要与他人“分享强奸”。这些正在接受知识,塑造自我的中学生,自己被强奸了还不算,在贼人引诱下还不断介绍自己的同学陷入恶人之圈套,最终被强奸。出事之后,尤让受害者母亲震惊的是女儿的麻木和自得,“‘我女儿被强奸够让我痛心的,但这些孩子对这个事情的麻木更让我感到震惊,怎么能这样就轻易把自己出卖了呢。我听到事发后有不少女生对这个事情并不忌讳,还当着同学面炫耀这个事情,这让我无法接受。’小菲母亲说”(《东方早报》4月29日报道)。

    那么是什么地方让我们愤怒和震惊,是什么触动了我们脆弱的神经?“要而言之,中国是连少女也进了险境了”(鲁迅《上海的少女》)。

    “这险境,更使她们早熟起来,精神已是成人,肢体却还是孩子。俄国的作家梭罗古勃曾经写过这一类的少女,说是还是小孩子,而眼睛却已经长大了。”(鲁迅《上海的少女》)。

    更可悲的是,眼睛已经长大,肢体幼小的少女,她们的精神远没有成人,如果成了“成年人”,那么,眼神里流露的尽是衰惫的气象。

    孩子们,我能说些什么呢,在花季雨季的时节里,你们竟被强奸,你们的负重和轻松同样让人感到后怕。我们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恶人如此之恶,而你们竟不以为恶,并协同作恶。你们如此年轻,你们却在承受生活的严酷和残忍,不该到来的已经来临,不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们的“大人们”除了震惊还该做些什么呢?

    是教育问题吗?

    鲁迅在另一篇文章《上海的儿童》里这样写到:“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时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和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时下,“亲子教育”正出笼,说明了这个时代的召唤和对人成长之路的正视,可是,这仅仅是开始,我们的很多“家长们”还在用“棍子”、“巴掌”“票子”、“泪水”、“恐吓”、“瞒和骗”、“设计好的路”、“敌视”、“挖苦”、“辱骂”教育我们的孩子,高高在上或无所奈何地让其发展,自己本身粗暴,却希望孩子能脱胎换骨,自己让孩子活在自己的期望里,却不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从小到大,我见过太多粗暴的父亲,我见过太多无知的母亲,他们可能善良,可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走上了很多的歧路,很多很多具有一样模式的路,我常想很多人的出生如果遇上这样的父母,就是个具有悲剧意味的存在。从小学到大学,我又见过很多刽子手一样的老师,他们一心为了考试的分数和自己的私利,不惜蹂躏学生的人格,不惜扼杀学生刚刚萌发出来的一点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在中国的中学课堂里,偏科是危险的,有独立的思维习惯是孤独的,有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叛逆的,如果你与别人不同,别人就会形成“无物之阵”压制你,摧毁你。当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为时,很少有人把它导向善,很少有人把你从深谷中拯救。对于一个中学生,正在形成自我认知和判断的处于青春奔跑期的个人,如果遇上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将是一件多么可怕多么迷茫多么无望多么扫兴的事啊!

    我常常想:我自己的青春就是这样在悲哀中度过的,如果我不抗争,我现在大抵也同我的同伴一样被这些无形的手蹂躏了。如果我不偏科,我就不知道我喜欢什么,如果我不离家出走,我就会立马成为一个直接或间接蹂躏学生的老师,照管妻子的丈夫,指点孩子在这个社会怎么狡猾无耻瞎混的父亲,因为在中国这个社会的氛围当中,我非常没有信心孩子不学坏。仅仅是教育他成为一个“好人”吗?这“好人”未免太抽象了;让她远离网络吗?可是这网络上早预备了很多“好玩好看”的东西;让他在社会上闯荡吗?可是这孩子早已形成了依赖,父母极其痛心的不想看到孩子被社会碰的头破血流的样子;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吗?可是还有许多钱没有挣下,还有许多光宗耀祖的事没有实现,还有一份稳定的薪水需要半死不活的干下去。干下去,一个人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