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区的人民欢欣鼓舞,不少的人都以为从此即将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阶段。会上,蒋介石致辞,热情洋溢,满意大会成就,希望贯彻普遍。各代表亦均表示拥护。
作为中共代表周恩來当然在此时候,要与会议精神一致,这也是中共真诚的心愿。当然,周恩來也清楚,其实蒋并不准备实施这些协议,只不过是利用政协來进行和平欺骗,玩弄政治阴谋,以掩盖他这时正在那里进行的全国规模的内战准备。
对于国民党反动派,中共从來不抱任何幻想。但对于和平与民主、国共合作,有一分希望,也是要积极争取的。周恩來沒有错,而是蒋介石心虚了,如此而已。
【2月19日】
本周心情抑郁。既受政协会中**及其外围之压迫,复受俄军之威胁,而在东北延不撤兵,最足使人焦虑也。
日记所言“受政协会中**及其外围之压迫”一节,情况如是:1946年1月31日,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五项提案。
但各党派的国府委员数目的分配,未能达成协议,蒋介石欲将各党派委员压在14名以下,从而使各党派绝对控制于国民党之下。对此中共不能同意,要求中共与民盟之名额共为14名,仅次于国民党,据有三分之一以上名额,从而具有否决权,以制约国民党一党专政。对此,蒋介石绝对不予让步,并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压迫”。
至于所说“受俄军之威胁”,是这样:苏联本來约定在日寇投降后3星期后开始撤军,至迟不得超过3个月。但因美国陆战队于9月下旬在青岛、天津登陆,而延缓其撤军日期,至12日仍未撤军。后经中苏双方协议,延至1946年2月1日撤军。1月22日,宋美龄赴东北宣慰。蒋和美国对苏联迟迟不撤军是很忧虑的,故而蒋写了今之日记。
【2月28日】
(一)
马歇尔对余之认识虽渐增加,然其受**之麻醉日甚;美国民族之易受人欺诳,其老练如马氏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不禁为世界前途忧也。
与中共商定统编其所部为18个师之方案,业已签字,此为政府最大之损失。
2月25日,三人小组又通过整军方案,共两项:
“一、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国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最高统帅有任免所属军官之权,但在整编军队过程中,撤免中共军队之高级军官,应由派在政府中之中共代表所提名之军官替补。
“二、陆军之编制,在一年之后,全国军队编为108个师,其中共军占18个师;一年半之后,缩编为60个师,其中共军占10个师。”
军队配置(一年后)东北6个军,中央军5个,中共军1个,每军辖3师;华北方面11个军,中央军7个,中共军4个;华东方面10个军,中央军9个,中共军1个;其他地区,西北5个军,华南4个军,均为中央军。
对此种整军方案,蒋介石意在应付马歇尔和中共,实则口是心非,毫无诚意。他对马歇尔就深有疑虑,认为他在帮中共的忙,受中共蒙骗。蒋在2月28日反省录中写道:“马歇尔对余之认识虽渐增加,然其受**之麻醉日甚。美国民族之易受人欺诳,甚老练如马氏者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矣。不禁为世界前途忧也。”同篇中他又认为给中共统编其所属部队18个师,是他最大的损失。可见蒋是多么不情愿,只是因为马氏的影响才被迫签字的。(二)
东北俄军逾期未撤,并发表声明藉词与驻华美军同时撤退,乃已不惜与美国公开为敌矣!
苏联对于2月1日的撤退期限,根本就沒有当作有这么回事。它以“中、苏经济合作任务尚未完成”、“美国如自中国撤退,苏联也撤退”等等借口延宕下去。
其用意是:一是以“战利品”为借口,抢运东北的工矿设备;二是见到美国日益加紧运送蒋介石的军队、物资支援,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于是也改变了过去不支持中共的方针,帮助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为其撤军创造方便条件。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