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1944年(五)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蒋亦未忍气接受(涂称此消息得自美国驻华大使馆,她怀疑蒋故意将他激怒情形泄露)。

    【10月21日】

    史迪威果已得美政府之撤回,此为本年内对内对外各种困难之症结;且对此事之隐痛,亦可谓极人生之所未有也。……中、美国交不因史迪威而败,中国抗战亦不因史迪威而败者,殊为莫大之幸运。中、美已误之国交、抗战已颓之形势,皆得由此启其机钥;此后军事、外交与内政务要务,乃可按计划实施矣!

    罗斯福在蒋介石的强硬态度下,终于决定召回史迪威。可是在白宫方面的陆军部长史汀生与参谋长马歇尔则强烈反对将史迪威召回,因此罗斯福又为之踌躇不决,而采取逐步调回的办法,暂将史迪威留在缅甸指挥那里的作战部队。

    10月6日罗斯福正式电复蒋介石的电文是这样的:

    “中国大陆情势,已如此恶化,使我感觉目前美国政府不应再冒派遣美国军官统帅党国全部陆军之责任。……我接受阁下的建议,解除史迪威为阁下参谋长的职务,并已决定不再使其担负有关租借物资之事务;但中国驻印度与远征军的训练指挥,则仍交史迪威管理。……”

    蒋介石仍坚决不答应,力主将史迪威调回美国。10月9日给罗斯福回电,强调说:“务须能与中国合作,而得余之信任者,方能授以统帅指挥中国军队之权,史迪威将军显已缺乏上述必要条件!”

    蒋介石已明确表态:史迪威是他不信任的人。

    同时,又以一份备忘录托赫尔利转送罗斯福,其内容大意如下:

    一、史迪威不顾中国之不同意而强行北缅战事。

    二、在北缅作战期间,因史迪威的抑制而将对中国的物资供给完全停止,直到6月,始初1月分之供应。

    三、结果,中国国内战场因缺乏补给而遭受败衄。”

    蒋的这份备忘录,意在促使罗斯福进一步了解现状。

    赫尔利经过反复思考后,终于下定决心,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其内容要点如下:

    一、蒋介石是一个统帅几百万军队,抗日已经七年的国家元首,对他不应施加压力。史迪威却以施加压力作为取得权力的手段。如支持史迪威,势必失去蒋介石,中国的抗日力量亦将随之消失。美国人民将不会赞同总统这样处理问題。

    二、蒋介石需要美国援助,他能真诚与美国合作,美国任何将领來华,蒋介石都能与之合作,唯史迪威不行。

    三、要求罗斯福总统应即调回史迪威,另派一名高级将领來华充任参谋长。”

    此时,罗斯福正面临能否蝉联第四届总统职位的大选,而他将依靠战时和国际外交上公认的成绩來参加竞选。赫尔利那句“美国人民将不会赞同总统这样处理问題”提醒了他,确实如此,如果在竞选前夕,与他一手扶植、塑造的四大国之一的中国决裂,不管有多少理由,似乎在政治上也是不明智的。

    于是,他痛下决心召回史迪威。

    10月19日下午,赫尔利谒见蒋介石,转达罗斯福总统最后决定的电报如下:

    我现在正式颁发命令,将史迪威自中国战区召回,及指派魏德迈将军。目下美国驻中、缅、印战区应分为二――中国为一方面,印缅为另一方面。印、缅区由索尔登中将指挥,中国区由魏德迈指挥,陈纳德将军的第十四航空队仍留中国,受美军司令魏德迈之指挥。……”

    当赫尔利将此消息转达史迪威时,史勃然大怒,大骂罗斯福是“老软脚蟹”,说罗斯福给了他致命的一刀。

    史迪威接到回国通知后只在重庆停留四十八小时,他结识的中国朋友很多,但只拜会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孙夫人流下了热泪,希望自己能有机会亲自去美国,把事实真相告诉罗斯福总统。史迪威在美国朋友中只向美驻华大使高思道别。21日史迪威离华返美。

    【11月4日】

    史迪威回美以后,其反宣传,不仅诋毁我个人,且必欲推倒我政府。其各种诬蔑诋毁,以《纽约时报》阿特金森之专论为代表,可谓侮辱已极;而**乘机煽动,美国之舆论更不待言矣!

    唯余寸衷泰然,不为其所动,盖早为预料所及也。

    史迪威将军从中国被召回的消息传到美国,在公众中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纽约时报》于10月30日在第一版刊登了这则消息,在这篇报道中说:史迪威的被召回是中国“垂死的反民主政权的政治胜利”,蒋介石对“中国崩溃的速度感到惊恐不已,不知所措”,认为“这实际上是要我们默认一个不开化的残忍的独裁政权……它不能代表堪称我们好感的中国人民。”((美)巴巴拉?塔奇曼著,陆增平译:《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下册,第733页。)

    就连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也有同感,他在国会秘密报告中说:“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将失去领导地位,对于重庆只能视为短期投资之对象,故对华不宜只限于援蒋。”

    进步记者斯诺也在报上发表同样的意见。

    这是史迪威与蒋介石矛盾所反映的美国统治集团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矛盾的公开化。

    但是,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展,随着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与“**反民主”斗争的加剧,随着国共两党斗争的激烈展开,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愈來愈露骨地实行“扶蒋**”的政策。

    蒋介石看清这个趋势,心中很有底,因此,对“反宣传”“寸衷泰然”。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