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1944年(三)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7月20日】

    此为敌国不能维持现局及崩溃在即之征兆,不能不认为吾人之又一胜利也。

    此论为蒋氏1944年7月20日所记。日记中所提到的“此为敌国不能维持现局及崩溃在即之征兆”之说,是指1944年7月18日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内阁被追究连战连败的责任而总辞职。蒋介石把这看作是“吾人之又一胜利也。”

    1944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接近胜利的一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德、意、日法西斯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被遏止,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

    在苏德战场上,苏军由防御转入了反攻。

    1944年6月,英美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意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顾此失彼,连连失利。随着美国在太平洋上对日反攻力量的增强,日本在南洋的海上运输线已被切断,甚至日本本土也频频遭到美机的轰炸。

    在中、缅、印交界的缅北战场上,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中、美、英积极组织打通中印公路的战役,连连取得胜利,该战区日军不仅遭受重大打击,而且面临孤立无援的困境。

    为策应缅北日军,保住一条陆上交通线,重振“皇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威,日军发动了“1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以求一逞。

    在太平洋战场上,从1943年6月份开始,以美国为首的盟军部队不断加强了对日军的进攻。使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战略要地连连陷落,日本本土受到更大的威胁。

    1943年底,盟军攻陷了所罗门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

    1944年2月,美军占领了马绍尔群岛。

    1944年4月,美军在新几内亚北海岸登陆,并于6月控制了整个北海岸。

    1944年6月15日,美军发起了对马利亚纳群岛的进攻。如果该岛一旦被攻陷,整个日本国土就置于美国B―29重型轰炸机的轰炸范围之内了。因此,该群岛对于日本国土的安危,乃至整个战局都至关重要。在争夺该群岛的战役中,日军受到了惨重的损失。被击沉航空母舰三艘,击落飞机640架,许多军舰被击毁。

    1944年6月15日,美军开始在马利亚纳群岛所属的塞班岛登陆,至7月9日前,占领了整个塞班岛,为全面攻占马利亚那群岛建立了桥头堡。战局对日本十分不利。

    日本在各个战场的连连失利,特别是塞班岛的失陷,使日本朝野大为惊慌,内部矛盾加剧,因之导致了东条英机内阁总辞职,东条本人退入了陆军预备役。7月22日组成了由原朝鲜总督小矶国昭为首相,米内任海相,杉山元任陆相的日本新内阁。

    这是日本法西斯集团妄图挽救其彻底灭亡的徒劳之举,因此被蒋介石视为“不能维持现局及崩溃在即之征兆”。

    【7月22日】

    本周倭东条内阁已倒,敌方之命运失败在即,因为可慰;然而敌国败后,如我不能自立自强,则虽胜犹败,究有何益乎?因之焦灼更甚矣!

    本周,美军轰炸日本佐世保、长崎、八幡等地;随即,在太平洋上完全攻占塞班岛,打开了日军内防线之大门。

    与此同时,在中国,自6月25日至7月9日,苏中民兵约5万人破路350公里,拆毁桥梁50座。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面前,日本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挽救覆灭的命运,日本内阁又來了一项大换班。

    看到如此“走马灯”似的连番倒台――组阁,组阁――倒台,蒋介石内心里止不住地笑:看來,“敌方之命运失败在即”!

    在这样的形势下,蒋介石一方面感到很欣慰,一方面却感到“焦灼更甚”。而使蒋氏“焦灼更甚”者,是罗斯福三番五次的要挟,特别是7月6日罗斯福的那封毫不客气的來电,要他交出指挥权,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让史“指挥所有中国军队和美国部队,包括共产军在内。”这简直是对他的不信任,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如今,他已是绞尽脑汁,步步为营,慎而又慎,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他对罗斯福粗暴侵犯主权的行为,表现了温顺,甚至作了恭敬的答复。

    在难以忍受的屈辱之中,蒋氏痛切地感到:“不能自立自强”,“虽胜犹败”因而“焦灼更甚”。

    【7月25日】

    敌军对衡阳之战术,是用分散与牵制之法,使我守衡阳之军久困城中,待弹尽援绝,而后唾手以得,此应设法粉碎之。

    由于美国飞机不断轰炸日本本土,日本天皇极为恐慌,决定对中国大西南发动全线进攻,以摧毁我西南地区的各机场;同时打通京广线,连接印度支那。这便是所谓“1号作战”。

    “1号作战”共分三大战役:河南会战、湖南会战、广西会战,又称豫湘桂会战。日寇投入五十余万兵力,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东条英机称之为“玉碎作战”,可见日寇已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了。

    1944年4月18日,日军第十二军等部五六万人在开封、新乡一带集结,然后分路进攻。中国方面,由汤恩伯、胡宗南所指挥的四五十万人的国民党军,不是对日军的进攻采取积极防御措施,而且是望风而逃。

    日本第三十七师团和第八独立混成旅首先渡过黄河,攻击中牟的守军暂编第十五军;接着分兵两路西攻郑州。

    4月22日,郑州、新郑失守。日军第一一○师团从邙山突破黄河防线,占领茶阳、密县、虎牢关,又犯登封。

    5月1日,新郑一带日军攻下许昌,接着占领了临颍、襄城、郏县、鲁山等地。

    5月26日,洛阳失守。

    仅四十几天,河南的四十五个重镇和三十八个县大片土地为日军占领,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二十万,平汉铁路落入敌手。

    日军打通平汉线后,紧接着发动了长(沙)衡(阳)战役。

    五月下旬,日军调动十二万人的兵力集结岳阳附近,兵分一线、二线。一线兵力分驻湘江东西。中国方面,由陈诚、薛岳等指挥的国民党军三倍于敌,但仍是一触即溃。

    5月25日至28日,日军的一线部队先后出击,中方守军总兵力有二三十万,但他们各自为战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