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海拔150米的丘陵,但它却是一个战术要地。
当时,日军正在向武汉进攻。苏军推进张鼓峰意在探测日本采取什么态度,以及判断日军整个战略意图;就日本而言,也想观察一下苏联是否介入中日战争。于是双方都想以张鼓峰的占领与反占领做一下试验。
日本参谋本部,接到报告后,考虑中日战争正紧,决定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命令当地日军有所抑制。
但是,1938年7月29日,当地日本驻军第19师团见苏军在张鼓峰附近构筑工事,便擅自出动部队,于是双方交火。
1938年7月31日,天亮前,日军对张鼓峰发动袭击,迫使苏军一度后撤,但苏军马上进行了大规模反攻,使日军陷入苦战之中。
眼看战火不断扩大,日本政府十分恐慌,立即通过外交途径向莫斯科提出由日军单方面撤退的建议。
8月10日,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会谈。
8月11日中午,达成停战协定。
蒋介石对日本主动向苏联求和极为愤慨,从中他看穿了日本的狡猾伎俩。“实际日本所谓缔结协定,共同防共”都是骗人的鬼话。他的“目的本不在防共,也不在于防俄,而实在于借此名义以亡华。如若不然,当张鼓峰军事冲突时,何以他的驻苏大使重光葵向苏俄外长如此卑下让步而最后终于屈服?就可见他今日对我国提出所谓共同防共云云,只不过外欺世论、内欺国民,而要向中国要求得华北、内蒙驻兵的一个幌子罢了。”
蒋介石通过“不欲参加欧洲战局”和“不敢与俄国开衅”两件事,方才认清日寇“妥协列强而专事侵略我国”的险恶用心,实在也是醒悟得为时过晚。
【4月30日】
敌国连日召开五相会议,协商对德意军事同盟之方针。其目前尚犹豫未决,然其最后必参加同盟无疑。盖日本军阀之逞强好战,实无可救药也。
1939年4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开始将战争由长江中下游转移到汉水流域。中国方面,先将汤恩伯第31集团军从湖北调至枣阳,接着,将李宗仁第5战区主力调至大洪山、桐柏山一带驻防。借以控制宜昌、襄樊据点,威胁武汉的日军。
日寇一方面做紧急调整作战部署,巩固武汉外围,威逼四川,一方面协商德国方面一再敦促签字的德意军事同盟方针。但,自1月日本平沼内阁上台到4月下旬,连连召开五相会议,还沒有定下來。其原因是陆军强烈主张加入德意同盟。理由是在中国“南进政策”实施时,需要有个巩固的北方,如果与德意缔结同盟,便可牵制苏联。而海军则认为,如果加入军事同盟,情势紧迫时,日本将卷入欧洲战争,这是力所不能及的,况且,一旦加入便与美国为敌,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正因军部本身意见尚未统一,五相会议到目前尚在“犹豫未决”。
但是,日本军部向來是以陆相左右形势的。所以蒋介石预料“盖日本军阀之逞强好战”“最后必参加同盟无疑”。
【5月4日】
敌逞凶残酷,诚卑劣无耻之尤者。此实为余有生以來第一次所见之惨事,目不忍睹。天父有灵,盍不使此残暴之敌速受其应得之咎?
1939年2月日军攻占了我国南部沿海各重要城镇。
与此同时,向长江中游地区发起攻势。
1939年3月至5月,日军以4个师团的兵力,在冈村宁次的率领下,向南昌进犯。
3月27日,南昌失陷。
南昌失陷后,国民党震惊,马上组织反攻。他们从第9、第3战区抽调20个师的兵力,在罗卓英、上官云相等指挥下,进行反击。
4月23日,各军开始反攻,最初几日进展得还比较顺利,直逼城郊,“敌伤亡甚大,恐慌异常,殆有不保形势”《攻略南昌经过概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后因中国部队中个别将领“决心不坚,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同上。,而未能一鼓作气收复南昌。
5月1日,蒋介石电令:“限微日以前攻克南昌,如不能达到任务,旅长以上连带负责。”《第三战区28年5月份战斗要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月2日,罗卓英部队向南昌推进,日军凭借优势火力,负隅顽抗,在城南和南郊一带展开激烈战斗。中国军队猛烈冲杀,第29军军长陈安宝亲临前线督战。日机猛烈轰炸,施放毒弹,中国军队屡攻不下,伤亡惨重,军长陈安宝壮烈牺牲,师长刘雨卿负重伤。蒋介石看此情况,即电令“南昌攻击停止”同上。。
日军为了打垮中国的抗战意志,5月上旬,对重庆、华南、华北加强了轰炸。在敌机盲目狂炸下,非军事区域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很大损害。
5月3日,日机对重庆进行大空袭,一连两天,被毁房屋1200余栋,炸死炸伤者达8000余人,重庆人民蒙受了极其惨重的灾难。蒋介石对此极为愤慨,他说:“残忍暴行,岂能胁制”我们中华民族!
【5月5日】
昨夜为救护难民事,通宵筹划督行,观我民众遭此惨痛,仍无一句怨恨抗战之言,余思之更难自安。对此纯洁同胞在苦难中之行动,神情可爱,使余铭感无涯!遭此凶残不能忍受之艰难,见我民众如此,更增余之乐观与勇气矣!
战时的首都--重庆,被当作日寇轰炸的目标,无情的炸弹,毁坏了房屋,夺走了生命。“有多少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财产遭到了毁灭”,有多少“幼小的儿女丧失了他们的父亲,年老的双亲失去了他们的儿子,妻失去夫,兄弟姊妹失去骨肉手足--甚或家庭遭了破坏,阖家老小的生活失去了凭依”郭沫若:《成仁便是成功》(《沫若文集》第11卷,393页)。。无数的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沿街乞讨,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但,中国的老百姓最富有爱国的美德,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民族的生存,他们该忍受的都忍受了,不该忍受的也通通地忍受了,而且毫无怨言。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富有中华民族的骨气!
蒋介石日记中抒发了自己的“无涯”之“铭感”,但愿他不负中国百姓的依托。此后,他怎么样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