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章 1938年(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露),又向徐州地区增调20万兵力,使这一地区兵力达60万之多。蒋的方针是,在津浦线正面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寇“首先堵住,再予迎头痛击”。但是,蒋介石在平原地段,交通要冲,云集大军的做法是有悖兵家训律的,形势对我不利。

    日本在台儿庄受挫后,重新部署了兵力。

    1938年4月7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作战命令:“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一部有力部队击败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的陇海线以北地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助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击败上项徐州附近之敌,并占据徐州(包括在内)以南的津浦线及庐州附近。”大本营命令:“大陆命第84号”1938年4月17日,《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第45页。

    北线日军以第16、114师团增援第2军第5、10师团,沿津浦线及两侧南下作战,企图吸引中国守军大部兵力,加以围歼;而以第1军第14师团从濮县地区渡过黄河,切断兰封(兰考)、归德(商丘)间的陇海路,以止中国军队东援徐州,切断守军退路。

    南线日军除以第13师团在蚌埠、怀远间集结外,又以第9、6师团分别向凤阳、庐州前进,第101师团一部向苏北阜宁地区进攻。

    4月18日,北路日军第10师团在枣、峄地区展开攻势,由于受到中国守军的“抵抗和反击,陷于苦战状态”。

    5月12日,日军第114师团向台儿庄以西地区推进,并在峄县地区抽调第10师团渡过微山湖,配合由济宁南下的第16师团迂回到徐州西北侧,使徐州守军陷于三面包围之中。

    5月14日,南路日军第6师团在占领和县、巢县之后,攻战庐州。

    5月18日,华中派遣军主力第9、13师团,沿津浦路西侧,攻占徐州西南地区。

    5月19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安徽的宿县。

    在南北日军夹击下,第五战区数十万大军有被歼灭之危险。因此,有计划的撤退是非常必要的,以保存有生力量,进行“长期战争”。

    但是,战区既未组织像样的战役,又沒有进行有计划撤退,而是李宗仁长官部率1000多人首先落荒而逃,继而,引起主力部队全线溃退。

    5月19日,徐州失陷。

    5月20日,连云港被日军占据。

    5月24日,日军第16师团控制徐州后,乘势西进占领砀山。

    5月29日,日军第16师团配合由山东鱼台南下的混成第3旅团攻占归德。

    此时的中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处于日军的追击之下。

    蒋介石日记所言“战略之撤退”是实行了,但撤退得太匆忙,真也够“神速”的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惨局,一方面是因为日寇放弃了津浦路的正面进攻,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强的机械化部队,从西侧迂回包围,并投以大批飞机、坦克作战所致;另一方面是蒋介石犯了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因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云集大军,与敌人进行阵地作战而造成的。此战失利,战区指挥官指挥不当和不负责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6月7日】

    敌国舆论似渐转向和平之路,然敌阀阴谋在“讲和”时更增险恶,不可不慎之又慎。

    从日本首相近卫文?5月初演说的态度來看,似乎关闭了“和平工作”的大门,其实新的“谈和”仍在秘密进行。

    6月3日,陆军元老宇垣一成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此时正是徐州会战之后,侵华日军由于黄河大堤花园口段被炸形成黄泛区而陷入泥淖,一时行动缓慢起來。

    宇垣一成就职后向近卫首相提出4项条件:

    (一)加强内阁统一。

    (二)对华外交一元化。

    (三)迅速决定和平方针。

    (四)不拘泥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宇垣一成的提议获得近卫的完全同意。

    于是,宇垣通过他与国民政府内一些要员的私人关系开展了“宇垣工作”。

    蒋介石对日本的新阴谋,“不可不慎之又慎。”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