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1937年(六)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巴黎非战公约,防遏战争;并且设有国联。用这双重的保障來制止侵略国家向弱国作无望的侵凌。奇怪的是,今竟荡然无存。更奇怪的是,积年累月,逐渐形成的战时国际法,它复杂的结构,原是节制战时行为,保护非战斗人员的,竟也和这些条约同化了灰烬。所以我们今天重复回返到了弱肉强食的野蛮时代。”

    可惜的是,宋美龄的这种谴责竟无作用。两天后(9月14日),美国政府却声明对于中国和日本适用“中立法”,不过问日本侵华战争。国民政府立即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蒋介石于9月24日在南京以行政院长的身份接见外国记者,发表下述谈话,要求美国改变国策:

    “中国此次抗战,不仅攸关中国本身之存亡,且亦为九国公约联盟伸张正义。因此九国公约签字国联合会员国,均应遵守其义务,对于中国之奋斗以援助。尤其美国为华盛顿会议之召集者,而九国公约及国联盟约之订立,悉属美国之力,故其责任尤为重大。”

    恰恰在这一天,北平西南重镇保定被日军攻陷,有记者问:“中国战争会经过多少时间?”蒋介石沒有直接回答多少时间,但却指出:

    “中国抵抗日本之侵略,并无时限。在日本侵略继续进行中,战争势难中止。中国已不能允许日本军队之以压力加诸中国,故战争期间之久暂,全视日本及列强之态度。

    “不论此次战争延长至何日,中国已有无限制抵抗之能力,因中国实一潜力无穷、财力无尽之国家也。日本对中国海岸封锁,或将给予他国极大打击,但于中国影响极微也。”

    可是国际各国仍无反应。

    直至9月27日,国际联盟将中国的要求提交到23日远东咨询委员会审议,该委员会通过了对于日本滥肆空袭的谴责案。在审议中,中国代表顾维钧一再主张对日本的行动应认定其侵略性,但英美国家迟疑不决。

    10月1日,日本提出拒绝国际调停中日纷争。国联各国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显出无可奈何的软弱态度。

    10月6日,在国际大会上,勉强通过决议。决议虽然断定日本违反公约,但并沒有提出任何抑制措施,只表示:“对中国给予精神上的援助……”

    同一天(10月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指斥:“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原则,抵触了九国公约与非战公约。”仅此而已,并无下文。

    蒋介石在10月7日的日记上只好写道:“于我精神助力甚大”,接着自责自悲起來,显得忧心忡忡。

    【10月25日】

    共产党之投机取巧,应切实注意,然此辈不顾信义之徒,不足为虑,只要晓以利害,动之以正义,则可矣!吾当一本以正制邪、以拙制巧之道应之。

    1937年10月,日军开始了以攻战太原为目标的作战。中国军队为了保卫太原,调集16个师的兵力,组成3个兵团,配置于以忻口为中心的两侧山地,进行防御会战。

    10月2日,以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率部组成右集团军,在五台山至忻口一线占领阵地。“除以主力位于平型关、雁门关、朔县之线之两翼侧外,另组织4个支队挺入敌人后方”,“各支队出动后,先后均有胜利。”“总共缴获敌汽车80余辆(均已烧毁),九二野炮一门(无炮弹),七三、七五山炮炮弹3000余发,步枪300余枝,机关枪及其他军用品甚多,并毙敌千余人。”“涞源、广灵、灵丘交通已被我完全截断。”“计前后我伤亡官兵共约600余人,内副团长、营长各2名。”《朱德、彭德怀致蒋介石等密电》10月3日--见于国民政府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

    对八路军所取得的战绩,蒋介石通电嘉奖:“捷报传來,无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联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与战局更有裨益也。”《蒋介石致朱德密电稿》10月6日--同上。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