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他说:“我国抗战,非仅为中国本身之存亡而战,亦为维护世界之和平而战。制止日本之侵略行为,乃为九国公约签字国及国联会员国之责任。”
由此可见,中国抗战初期,是在国际间作壁上观的情况下进行的。
【8月28日】
近日战局渐转劣势,人心动摇。此次战事本无幸胜之理,唯冀能得持久耳!
淞沪战役中,日军來势凶猛,全力以赴,不断增援。8月22日深夜到23日晨,日军以永野修身为统帅的五个兵团的33师团,由狮子林、石洞口、川沙口方面登陆,同时有一部分从张华浜附近强行登陆,企图威胁中国军队侧翼。第三战区(包括江苏南部及浙江)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指挥左翼军在宝山、月浦、罗店、浏河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激战,给日军以迎头痛击。在整个淞沪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是“罗店--月浦”一线的争夺战。
罗卓英率领的18军的11师,14师、67师抵挡了精锐的日军一个旅团的兵力。日军先用舰炮、重炮、飞机进行猛烈轰击,随之战车后面跟着蜂拥的步兵冲锋扫荡。中国军队只能用密集的轻武器火力阻击日军前进。我军往往整连、整营地全部牺牲,然后成连成排地补充上去,始终沒有后退。前仆后继,将敌人包围起來。但敌人又增加兵力将我反包围,就这样层层包围与反包围,双方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争夺,短兵相接,互掷炸弹,肉搏厮杀,使“罗店--月浦”变成一片焦土。中国军队的英勇顽强使日军胆战心惊,把这里称之为“血肉磨房”。这场争夺战拦阻了进犯上海之敌,挫败了日军原拟的战术包围袭击我上海守军左侧背的计划。但是,作战部署主要是由最高统帅兼第三战区总司令官蒋介石來决定。而蒋这时又听信外交部的意见,想依靠“九国公约”的布鲁塞尔会议來制裁日本。蒋介石偕同白崇禧、李宗仁赴淞沪前线各部队,面对激战着的将领们说:“九国会议的结果,一定会制裁日本的侵略行为,只要淞沪战场再坚决死守一下,战争就可结束”等等。这样,日军便乘隙改变了进攻目标,重点进攻比罗店更接近长江口岸的宝山县城。
8月27日、28两日,中国军被迫放弃罗店,退守施相公庙,但29日,我又夺回罗店,敌人又集中火力,向我进攻,而我军火力仍未减弱,士气异常旺盛,阵地毫无动摇。
而蒋介石这页日记所言“人心动摇”,实则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他一边希求着“九国公约”奏效,一方面让广大官兵死守上海,并声言要在上海抗战3年!而且他刚愎自用,不接受正确意见,在后來应当撤军的时候未能及早撤军,以致造成后來的惨局,实在是由他一人促成。
尽管如此,把日军主力从华北引到上海地区的重大战略意图还是实现了,完成了“持久战”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8月31日】
自二十三日倭寇在狮子林、小川沙镇与张华滨各处强袭登陆以后,我六十七师进攻川沙不利,罗店为敌占领,吴淞线又被突破,我军遂转入被动地位矣。
从现已公布之蒋日记看來,淞沪地区作战无全般计划。最初蒋希望以优势兵力消灭敌之据点,此计未酬,他即下令严守一九三二年第五军及第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战役”之防线,逼近黄浦江西岸,此阵线被突破,他再扼守罗店、大场、蕴藻浜之线,距原阵地仍不过五至十公里。凡此在精神上不与不放弃“守土尺地”之原则背离,他从未作敌方可能使用之兵力及进攻目标之判断,本军防守期间之预计,全面反攻计划,次一步之战略防御,和总预备队之区处与控制。从日记文字看去,这一切均未经考虑。
从这则日记内亦看出无争取主动之表现。
【9月7日】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为我国所有,敌国焉得而不败乎!”
9月6日,中国军队,除罗店一线坚守阵地外,全线停止进攻,部署持久抗战态势,采取第二期作战方案:以确保上海市和加强南京防卫为重点,但避免牺牲过大的正面攻击,采取机动作战,各个击破方针,以图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但中国军队停止进攻,以谋求调整布局的计划,日军有所窥测。因此在同一天(9月6日),日军集中20多艘炮舰在吴淞口外,并配以空军向宝山城猛轰,随即发起猖狂进攻。驻守该城的18军98师第三营营长姚子青,率领全营500多名官兵冒着敌人炮火进行反攻。他和全营官兵宣誓:“与阵地共存亡!”大家抱定固守城池、抵抗到底的决心,面对日军海陆空三面夹击,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最终,日军用大炮向城内外发射硫磺弹,引起熊熊大火,日军乘机冲入宝山城。姚子青率领官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持续两昼夜,全营5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是蒋介石写这篇日记后的第三天(9月9日)的事。
在9月6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将陕甘宁苏区苏维埃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辖23个县,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设在延安。
蒋介石纵观全面抗战的形势,虽则眼前失利,但正义在中国一方,于是他想起古代先哲孟子的话來,异常感奋。只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为我国所有”就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他此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是有信心的。
【9月8日】
我抗战决策既定,沪战虽稍有不利而心神仍泰然也。
本來就无争取主动,处处挨打。及至左翼胡宗南之阵地被突破,他写出这番文字,仍缺乏进一步之打算。
【9月25日】
敌以为反复轰炸可以逼我迁都或屈服,其实唯有强增我国抵抗之决心而已。
9月10日以后,日军实力大增,除先已调來的两个师团之外,又从本土调來第9、13、101三个师团和野战重炮兵第5旅团及由台湾调來一个旅团,投入上海战线。总人数达10万多人,重炮300多门,坦克200多辆,飞机300多架,采取用飞机、重炮为先导,然后施放烟幕弹,最后以坦克掩护步兵前进的战术,对上海加强全面攻击。
9月11日,日军主力进攻杨行,14日,在吴淞等地强行登陆。中国最高统帅部再次调整抗战部署,把淞沪战场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