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 1930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月5日】

    时局虽有发展,一再离合集散,但策略难定。--联此制彼或联彼制此,皆非正本之道也。

    1930年,蒋介石面临着一群非同寻常的对手!

    蒋介石采用的策略是纵横捭阖,火上加油。

    【3月6日】

    已叛而未归,反复无常者,不必姑息,此辈盖无所谓信义也;无论联甲联乙,与其联人以落边标,不如任其自斗,我则整理内部,充足兵力,或使甲乙皆得归顺而不敢斗也。

    蒋爱用权谋,也善用权谋,此特点在这篇日记中有所流露,尤其是“任其自斗”一语,表达得自然恰切。翻成现代汉语,该是:“让他们之间无止境地相互残杀下去,‘两败俱伤’也好,‘你死我活’也好,‘赤地千里’也好,中央都不必管它。他们‘自斗’就不会有余力來反对中央,‘我则整理内部,充实兵力’;到时候,再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

    这些政治家们平日也常朗诵“仁爱为接物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但那并不是“庐山真面目”。

    【3月8日】

    已叛而未归,反复无常者,不必姑息,此辈盖无所谓信义也;无论联甲联乙,与其联人以落边标,不如任其自斗,我则整理内部,充足兵力,或使甲乙皆得归顺而不敢斗边。

    他所谓联此制彼或联彼制此,无非出钱购买,产生分化作用,他在1929年已数度行之。例如桂系白崇禧有兵5万人,均系唐生智旧部。当白崇禧拟统率之沿津浦线南下,蒋予唐生智150万元,嘱其收回旧部,旦夕之间白军尽为唐所有。冯玉祥部集中于河南,可能东取徐州,南窥武汉,蒋策动其部属韩复榘、石友三叛变,使冯前锋尽失,只好狼狈走依阎锡山。可是这样的策划,可一而不可再。阎锡山之部队原与蒋部无直接接触,可是阎亦看透蒋之筹谋迟早必运用于其部队,因此与其坐待其分化,不如先纠集接受其挑战,甚至出面主持反蒋集团。他在1930年2月致蒋电“礼让为国”,“共息仔肩”,彼此同时离职出洋,虽说挖苦尖刻,其讽刺并非无的放矢。如上段蒋提及“非正本之道”,但却未申明放弃不用。既称裁军,而又“整理内部,充足兵力”,亦不能专责对方无信义矣。

    【4月11日】

    人民贫困至此,而某等尚欲谋乱,必使国亡种灭而后已乎!呜呼,天如有灵,其必不使中华如此长乱也。中正如有自私不公,而所为无益于党国与民众者,则立殛余身而速其亡也,勿使重苦吾民则幸矣。

    蒋介石此时不利之处,乃因他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具有创造性格。五权分立之政府既为传统体制所无,而其职权尚在扩大。其他各系将领既为之“打江山”,北伐胜利后未见“论功行赏”,反要他们裁军,释去兵权,去南京居名誉职位。而且他对旁系将领已有嫌忌,更不得不培养人所谓之“黄埔嫡系”。总之则民智未开,人民亦缺乏社会上及经济上之力量足以控制代议政治,军队则不知本身的职责何在。是保境卫民,维持现状的凭藉?是推翻现状,改造社会之工具?各将领纵有为国为民之共同宗旨,亦有个别的、局部的及附带之意向。北伐完成后,共同的宗旨可以暂时置之度外,于是只见个别的意向抬头。蒋介石此时可自称毫无私心,他于中原之战前写了如上日记。

    这样信誓旦旦的态度,不能谓其为不诚,在传统社会里应当接受到广泛的拥戴与支持。可是在新时代里,这几句话即可以用作攻击他之凭藉。中文之“吾民”有帝王口气。即算蒋介石出口无意,他之以天下为己任,也只是传统道德。其否定各个人之意向,即与西方民主与自由之观念相违。并且有益于党国与否,全凭他一己及宗教之上灵感判断,也潜伏着不顾群众意见及舆论之趋向。所以反对他的集团所发宣言,不责备其违反传统道德,而指斥其“专制独裁,剥夺人民公私权利”。

    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此刻“民主”安在?

    【4月12日】

    此次讨伐方略,须在战略与攻略上配合,而战术则在其次也。先由襄宛占领荆紫关,以通入陕之道,则战略已大半胜利矣。

    1930年的中原大战,有它内在的原因,是几十年内忧外患之后所存积的一个令人窒息的局面企图打开现状的继续表现。

    襄阳与宛城在湖北之西北,他这时候预想沿汉水上游入陕,有出敌不意,离开铁道线,以大包抄的态势,直捣对方巢穴之企图。可是这预想无法实现。桂系与冯、阎争取主动。4月底阎锡山夺取天津海关,表示着他反抗中央的行动已无可返回。5月1日,蒋介石发布了他讨伐的誓词,中原大战正式开始。

    【5月27日】

    被以全力东侵,而对平汉线不留部队,是可谓孤注一掷,并非胆大妄为也。果上天厌乱,必可为我一网打尽。

    反蒋军之战略,以阎军自津浦路南下,冯军自陇海路东进,夺取徐州。同时李宗仁向湖南进兵,威胁武汉。6月初,李连陷衡阳、长沙、岳州。在汉口主持防御之何应钦乃配合在湘江的海军炮艇,调动粤军,给进犯者夹击。桂系南退,7月又在衡阳挫败。桂军只四万人,从此对战局不发生作用。只是在国民党军互相火并之际,中共武装得以发展。7月底至8月初,彭德怀部曾占据长沙10日。政府军不能在初期急取主动,主要的由于前锋多过去之杂牌部队。把守济南之韩复榘原为冯部叛将,当阎锡山部南进时,即不战而放弃济南,只向胶济路东撤,脱离战场(日后在抗战时他又如此,被处死刑)。5月中冯玉祥部东进,在平汉路留置部队极少。蒋曾拟由南向北出击,直捣郑州。

    【7月15日】

    当此之时,唯有坚忍镇静,维系军心,以待其定,而期有济,若至万不得已,唯有一死以报党国。

    7月初可谓为反蒋军进展之最高潮。阎部围攻痛兖州城。中央军企图消灭亳县之冯部突出部分则未能见效,冯之骑兵已出沒于微山湖之西北角,有与阎军汇合之势,中央军在归德之主力有整个被包围可能。只有冯、阎、李三部时间上之会合,始终未能切凑机微。7月11日蒋部生力军陈诚之十一师投入战场而兖州之围解,阎锡山部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