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1926年(三十九)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汉口之吴佩孚部仓皇撤退,又得了不少械弹,接着又得到了规模甚大的汉阳兵工厂的管理大权,于是将所部扩编为4个军,李品仙、叶琪、何健、刘兴都升为军长,囊括武汉,据大江以北。

    扩编风既开,四军亦随之效尤,张发奎的十二师扩充为第四军,黄琪翔为副军长;陈铭枢的二十五师扩编为十一军,蒋光鼐为副军长。

    蒋介石忽有感概,认为:人身关系操之过切,亦能产生相反之后果:一方面愈广为招揽,一方面则对所属均难信任。一方面愈以公诚无私之力量感召,一方面则更促成彼此在心理上之计算。其情形有如蒋介石9日日记末尾所叙。

    【11月12日】

    奢靡趋俗,招摇败名。

    陈洁如同样沒有逃脱毛福梅、姚怡诚的悲惨命运。蒋在个人婚姻问題上总是喜新厌旧的,就在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不久,两人眷恋还如胶似漆的时候,他又偷偷地爱上了另一位女子,这就是后來的宋美龄。1922年的一天,当蒋介石去孙中山的公馆商谈国事时,偶然见到了宋美龄。这时,宋美龄正在妙龄之期,风姿卓绝,蒋介石一见倾心,便在暗中拼命追求,而陈洁如尚蒙在鼓里,一无所知。此后不久,蒋介石便对陈洁如渐渐冷淡了,有时甚至“以洁如治家无方,教育幼稚,不胜怨恨”,寻找各种借口挑起事端,说她“奢靡趋俗,招摇败名”等等。最后当蒋介石和宋美龄确立了恋爱关系后,终于将陈洁如和姚怡诚、毛福梅等一起彻底抛弃。

    【11月17日】

    四时,起床,拟口号及新兵问答语。

    六时,由九江起程,车中独坐深思,并看王阳明格言。

    下午一时,到南昌,召集补充二团训诫。

    电催郭沫若制订俘虏宣传大纲。

    凡事非亲手经办,即无着落,甚叹内外挟持,此心无时或快耳!(退念益切矣)。

    蒋介石即在北伐初期,已有创造一种新中央体制之动向,如:不待力量成熟即企图席卷江西问鼎中原,原则上接受宋子文之中央财政,以军校学生填补各部队之干部,提倡军用航空并初步建造无线电联络网。然则各种企图之后,仍待其人身操作。这一方面固然由于草创伊始,无成例可沿,蒋只能以本身勤奋代替组织制度之不足;一方面则因他不放弃只有自己才能身体力行之优越感。他因之说及:“凡事非亲办即无着落。”

    【11月28日】

    上午,电嘉刘佐龙,分一师加入鄂西战线。

    电谢武昌市党部欢迎。

    别陈其采。

    下午,批阅文书约百数十件。

    傍晚,电令唐生智全权办理鄂西市。

    内部两派意见甚深,不能解除,亦无法消弭,令人痛心(原称为“使余当其冲者为难也)。

    在迁都问題上,蒋公开声言同意迁都武昌,并发表通电,提出以迁都武汉为宜。但他又说他不能住在武汉,必须住在南昌。而在实际与中央委员磋商时,又力主迁都南昌。他很想把首都握在自己手中,使中央完全听他的摆布。但南昌太偏僻,根本沒有当作首都的条件,大家都不赞成。各委员们均先后纷纷到武昌,将蒋孤立于南昌。11月26日,中央议决迁都武汉。各员先后來到,并电请迁都。但蒋沒有达到目的,死不甘心,依然待在南昌,不到武昌來。李宗仁说蒋又在“私心自用”了。

    【12月2日】

    上午,电请谭主席速驾南昌。

    九时,下船,溯漳(赣)江,迎中央各委员。午正,即在中途相遇,握手欢甚,偕至南昌。

    下午,招待各委员,不能作事,并与商定在庐山开会。

    晚,宴各委员。席间,演说北伐经过。

    与叶楚伧、邓演达谈至十二时。

    12月2日,首批迁都北上的委员宋庆龄、徐谦、陈友仁、吴玉章、王法勤,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一行十余人路过南昌去武汉。当天晚上蒋介石在南昌设宴招待各委员。席间,蒋介石向各位委员报告北伐战事情况,说:“这次北伐,其性质不单是中国国民革命,完全是世界革命在东方革命的一个起点。”接着他介绍了军事上取得的胜利,然后说:“观察全国的形势,不由得我们不抱乐观,我们的敌人内部已发生破绽,自相冲突,用不着我们用大队去打,只要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决。国民革命,已快将成功,我们的政府,已可统一全国。”并决定抵南昌的各委员于12月7日到庐山举行中央会议。

    【12月7日】

    上午,电何应钦,第一路集中衢州,候同入杭。

    十时起会议,议决:(一)对安国军问題,决定消灭孙传芳,联络张作霖。(二)工运主缓和,农运积极进行,以为解决土地之张本。余谓只要农民问題,则工人问題亦可同时解决。众意以为然。下午二时散会。

    四时,开会,议决财政统一一案。有人提议取消主席制。余附议。最后,余自提议请汪速回任案,众俱赞成。

    在这次庐山会议上,作出了如下几项决议:一、在军事方面,由于南京和上海尚未收复,孙传芳还残存部分兵力,所以对奉系张作霖采取绥靖政策,以便彻底消灭孙传芳,仍用各个击破战略。二、积极开展农民运动,推动土地革命。三、凡北伐军克复的省份,财政归中央统一管理。四、取消主席制的一长制,改为委员会的合议制。五、电请汪精卫回国复职。

    蒋介石对以上的决议都表示同意,但他却突然改变了自己提出迁都武汉的主张,提议迁都南昌,让各位委员留驻南昌,理由是为“政治与军事发展便利起见”,蒋介石强调政治应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应与北伐军总司令部在一起。

    但是,武汉的地理位置要比南昌重要得多,优越得多,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武昌水陆交通都方便,北上可以指挥京汉线作战、东下长江可指挥宁沪战场。如果说北伐军总司令部应与中央设在一起,蒋介石为何不可将自己司令部迁移至武昌呢?所以蒋介石的理由实在不成其为理由,会上被各位委员们质问得理屈词穷。会后,12月8日,各委员便下庐山径往武汉去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