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1926年(六)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望革命成功,对于同志间的私人仇隙要一概破除,所谓同仇敌忾,才可打倒敌人。只是只管个人意气,个人利禄,革命终不能成功。各位毕业以后,要知学问无穷,典范令、教程等书,要随身携带,一面研究,一面实施,学问才能成功。还有经济学,也是要十分注重研究,现在时代如不懂经济学,作文演说的时候,别人拿经济学原则來驳你,你就一句话都不能说了。所以各位要知道,我们军人除军事学之外,还须研究政治经济,〈尤其是经济学更要研究〉。因为懂得政治经济学之后,军事学方有益处,否则,无论你军事学怎样好,不懂政治经济,终究是做别人的机械罢了。《精神教育》和《东征训话录》,也要时常研究,不要以为这只是军事讲演,实在当作一本政治和经济学,亦可以的。总理的讲演及各种书籍,更要彻底去研究、实行。现时代的人要知现时代的道理,否则就是过去的人,也就是和死人一样。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不知做人的道理,就是活了一百岁,也是枉然的。现在的道在哪里,总理的三民主义,就是我们的正道。

    【1月19日】

    吾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以心闷足痛未参加。

    近对罗、季二顾问主张,心辄不乐,尝谓:“我以诚往,彼以诈來,非可与共事之同志也。”

    曰:“凡事至欲避退不能之时,是何可怜,群疑众谤,唯有一诚字应之,以冀有以感之。”

    在左派和苏联顾问对广东局势十分乐观时,地位接连急剧高升,已成为国民党重要领袖人物的蒋介石,却闷闷不乐,“常痛斥部下”,昨天下午,“回省垣,诣办事处,见房室秽芜,器物凌乱,怒责各员。归东山寓,门禁驰严,皆痛斥之”(蒋介石1月18日日记)。连今天国民党二全大会闭幕式,他都借口“心闷足痛”避不出席。

    【1月22日】

    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会,推为常务委员。

    上午八时,莅北校场检阅第一军第五团(成绩较优)。

    下午二时,检阅第五团内务及场操。

    1月22日,召开了二届一中全会,推选汪精卫、谭延?、蒋介石、谭平山、林祖涵、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和杨匏安为中执委常务委员。

    从这个常务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看得出:

    汪精卫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由于汪的左倾和才华,他在“二大”期间,自始至终,纵横自如,“开幕词”和“闭会词”,都是他做的:口若悬河,引來阵阵掌声。汪着意提携的大将陈公博和甘乃光已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左右有靠,后继有人。

    谭平山、林祖涵、杨匏安进入了这个核心,反映了中共在政治舞台上的异军突起。这是因为在近半年间,在东征反封建军阀斗争中,在省港大罢工的反帝斗争中,特别是声讨右派刺廖的斗争中,中共都显示了令人瞩目的政治能量。

    蒋介石扶摇直上,从此迈入中国政界最高层,1月6日下午,蒋在二大作军事报告,“报告毕,全场欢呼。某同志动议,请全体代表起立向蒋同志致敬”。蒋是穿着马靴上台的,格格有声,咄咄逼人,而今已成为公认的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至于排在他前面的那位前清翰林谭延?,虽然他“是一个聪明的官僚”(毛泽东语),“为人极端圆滑”(李宗仁语),手下有一支牢牢在握的湘军,但他不是国民党的正统,缺乏“鸿鹄”大志,不善于“多种经营”,不足以与蒋相抗衡。

    右派大受打击,中常委中只有胡汉民一人。“硕果仅存”;但同时又可看出,胡虽被逐,不曾出席“二大”和“二届一中全会”,但仍有人拥护他,在国民党内仍有深厚的根基。

    【1月26日】

    上午八时,由安期寺蹑白云山颠,聘怀四眺,总不能稍解郁衷,因叹:“如何可使我驰责释负,达隐居者之目的耶?”由峰顶北下,入月溪寺,乃宋代苏晴川右丞相之墓庄也。由此右折行,经双溪、五宝泉、静仙岩,风景虽好,旧迹破烂不堪。回安期等,钟已十点。山麓白云寺仅存败堵,归途过濂泉寺,旁有张良庙,其他乃白云与濂泉之正脉也。正午,回东山寓。

    一直称“心闷足痛”的蒋介石,竟于1月25日携友徒步登白云山“游安期仙居”,“过能仁寺,访方瑛墓”晚饭后下山。今天(26日)一大早,又登上白云山颠,“骋怀四眺,犹不能稍解郁衷,因叹如何可使我驰责释负,达隐居目的”。

    蒋介石何缘如此“苦痛极”?……

    这一日,汪精卫、谭延?亲自到梧州与李宗仁、黄绍?、白崇禧会商两广统一事宜,并达成协议。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