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1925年 (十)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月23日】

    谕斥军输站党军输库八号。此次运输站运到前方物品,以及他二,见多遗失。有山炮两个,系总理由豫军中调用之,埔注经员,无人起卸,竟为敌舰在汕头口外偷窃,甚诟之。

    军校第一期同学录告成,余为之序。

    附蒋介石第一期同学录序

    乙丑春三月,既拔潮梅逆军根据地之兴宁,越二日,闻总理孙先生之丧,余乃收束军事,经潮汕而回黄埔本校,相〔想〕将为阵亡将士卜地安葬于八卦冈,且谋抚恤其遗族,冀安死者之魂于九泉,而了三越月来一日不能忘怀唯一伤心之惨事,思有以**于万一也。驻校未半月,诸同志迫余回潮就职,起节之前一日,政治部同志示余以本校第一期同学录,并属为之序。开卷见总理与全校同志之写真,万感交集,未序先泣,即序更苦矣。开校至今未及一年,在我之前者为癖理,在我之后者有诸生与各将士,昔日同生死、共患难者,至今几不及什之七。至亲如先妣,至爱如二子,每遭国难,奉电命,皆能弃置骨肉之恩于勿顾,而独于本校同志之间,须臾分离,此心遂觉怦怦不自安,故开校以来,不忍一日离。而乃出征两月,上自总理,下至诸生及各将士,如蔡光举、刁步云、胡仕勋、余海滨、章琰、叶或龙、林冠亚、樊崧华、江世麟、王家修、陈述、刘赤忱、袁荣、鲍宗汉等阵亡者四十余人;伤者如蒋营长鼎文、郭连长俊等十余人,尚在危病中,死生未可卜;其余如刘铸希、赵履强、陈志达、赵子俊、邓文仪诸子,折股断臂,洞胸穿肠,伤势更剧,几至残废终身,见之但有对泪而已。其中死事之尤惨者,为杨厚卿、章琰、刁步云、余海滨、陈述、胡士勋五〔六〕同志,检其遗骸,其弹颗之中脑部与胸部者,有五弹以致十一弹者,几使中正目不忍睹。其他伤者如沈营长应时、刘营长尧宸、丘生飞龙、宋生文彬、张生际春、项生传远、陈生琪、江生霁、王生治中、孙生元良、张生人玉、刘生明夏、马生励武、萧生赞育、王生梦、杨生步飞、刘生云龙、马生辉汉、关生麟徵、彭生宝经、侯生镜如、张生宴宾、吴生斌、唐生星、冯生春申、唐生同德、甘生丽初、刘生翰等数十人。呜呼!可谓惨矣!可谓义而烈矣!而士兵之阵亡及因伤残废者,共计六百余人,以第一期随余出征五百之子弟,与教导团三千同志之军,死伤几达三分之一。言念及此,能不痛心!呜呼,吾校同志前仆向继,每于肉博登城碧血淋漓之时,毫无悸怖状,浩然捐生,乐如还乡,其果何为而使然也?无他,总理主义之所感,而诸生精诚之所出也。今先于我者,总理既长逝,后乎我者,诸生亦多沦亡,而唯留不先不后不死不活之中正,贻笑于世,天下之至难堪,悲戚酸割而不能忍者,孰过于此。古人以敬活为羞,而其痛苦有甚于身死者,余视今日长上之死,与我学生将士之死,其难言之隐痛,实过于余之身死。夜深反躬,唯愧此身之不速死,以随总理与吾诸生之远游,超脱苦海,以免此终身之沉哀。今日者,战事告终既经逾月,回校且将雨来复,而惊魂憧忧不安,一如战场,每于梦中哭笑啼号,家人常为之震惊不置,及余醒后,恍惚几不自知其所以然,但觉对我已死之同志,凄惨悲伤,黯然消魂而已。呜呼,情感之于人,其深而切不能忘者,果如斯乎?余今又将离我亲爱之本校,而赴潮汕之任,余阅此同学录,实抱无穷之隐痛,愧我独生,何以对此死伤之吾师与吾徒。今尔后,消极自画以终天年乎?且将置党事于不顾?视已死与未死之师生如途人?果尔,则对总理、对主义为判徒,对诸生对将士为败类,罔上欺下,忘情负义,且将为禽兽之不若,岂复能自立于天地之间,自对对人乎?古人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余更续数语曰:“不为信徒,便为叛逆”;更进一言曰:“不为同志,便为寇仇”。盖天下事不进则退,理固然也。吾今特告全校未亡之诸生将士曰:“如吾辈不能勇往猛进,打破此帝国主义及其傀儡之军阀,实行我总理三民主义,以继承先烈革命未成之志,则在同学之情感言,不啻为败类,在同志之公义言,无异为叛逆为寇仇,且将沦为禽兽矣。主义不行,党员之耻,本校师生同志之死,乃为实行主义而死,为雪耻复仇而死,为求我民族之独立、民权之平等、民生之自由而死,为正谊人道而死,为继续先烈之生命而死。若我本校未亡之同志,视已死同志之死如泰越,而不引以为耻为仇,不能以实行主义为己任,则我已死同志之死,可谓之非死于敌手,而实为吾辈未亡者不负责不尽职之伪同志所陷害也。盖不负责不尽职者之祸害同志,实甚于作壁上观者之中立派,乃与我对敌者之寇仇也。吾原本校未亡诸同志,共喻此意,共负继起之责,奋勇直前,不死不止,不成不已,勉为吾校已死同志之同志,各竭尽其同学、同志、同袍之职责,毋堕我本校乐死赴义、杀身成仁之风尚,毋忘我总理牺牲一切、完成革命之明教,期达我教育亲爱精诚、意志一致之方针,务成尔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求学之本意。则是录之编,正为我校同学生死终始、共同一致、精神团结之写真,使我世世同学与同志,藉悉今日本校精神之所在,且将从而兴起,继续我本校不断的革命之事业,甚庶几乎!吾同志其勉旃。”

    【4月26日】

    携洁如赴汕船次,为情魔缠拌,怜耶,恼耶,殆无已时。

    1925年4月18日,蒋介石到广州码头去接陈洁如,准备同回长洲要塞司令部,由于船未到,蒋介石扑了个空,这在往昔,他早就怒发冲冠了,可是这次,尽管他心中甚为懊丧,但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又到码头去接了。4月26日,他与陈洁如一起乘船到汕头去。

    【4月27日】

    莅汕头,寓于桂园,许总司令、廖党代表(及俄嘉伦)来会,乃偕往总司令部行营,密定方计。下午续议,至深夜方散。

    呈请调任宋文彬为党军第二团第二营营党代表,郑洞国为党军第三营营党代表。

    4月27日,黄埔军校党军总指挥蒋介石和党军总党代表廖仲恺,从广州来到汕头粤军的驻地,与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研究平定杨、刘叛变的作战计划,决定调粤军和驻防梅县的黄埔党军第一旅回师广州平叛。廖仲恺先行回广州主持大局,蒋介石留潮州做回师准备。

    【4月28日】

    下午,会议,议决回师平杨、刘,固根本。廖党代表(及嘉伦)先行。

    第一次东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