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悼念文章。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于13日发来唁电,说“孙中山的伟大事业是不会随着孙中山一同死去的,孙中山的事业将活在中国工人和农民心中,使中国人民的敌人望而生畏。”
【3月14日】
晨起,出外视察情况,前线杳无动静,亦未接有敌方退却报告,不胜疑虑。八时,由红湖往勘曾塘阵地,遇严营长(凤仪),据述敌于夜二时退向灰寨而去,我军第一团官兵死在三百名以上,而敌过之,伤者不计,喟然曰:
“牺牲子弟同志如此其多,又皆为优秀分子,而后退之官长与党代表,又须置之于法,是皆一手所陶成,心何以忍,而不杀又坏纪律,左右萦思,诚不愿以带兵杀人为事也。”为此泫然流涕。三时,由红湖至灰寨;夜九时,到马路,与廖党代表(嘉伦)等议事,至午夜一时始倦而睡。
……
驰电总理报捷。
14日清晨,蒋介石再赴前线,视察状情――只不过一天的战斗,而教导第一团阵亡官兵,便超过了300名以上,的确是极其激烈的一仗。
牺牲虽然惨重,但“棉湖之役”胜利的意义,是非常之大的。继此之后,教导团连续攻克河婆、五华。
驰电总理告捷。〔总理凶耗至粤,正前方军事吃紧,中央秘不以闻,故乃有此电。〕
从日记“喟然”看,虽则一路功成,而蒋仍有其情绪之低潮。
【3月15日】
上午七时零,令两团集中河婆,与后续部队联合,向五华、兴宁尾敌;别令许旅击汤坑一股,追向梅县。九时半,由马路启行,午后三时,到河婆,陈铭枢旅长、欧阳驹团长等来会,筹议作战计划。
五时后,集合教导团全体官兵于河畔,训勉永久保持荣誉。
林逆残部分向安流渡五经富溃退。
粤军第十一旅占领紫金。
附蒋介石训话节录
刚才(嘉伦将军及)廖党代表的训诫,对于第一团的批评,说是如此奋勇的军队媲美欧战,在世界上是很少的,我们教导第一团能得如此的褒奖,本校长亦与有荣幸,以后希望第二团也能得到这样的光誉。我们教导团自从黄埔出发,到了今天已经打了许多仗,只有进没有退的。(在外国人的评论,不独俄国同志如此),就是反对我们的帝国主义者,如英、美、日、法各国新闻,亦称许我们勇敢,真不愧为革命军。我们能得到反对党如此的批评,不但我们自己很乐意,我们总理得到这个消息,亦必定很快活的。我们打仗不只是这一回,以后中国的革命事业,全在我们教导团的官长士兵身上,要说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勇敢向前,同心协力的去杀叛贼,处处要打胜仗才好!……各将士千万要小心谨慎,不要犯骄兵必败之忌。你们要知道我们这次打胜仗,第一原因还是在爱民,还有几句打胜仗的要紧话,就是要遵守军纪风纪,服从长官命令,不要忘了连坐法,子弹要节省,对于总理所说的“藏隐瞄准”,要时时刻刻记着!……
【3月16日】
上午十时前,率校部由河婆进发,经上楼时,乡民争诉逆敌之暴行于途,其丁壮者九千余人,愿出土枪白刃助向导,怜而许之,送配各团。三时,逾七?径(高度约五百米突,袤长可十里)。六时,抵罗甘坝宿营,闻刘逆志陆在安流收拾残余,意图抵抗,乃命吴(铁城)部、陈(铭枢)旅及教导团,准备明早追击,下令五项。
第一团连党代表文志文、彭干臣、副连长杜心树等,临阵退却,褫职查办。
是晚,林逆主力向锡坑方向,一股向周江圩退却。
附校长、校党代表本日命令
十三日河内乡一役(即和顺之役),我军肉搏血战,百折不挠,摧破顽敌,长驱直进,肤功克奏,良深嘉慰。唯此次死亡之惨实所仅见,我将士为党为国奋不顾身,眷怀忠烈,无任痛悼!为此通令仰各该部长官,迅将阵亡官兵姓名、籍贯、家庭及死难情形、埋葬地点调查确实,详细具报,以便抚恤家族。自后各部官兵,须知本校之胜利、同志之光荣皆死难同志牺牲之代价;凡我同志,应各本此精诚,续其生命,努力奋斗,以熙党国,藉慰英灵,有厚望焉。此令。
昨日在河婆,有士兵名黄东材者,妄以前广东银行兑换券强买物品,又在月街亦有强用此种废票者,视此形同勒索,殊甚痛恨。仰该团长从速查拿呈报,并将此种废票,无论官兵一律缴出,不准藏在身边。如有违犯,一经查明,即以军法处治。切切!此令。
日记中所提的“彭干臣”(1898―1935),湖北英山人。1919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随叶挺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3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公安局局长兼卫戍司令。192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协助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曾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军委军政干部训练班。1932年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任彭杨军校校长。1934年11月随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5年1月在江苏怀玉山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牺牲。关于在黄埔军校“临阵退却”一说,查无考。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