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日记揭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1924年(十一)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6月28日】

    对军校第一期学生讲演基本军事学之切要。

    共产党干部挤戴传贤官粤。

    附蒋介石对第一期学生讲演基本军事学之切要节录

    你们到校上课,屈指计算,已经有了50天。这50天当中,有许多学生已把向来的言语、意志、习惯、行动,完全改变过了,和初进本校的时候比较起来,可说是截然不同,这是本校长最欣慰的一件事。可是还有少数学生依旧故步自封,和没有进过本校似的,总以为校里的生活干燥无味,动作完全机械,没有生气,没有兴趣。受了50天的教训锻炼,还有这样的思想议论,恐怕以后不容易改变他的思想了,他也不容易得到本校的教益了。你们有人对外面的朋友说,本校课程所讲的,总是浅近的东西,丝毫不能引起兴味,和初来的志愿完全相反。你们来到本校,原来是要想得到最高尚的最有趣味的军事学么?那我要问问你们,要想登泰山的,他不从那山脚一步一步的上去,就可以登峰造极么?要想漫游世界的,他不从足下一步一步的向前,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么?无论做什么事业,求什么学问,都有一个根本,根本不做好,怎么可以做别的呢。

    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这两句话是千古不能磨灭的定理。你们要想得到高尚的有趣味的军事学识,总要由卑而高、由近而远的,决不是可以躐等的。

    现在你们所学的东西,就是军事的基本学问,所教的战术,就叫基本战术,不把这基本学问逐条的解释明白,理会清楚,怎么可以得到高尚的有趣味的军事学呢?……我从前在学校里的时候,操典不晓得念过几回,此外还有射击与体操等各种教范及战中勤务令种种,都是军事学的基本。这典范令三种书名,几成了一个名词,我们做学生的时候,看这典范令一见就明白,以为很容易,就不去注意他,到了后来,遇到各种战况敌情,以及种种困难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面前,就觉得没有把握,所以典范令虽是干燥无味的东西,然而不论到了战场上与野战实习的时候,都要拿这原则来判断的。从前我们的教官,有许多不讲明白这典范令的意思,与其重要的道理,只叫我们背熟来应他考试,等到考试过了以后,就忘怀了,哪里还能得到一点益处,有什么趣味可讲呢。比如步兵操典第一编的二百五十八条,第二编的一百三十三条的条文,都能背熟,可是这里面的意思没有完全领略明白,到了野战的时候,就不能判断情形与决心。所以典范令虽是很干燥无味的,但也是最要紧的基本,不论大学毕业的、做参谋的、做司令的,都不能离了这典范令,要是离了这典范令,那决定是做不好的。所以现在你们进了学校的学生,或是将来出去做军官,都要在这典范令里面过活的。

    在我们中国一般军官,大多数只晓得升官发财,哪里还有工夫去研究典范令呢?至于外国军官,不但是尉官、校官,就是做到将官,也都拿这典范令随时带在衣袋里来做宝贝,天天拿来研究,好像从前我们中国的读书人,把四书五经做生命一样。

    从前考试题目,总不外四书五经,而现在我们要应用的东西,也都在这典范令的里面,所以下自兵卒,上至元帅,都是从这典范令里化出来的,这不是最要紧的东西么?操典第一编,虽只有二百五十几条,后编也只有一百三十几条,但是编定这些条文的时候,不晓得费了几多的心血及几多的时间,决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定下来的,至少要经过战争以后,费了十几年的工夫,才可以一条一条的确定。

    没有确定以前,只能叫做某操典草案,还不敢直说是某操典(如步兵操典草案,炮兵操典草案等),可知要成功一本操典要务令,是非常难的事情。编辑这典范令的机关,在外国是有特别专门的学校,或由军队里挑选老兵,专门研究这些原则,差不多天天要做同样的动作。比如研究步兵连教练,就天天要教连教练,三百六十日中没有一天不做连教练的动作,这不是极没有趣味的事么?但是他们研究试验,要得到一个完善无缺的动作,所以不厌再三再四的改正,到了没有疵病的时候,才敢定下这条的动作是这样的。

    不但如此,你要晓得他们研究的东西,最初是拿什么做根据的,是拿历代的战史做根据的,这几千(年)来的战史,你晓得其中死伤了多少性命,消费了多少心血,才成立的呢?由此一想,凡是学问中称为原则的,并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这是很重要很烦难的一样东西,切不可轻易看过。

    平常人到操场上去看操正步,以为没有什么意思,不知这个里面有一定的规矩。比如走正步,一分钟走一百十四步,跑步跑一百七十步。又如步兵连的编制,一连只分三排,在连纵队的时候,每连的距离要离八步。这些原则,不是马上可以定下来的。我拿一析事比方把你们听,一连有一百二十六个人,这一百二十六个人之中,大小长短是不同的,那足步的距离就有不同,要定下这折中普通的距离,也要费很多的研究工夫方能定下来的。以上单是讲步兵的话,其余如骑兵三连制与四连制等各种编制,是更不容易解决了,所以你们以后不要以为典范令是干燥无味的学问,不去注意他。

    无论什么时候,你若是不依典范令做,官长就要依着那些原则来责罚你,官长如不依着典范令来教导学生,就要被学生兵士看不起。现在学生不知道典范令,就和从前应试的相公们不知道四书五经一样的倒霉。本校把最紧要的东西教你们,把要分别清楚的。

    我们对党与对校,固然要一样看重,然而论党与学校的性质,党比学校还要重要几倍,因为学校办得好不好,影响于解决中国问题,固然是很大,但是党的办法好不好,对于中国存亡问题更为重大,所以党比学校更为重要。各位党员对于党的纪律,须绝对遵守,诚心诚意,信仰主义比较遵守校规还要严重才好。因为学生遵守校规,还有军纪来规束,至于党员遵守党纪,唯有本诸责任心、自治心与服从心,只有用个人的天良来负责,毫不能有所强制的。

    比如学校有禁闭室、戒尺各种罚则,党里便不然了,党的罚则,除非是犯了叛党卖国的大罪,或是在战时违背纪律,就要用军法处置。如果在平时犯了党纪,最多到开除党籍为止,这开除党籍,并没有痛亦没有痒的,若是不负责任的党员,你要开除就开除好了。……区党部组织以后,学校里的教育固然仍由教职员负责,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