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
自羊城西发,至之水下广雄轮。
蒋介石于1921年11月23日葬母,事毕理应火速赶去桂林,因孙中山已亲自去桂建立北伐军大本营,他要督师北伐,急需蒋介石这样的军事人才去臂助一切,但蒋迟迟不动身。后来在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迭次电催,传达孙中山劳他早日命驾,蒋这才于12月22日抵达广州。到广州后仍不赴桂林,却要留在广州过新年。但他又想使孙中山相信他是时刻关心北伐大事的,于是又给孙中山往桂林寄去一份“北伐作战计划书”,还表白这是他在旅途舟车客店中抓时间草拟的。
孙中山接到蒋的作战计划书后,又往广州给蒋发电报请他立刻来桂。但蒋还是在广州过了新年。1922年1月3日才从广州出发赴桂林。
【1月16日】
达阳朔,吴忠信来会,乃知军事计划犹在执持中。悔此行尚早也。
蒋介石一路观光风景,1月16日才到达阳朔。见到吴忠信,听说孙中山还没有发起进攻,北伐仍处于筹划阶段,蒋介石又后悔自己来得太早了。
【1月18日】
晡,抵桂林城,方五千里,衍为旷野,四望山明水媚,丽态万千。连旬蒿目兵燹,愁叹民生,至此旅郁之一空。许军长出郭远迎,握手甚欢。
是晚入居,居旧蕃署八桂厅,境绝清幽,园林亭榭,到眼成趣。
1月18日,蒋介石来到桂林北伐军大本营,仍任第二军总参谋长,住进了旧时清朝藩台衙门的八桂厅。这里环境清幽,园林亭榭,到眼成趣,这使蒋介石很高兴。在他给蒋纬国的信中说,这八桂厅是桂林市第一个好地方。在桂林他除了协助孙中山作北伐军事计划外,游遍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所有名胜古迹:象鼻山、七星岩、灵隐洞、铁佛寺、孔明台、叠翠山……无一处不涉足。孙中山同蒋介石等人还照了几张相片,蒋介石在给家里的信中说,他过得很快活。
【1月28日】
约胡秘书长同见大元帅,商决出师日期及移大本营于韶州。
自客冬出门后,无日不思家。二十八日为旧历元旦,在厅园凄念母氏作古,不能与儿孙团聚过年,不觉泪如珠落。正月望夕,独坐对月,寒影自怜,遥忆故乡灯市,感欷无任。
1月28日,时逢春节,蒋介石又发出感慨:“在厅园凄念母氏作古,不能与儿孙团聚过年,不觉泪下……独坐对月,寒影自怜。”
母子情深,溢于言表。
【3月3日】
长子经国考入上海万竹小学高等四年级肄业;王欧声随往,馆公妹婿竺芝珊家舍教国文。
附蒋介石家谕
经儿知之:来信已经接到了,你的楷字仍不见佳,总须间日印写一二百字,以求进步。你校下学期既有英文课,你须用心学习。现在时世,不懂英文,正如哑子一样,将来什么地方都走不通,什么事业都赶不上,(你可知道么?)你每星期日有工夫时候,可到商务印书馆去买些英文小说、杂志看看,亦可以增长智识,并为你弟定儿童画报和儿童世界各半年。定书方法,只消告诉他邮寄的地方,叫书坊直接送达便了,不要忘记。父示。3月4日。
【4月3日】
总理以陈炯明背约不与接济,又暗杀邓铿于广州车站(铿协助北伐军饷械,炯明忌之)。二十六日即开紧急会议于大本营,我主张先回粤后北伐,卒决潜师回粤,改道赣南北伐(因炯明仍与湘省赵恒惕勾结)。
附廖仲恺来书
介石兄鉴:纪文归,为言兄仓卒间谓弟不复兄电,使弟?徨失措。查关于兵站事,已在致汝为兄及兄电中,此外并无他项电报。至前接兄函,要弟电兄归粤,此则虽以刀锯加颈,亦不肯为。盖弟自得兄西行,已不啻如天之福,岂能干此破坏大局之举,以重罪戾。仲元遽遭惨害(查为刘志陆购凶所致),吾党健者又弱一个,吾侪与仲元相处逾十年,道义之交,海内有几,追怀良友,辄复潸然出涕。渠生前至爱赣园,临终亦以执信为念,赣园适与执信墓相对,故拟卜葬于此,已电园主协和乞地矣。回师之举,如可转圈,仍以依原定计划为妥,否则内忧将无已时,吾不欲观之矣。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日记一册,弟当韫椟藏之,断不令再失也。……恺启。4月3日。
【4月23日】
抵省城。总理闻我有去志,特驾行馆挽留,言“此时你若去,则我与汝为机能全失,人无灵魂,躯壳何用?”云云。感其语,即亦踌躇。俄又决计归。
是晚离广州,故次写寄炯明书。夜连梦,呓语率队过江,高叫封船赴粤,四壁搭客,皆为惊起。
当时担任第二军参谋长的蒋介石则认为陈炯明意图谋叛,逆迹已彰,莫如尽速予以讨平,俾先巩固广东,再谋北伐,是为上策。为此,乃移动第二军进驻肇庆、三水,自西边迫近广州,给予压力,同时复向孙中山建议“先清内患,再图中原”。但孙中山仍然对于陈炯明的忠诚寄予些微期待,故尔未纳此议,加以部队内部,对于这个建议也是意见分歧,蒋介石感到处境困难,乃于4月23日辞卸第二军参谋长职务,孙中山表示:“此时你若走,则我与汝为机能全失,人无灵魂,躯壳何用?”蒋介石在受到这样恳切慰留的情形之下,一度同意不走,但终感对军队内部形势无能为力,卒于当天夜晚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当时,蒋介石曾寄书陈炯明,告知孙中山的意志,要求他仍然协力北伐,其内容大致如下:“吾公如能深信中正之言,采纳一二,勿听细人之谗,勿堕宵小之计,服从总理,共图北伐,则中正虽守制未终,尚思待罪疆场,执鞭以从,聊供指臂之助。”可是,陈炯明却没有什么反应。
附致炯明书
中正昨朝晋谒,公已离省回惠,徒令?徨无措,不知所归。事既至此,夫复何言,唯此事关键,不得不约略陈之。当改道攻赣之议表决以后,中正乃只身驰抵昭平,即致仲恺先生电,请为转告一切。吾公既知中之祸乱,然及今为之,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吾以为果能掌握两广,则基础巩固,以后政局变迁,如元首地位不动,即可进而统一中国。虽不占据长江,只有两广基础,亦可造成强有力之政府,否则不问外事,先将西南内部平定,然后再图中原,亦未始非计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