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都市不轻言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闯深州(一)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05年的夏天,我大学毕业后,决定到深州去闯一闯。

    那时的深州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动感十足的符号,她代表着机会、激情、财富与成功。正是出于对深州的各种想象和预期,我才把她作为职业生涯的首选之地。事实上,“闯”这个雄性十足的词用在我的身上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在深州没有像别人一样经历过太多苦痛与挣扎,根本没怎么闯,便轻而易举地搜取了一笔财富,而且这财富特别巨大。别以为我是中了“六合彩”,我没有这个狗屎运。其实我是很快地在深州找到了一种致富捷径。是何捷径?我先不说,后面自然会有交代。先说我初到深州的一些经历吧。

    到了深州后,我先找一家“十元店”安顿了下来。那时的深州有许多“十元店”,这是随市场需求所生。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全国各地涌进深州来求职,美其名曰是南下寻梦,实质是为了过上富足生活。初来的寻梦者大都是穷光蛋,他们身上没几个钱,在住的方面就不怎么讲究,有个地方歇脚就行了。这就催生了“十元店”。所谓“十元店”,顾名思义,就是花十元钱可以住上一晚的歇脚之地。它虽然比不上宾馆、酒店、招待所舒适,但比起露宿公园、桥底、草坪来,绝对是初来深州求职者的首选。

    我住的“十元店”距离深州市人才市场较近,这也是我选择这家“十元店”的原因所在。这是一家由工业厂房改造而成的“十元店”。老板娘是一个胖乎乎的女人,猛一看,有点像香港明星沈殿霞。“沈殿霞”收了我两百块钱押金后,便提着一串钥匙把我带到了三楼的一个狭小、阴暗、潮湿的房间,房间里摆着四张床,几乎是紧挨在一起。除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外,其他三张都摆满了东西。

    “你就睡在那里。”“沈殿霞”指着空床位对我说,“那三张已有人住了,现在他们应该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了。洗手间在四楼西边的拐角,是公用的。你现在就跟我去领床上用品吧。”

    我随着“沈殿霞”来到一间狭小的房间里,里边凌乱不堪地摆放着床上用品。“沈殿霞”熟练地从里面抽出一张被子和一个枕头塞给了我,“呐,拿着,退房后交回总台,不能弄脏,否则,退不了押金。”

    我接过被子和枕头,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我差点就呕吐出来。我看了看这些所谓的床上用品,上面满是斑斑点点,白色的布面也快要变成米黄色了。“还叫我不要弄脏呢,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了。”我心里嘀咕道。

    “能不能帮我换一套?这个太脏了。”我怯生生地对“沈殿霞”说。

    “都一样。老板,别穷讲究了,十元店就这样的东西,你要好的东西就住星级酒店去。”“沈殿霞”没好气地说。

    没办法,我只好抱着这些“垃圾”回到房间,忍气吞声地把它们铺放在床上。真想不到,深州给我的第一份见面礼竟是这堆龌龊之物!

    在“十元店”安顿下来后,我便开始了求职之旅,天天往深州市人才市场里跑。我相信每个在深州混过的人都对人才市场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一个让人惶惶不安,又充满憧憬的地方。这个地方,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许多现在已经成就辉煌、牛皮哄哄的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这里边就有企鹅老板马化腾的影子。每天到了人才市场后,我就像火车站广场里的小偷一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来挤去,寻找可以投放简历的目标。一旦发现目标,我便毫不犹豫地把廉价的简历像丢垃圾一样往招聘单位里扔,每扔一份简历,我心中就燃起一丝希望之火。

    但一个多月下来,虽然我也接受过几家单位的面试,可最终都泥牛人海,杳无音讯,这让我感到很挫败。在全国就业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要想在深州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真不容易!因为那些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工作的人,或者想谋求更大发展的人都纷纷往深州来“淘金”。这让深州的人才出现了严重过剩,每一个职位都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正当我心灰意冷、准备离开深州转移求职阵地的时候,一则招聘广告最终把我留了下来。这则招聘广告正是我现在的工作单位“深州市违章建筑整治中心”张贴的,招的是法律方面的人才,正是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给这家单位投了一份简历。

    不曾想,两天后我就接到了这家单位面试的电话通知。我按照电话里所指引的地址来到了位于深州市上步路的深州市违章建筑整治中心办公室。也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彭海博,那时的彭海博还未被分配到马岗巡查小组,还在总部负责行政工作。

    “坐吧。”彭海博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给我倒了一杯热茶。多年以后,彭海博的笑容和这杯热乎乎的茶一直留在我人生的记忆里。这毕竟是在我失意困顿的时候,在深州得到的第一份温暖。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主考官只有彭海博与他的一个同事,他们问的问题都很简单,有点像走过场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彭海博看了我的简历后,觉得我正是他们想要的人。所以,之后的一些程序都是走过场了。我非常顺利地进入了深州市违章建筑整治中心,成了这个城建局下属单位的一个编外雇员。我终于在深州找到了落脚之地!据后来另一位面试我的同事说,彭海博在潘建仁主任的面前极力推荐了我。所以,我一直认为,如果没有彭海博,也许我早已逃离了深州,我就永远跟深州无缘,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富足生活。从这点上来说,我得感谢彭海博。

    彭海波出生在潮汕地区,有着潮汕地区人的精明、豪气和仗义。他十岁时就跟着父母来深州读书、生活,属于伴着特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即是“特二代”。因此,他有着这代人思想开放、头脑灵活、嗔觉敏感、视野广阔的特征。

    彭海博读书时并不怎么用功,成绩一直不好。他父母那时都全身心地投入在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在学习方面,只好听之任之。高考那年,他的成绩只够大专线,就报了深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物业管理。

    彭海博毕业后在一家物业公司干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嫌做物业管理太累,工资又低,没经父母同意就把工作给辞了。再后来,他遇到了张二江,并在张二江的运作下进入城建局,成了城建局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

    对于我来说,彭海博是个好老师。从他身上,我学了不少东西。当然啦,这些东西有好有坏,但都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