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武帝弄臣 (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朔赶紧脱下帽子,叩头请罪:陛下,天下之大,能够消忧解愁的只有酒。今天看到您这般伤心,我献上一杯美酒,一來祝贺皇上秉公办案,二來希望陛下借酒消忧。可惜我脑子笨,不懂得挑选时候,真是罪该万死!(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因以止哀也。愚不知忌讳,当死!)

    汉武帝想:东方先生哪里笨,大智若愚,心明眼亮得很哪!他怕我情绪不稳,收回成命,就当着群臣敬了那杯酒,这一來,我是绝难再有悔意了!这次,武帝仍沒有降罪东方朔,反而免了他因殿上小便而受到的处罚,另外又赏了他一百匹绢。

    东方朔的表现再次令人匪夷所思,眼见皇帝痛不欲生,本应用你所长博他一笑,干吗还不知轻重地跑上來“添堵”?

    第三件事,呵斥内宠入宣室。

    长公主的丈夫陈午死得很早,她守寡多年。五十多岁的时候,长公主梅开二度,招了一个十八岁的内宠董偃。

    董偃十三岁时随他母亲经营珠宝,经常出入长公主府中。长公主身边的人都夸董偃长得眉清目秀。长公主虽然已不年轻,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召來董偃一看,果然漂亮!就对董偃说:吾为母养之。董偃的母亲是生意人,全仰仗长公主关照,自然不敢有所得罪,只好留在长公主家。长公主教董偃读书、计算、驾车、射箭。五年后,董偃十八岁了,长成个大小伙子,长公主就让他伴寝。此时,长公主已经五十多岁了,得了这么帅气的内宠,自然喜不自胜。

    董偃虽然是长公主的内宠,却只是个下人。长公主却不顾一切,主动拨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董偃结交京城权贵,而且下令:董偃每天花的金子不到百斤,钱不到百万,绢帛不到千匹,不用向她请示,超过这个数再向她报告(因推令散财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

    京城的达官贵人因此对董偃十分客气,尊称他为“董君”。

    但是,内宠说到底是权贵夫人的泄欲工具,不仅沒有名分,还陷在权、钱、欲的旋涡中,命悬一线。历史上,武则天、太平公主的内宠,下场都十分凄惨。因此,有好友提醒董偃:你以一介布衣私奉长公主,犯的是难以预料的罪,打算将來怎么办(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董偃愁眉不展:我料到这事早晚是个大麻烦,但苦于毫无对策。

    好友说:你为什么不劝长公主把自己的长门园献给皇上呢?他早就想要这个园子。皇上要是知道你的心意,一定会非常高兴。只要皇上赏识你,还担心什么呢?

    董偃立即向长公主表达了这个意向。其实,长公主私纳董偃,自己也十分心虚,怕汉武帝治董偃的罪。她一听这个计策不错,马上打报告,要将自己的长门园献给皇上。汉武帝照单接受,还将这个园子改名为长门宫(主立奏书,献之,上大说,更名长公主园长门宫)。长公主万万沒有想到,这个长门宫虽成全了她和董偃的私情,后來却做了女儿阿娇被废之后的冷宫。这是后话。

    长公主让董偃以黄金百斤答谢那个朋友,朋友也就“好人做到底”,积极为董偃设计,面见汉武帝:长公主称病不上朝,汉武帝就來探病,询问长公主有何要求(因是为董君画求见上之策,令主称疾不朝,上往临疾问所欲)。长公主对武帝说:我蒙陛下厚恩,被封公主,衣食无忧。可我年事已高,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会留很大的遗憾,希望皇上能抽空到我的住所,向您表达一下我的谢意!

    过了一阵儿,长公主称自己病好了,亲自拜见皇上。

    姑姑如此拘礼,侄儿也不敢怠慢。几天之后,武帝亲临长公主的住所。这次,长公主算是拉下老脸,豁出去了。她穿起佣人的衣服,亲自掌勺,炮制了一桌好菜。慢慢地,武帝也猜到了她的用心所在。他主动提出,希望见见“主人翁”。“主人翁”即男主人,显然是戏言。

    长公主一听皇上提到董偃,赶快去掉身上的首饰,光着脚,叩头请罪:我确有见不得人的事,犯了国法,有负陛下厚望。求陛下恕罪!姑姑守寡多年,武帝也想成人之美,于是传旨,不予追究。长公主这才重新戴上首饰,穿好鞋,还要董偃入席拜见汉武帝。

    董偃穿着下人的服装,跪在殿下拜见汉武帝。汉武帝见董偃果然长得不错,就让董偃更衣上殿。长公主亲自端菜盛饭,倒茶敬酒。汉武帝酒兴高涨,一口一个“主人翁”,与董君感情迅速升温。(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