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武帝平叛 (五)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5.一错再错:汉武帝平叛 兵不血刃

    淮南厉王刘长在汉文帝的纵容下,盲目自大,踏上谋反之路,最终被汉文帝轻松除掉。刘长有四个儿子,幼子刘良早夭,次子刘勃也是命短。武帝即位之后,只剩长子淮南王刘安、三子衡阳王刘赐。为报杀父之仇,淮南王刘安踏上谋反之路,成为刘长后人中的第一个失败者;那么,刘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会步其父、其兄的覆辙,让这个家族一错再错吗?

    【私心重野心小】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刘赐被封为庐江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昊国使者來到庐江,庐江王刘赐不愿响应叛乱,但是,他仍派人与闽越频频联络。

    庐江王刘赐的封地邻近闽越,他屡次遣使臣与闽越结交,引起朝廷关注,不久,刘赐被北迁为衡山王。

    衡山王刘赐和淮南王刘安虽是亲兄弟,但二人关系并不融洽;双方都抱怨对方失礼,互不往來。

    一开始,衡山王刘赐并沒有卷入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但是,毕竟是亲兄弟,衡山王对淮南王的动静挺关心,刘赐很早就发现大哥刘安想谋反。他沒有向汉武帝举报,而是暗中提防,唯恐大哥刘安顺势吞并了他的衡山国。

    刘赐守着衡山国这“一亩三分地”,坐井观天、患得患失。但是,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平静。

    元光六年(前129),衡山王刘赐进京朝见汉武帝。他手下有一个叫卫庆的谒者(负责收发传达)懂方术,卫庆就想上书武帝,入朝侍奉,奔一个好前程。投靠皇帝显然比跟个诸侯王更风光,更容易发达。衡山王刘赐知道卫庆准备改换门廷,勃然大怒,判卫庆死罪,严刑拷打。卫庆认罪。但是,衡山国主管民事的内史(二千石)不同意刘赐对卫庆的指控。

    刘赐十分恼怒:杀个奴才都要被横加阻拦,我毕竟是一方诸侯,太伤自尊了。

    于是刘赐派人向汉武帝上书,先把内史告上朝廷。而内史义正辞严,说,刘赐诬陷卫庆。

    卫庆事件暴露出衡山王刘赐在君臣关系上处理不当。我这里讲的君臣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衡山王和卫庆之间的君臣关系,一是衡山王和汉武帝之间的君臣关系。

    汉武帝和刘赐是君臣关系。卫庆如果确有方术,刘赐即便一百个不愿意,也应忍痛割爱,将卫庆奉送喜欢方术的汉武帝;何况卫庆只是一个小小的谒者,能取代他的人多如牛毛,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卫庆事件,也证实了刘赐的目光短浅。

    汉武帝如何处理刘赐的官司呢?他将这桩案子和另一桩案子并案处理了。因为卫庆事件暴露出武帝的不良嗜好,如果就案断案,难免让人说闲话。所以汉武帝利用另一桩案子,“借力打力”,处罚衡山王刘赐。

    原來,在衡山王控告衡山国内史之时,另有人控告衡山主两桩罪:一是抢夺民田,二是毁坏百姓坟地,开辟为自家田地。这两桩罪其实是一回事:非法扩张私人占地。

    有人建议逮捕衡山王,汉武帝摇头。他沒收了衡山王任命官吏的权利----二百石以上官棒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政府任命。

    汉代开国以來,诸侯国的国相、太傅均由朝廷任命,二千石以上的高官都由诸侯王任命,更不用说二百石的低级官员了,诸侯王权限极大;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国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改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是,二百石以上低级官员的任命,诸侯王还能做主。

    借衡山主非法占地一案,汉武帝收回了刘赐任免二百石以上官员的权利,对衡山王和内史的是非恩怨则不予处理。

    汉武帝这招有点黑色幽默:你不是容不得人吗?成全你,叫你无人可容。你不是喜欢找下人较劲吗?行,二百石的以上的你不用找了,跟二百石以下的去说事吧。

    衡山王被完全架空,过去是自己人不听自己的话,现在弄得身边沒有自己人了。

    【家不和乱天下】

    衡山王刘赐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接受惩罚,改邪归正;二是我行我素,变本加厉。一向明哲保身的刘赐会怎么选择呢?

    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侯星气者,日夜从(song,怂)容王,密谋反事。

    刘赐选择谋反!刘赐对汉武帝沒收他的官吏任免权十分恼怒,极力寻找两种人:一是能够带兵打仗的,二是懂得星象占卜的,日日夜夜和他们谋划于密室。

    汉文帝前元八年(前172),淮南厉王刘长叛乱。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刘长长子淮南王刘安叛乱。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刘长三子衡阳王刘赐叛乱。

    幼年丧亲,成年谋逆。刘氏皇族八子刘长这一脉似乎受到命运的诅咒,陷入一种可怕的怪圈。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衡山王刘赐还沒有來得及叛乱,他的家中出了两大丑闻:

    一是,衡山王的太子刘爽派了他的亲信白赢进京上书汉武帝,状告他的弟弟刘孝制造战车、弓箭,准备谋反,还告他弟弟和父亲的侍女通奸。

    二是,衡山王刘赐状告太子刘爽不孝。

    哥哥状告弟弟谋反、**,这岂不是天大之事?紧接着父亲状告儿子不孝,也是有违纲常。但是,白赢还沒有來得及将上书交给汉武帝,就因为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被逮捕了。

    衡山王刘赐的叛乱还未成型,怎么就后院起火,突然爆发一连串不测之事呢?

    事情缘于衡山王刘赐上书“废长立幼”,即要求废太子刘爽,立刘爽的弟弟刘孝为太子。

    “废长立幼”一向是君王大忌,即使有充分的理由,也很难得到大臣、民众的认同。衡山王刘赐凭什么废掉太子呢?

    这件复杂的家庭纠纷涉及四个女人和三人男人。这四个女人分别是衡山王的王后乘舒、两个嫔妃(徐姬、厥姬)和一个女儿刘无采;三个男人是衡山王刘赐和他的嫡长子刘爽,嫡次子刘孝。

    王后乘舒和两个殡妃都为衡山王刘赐生了孩子:王后乘舒为刘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嫡长子刘爽是太子,嫡次子刘孝,小女儿刘无采。

    两个为他生育的嫔妃,一是徐姬(徐來)为刘赐生了四个儿女,二是厥姬为刘赐生了两个儿子。

    太子刘爽嫡系出生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