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武帝朝堂(六)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无求,敢豁出去。命可以不要,话必须直说。

    其三,汉武帝认可汲黯的政治才干。

    眼不见为净,汉武帝任命“刺儿头”汲黯担任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郑县)太守。汲黯信奉黄老之学,为官处世,喜好清静,他把事情交付给下属处理,为政只督查下属按大原则办事,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常闭门卧床。但一年多时间,东海郡便一片清平,百姓拥戴。汉武帝知道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主管侯国事务),享受九卿待遇。

    后來,汉武帝认为淮阳(今河南淮阳)是楚地的交通要道,又调任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趴在地下不愿领命。汲黯伤心地哭诉:我原以为我死之前不能再见到陛下了,沒想到陛下还要任用我;但是,我病痛缠身,不能担任地方官,能不能就在朝中做个中郎(侍从),当个顾问?汉武帝回答:爱卿是不是觉得淮阳这个地方太小?你先上任,我很快就会把你调回來。淮阳官民关系紧张,我想借重你的名望,你身体不好,就躺在家里处理政务吧。

    汲黯到了淮阳,整个淮阳郡在他的治理下,政通人和,一片兴旺。汲黯在淮阳做了七年,最后病死在淮阳太守任上。

    其四,汉武帝认可汲黯是社稷之臣。

    汲黯多病,常常一病数月。而汉法规定,卧病超过三个月就要免官。于是,汉武帝常常是在汲黯病了将近三个月的时候,又恩准他假期,让他继续休养,又保证汲黯不会免官。有一次,汲黯病得很重,庄助替他请假。汉武帝问庄助:汲黯是个什么样的人?庄助回答:要是让汲黯在一般情况下当官,也显示不出有多少过人之处;但是,如果让他辅佐少主,他会一心一意,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他。即使有人自称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勇士孟贲、夏育,也不可能让他改变主意(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來,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汉武帝频频点头:是啊,古代有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忠臣,汲黯就是这样的人啊(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作为国家一把手的皇帝认可汲黯是“社稷之臣”,汲黯在官场中还会有什么风险吗?

    汲黯有无政治风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汲黯有沒有什么毛病有可能被别人利用?二是汲黯会不会遭到权臣的暗算?

    善于借刀杀人的公孙丞相出手了。

    汲黯屡屡揭露公孙弘是伪君子,公孙弘能放过汲黯吗?当然不能!公孙弘会怎样陷害汲黯呢?

    公孙弘向汉武帝建议,调汲黯任右内史。

    右内史管辖的京城地区,住有诸多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公孙弘以此地难治为由,奏请选调有声望的大臣汲黯担此重任。公孙弘话是沒错,但沒安好心。谁料,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并无贵戚闹事(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徒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公孙弘的阴谋破产了。

    当地那些难缠的权贵为什么沒有向汲黯叫板?

    举一个例子來解答这个问題:淮南王刘安准备谋反,最头痛汲黯,刘安说:汲黯喜爱直言相谏,又固守臣节,甘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什么手段诱惑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一块布或者把将落的叶子震掉那么容易(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可见,骄横不法的淮南王都畏惧汲黯的刚直耿介。大抵是京城权贵素闻汲黯大名,才不敢寻衅滋事。

    童言无忌终究敌不过巧言令色。虽然汲黯、公孙弘都未因淮南王谋反而失节。但一代直臣汲黯老死在淮阳太守任上,企图加害他的公孙弘却终老丞相之位。那么,这个震惊朝野的淮南王谋反事件,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请看:淮南大案。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