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德国空军的攻击貌似动摇了英美联军的根基。实则只是脸面上让敌军稍稍难看一点而已。这样的战斗进行过多次了,场面占优的一方反而不是最后获得胜利的一方。德国空军眼下的强势能够维持多久呢?这一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英国人普遍认为德国的工业能力是比不上美国的,他们要使战争能够持续下去,只有一直保持开战后获的优势,通过每一次战役把美国的工业能力抵消掉。在很多高精尖武器技术上德国人有一定优势,但是整体的战略上面来看,德国人的规模显然不行。他们现在是常战常胜,但是只要一旦遇到失败,就像是滚动的足球遇到了阻碍,他们一定会原地不动的。
德国军队在东线表现很好,他们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加一攻击,战术看来很简单,但也是很实用的战争之道。他们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从来不会因为敌军的动向轻易改变自身战略部署,有效地做到了扬长避短。
很多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其实,德军获得的成就显而易见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硬伤,那就是绝对实力不强。在遇到美国这种工业实力雄厚的对手时,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弱点就会被人为的放大,最终整个战争或许会因为这方面而导致失败!
英美联军很多军事主官齐聚一堂。针对眼下德国人突然发动的猛烈攻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针对目前局势。尼米兹主张等待,他举例说明他的道理----冲绳岛面积2235平方公里,十万守军,还是采取打地洞的战法,虽然战后很多日本鬼子对牛岛满下令反击耿耿于怀,其实不这样做就能改变结局了嘛,不可能!不具备攻击力,对美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大,而且美军也根据战场特点,战术装备都在发生变化。火焰喷射坦克,推土机到了战场就是根据这些特点而产生的,美军遇到地堡,一般步兵并不进攻。召唤火炮,等待坦克与推土机,有时一天美军才攻十几米,这不完全是战斗残酷,而是从容的等待。这样的战斗,被消灭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他认为德国人的攻击实际上就是回光返照,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撑住德军持续战斗。而英美联军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只要在战略相持中等待下去,德国的力量终会耗尽。
艾森豪威尔却不这样认为,他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而是笼统的认为这样做似有不妥。这是一个伟大人物的直觉。在尼米兹怀疑的目光中,美军之中的猛将巴顿却接过了话头,他认为德国军队的能力远非尼米兹想象的那样。他们实际上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术,德军面对优势苏军防御的筑垒地域时,看起来对于苏军完善的阵地无处下手,办法不多。但是他们通过一种流动性来实现部队的进攻,攻击完就后撤,大踏步的前进与大踏步的后撤。这个过程就像是用锯子在锯倒大树一样,简简单单的重复这个动作,胜利就一点点的积累到手了。这种战法和战术是长期处于兵力弱势情况下形成的克敌制胜的办法。在坚固的工事面前自身的火力装备跟不上。吃亏大,只能是通过拉动敌人的办法,在野战中、在军队行进状态中加以攻击,军队表面上看攻坚能力不强,貌似比较怯战比较怕伤亡。看起来是到处跑着四处救火。而一旦出现战机攻击就非常的犀利。往往总是能够出其不意的咬住敌人的要害,给与其致命一击。
按照德国国防军士兵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说。他们是仅次于美军的。两者相较,他们的优势在于战斗经验丰富,一开始他们就能很好的进入状态。而美国大兵则缺乏战斗意志,经验几乎是零。因此战斗力表现很低级。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变,因为美国军队有科学的管理体系。美国人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消极被动的等待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美国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这一支远比对手要年轻很多的军队活力四射,任何强大的敌人他们都敢于面对。
马歇尔应该是最稳健的一位盟军将领了,他的话很多时候代表着罗斯福的意见。这个老谋深算的资深参谋长很有主意的,他的建议跟美国的国家战略步调一致,那就是主张继续在英伦三岛增加空军实力,跟德国鬼子刀对刀枪对枪的狠干一场!很显然这家伙是乘机想要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了。
他喜欢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一如善于运用统计学的老学究,他指出美英武装力量在战争中增长得很快。1941年9月,大不列颠岛上有300多万名士兵。此外,空军有75万人,海军有50万人。到1942年底,英国武装力量有400多万,其中陆军26万,空军96万、海军52万。美国在参战前,拥有170万军队。一年后,增加到540万。1942年美军总数达700万。所有这些军队都装备有现代化技术兵器。美英这两个海洋强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完全有能力把大批部队从大不列颠群岛运往欧洲大陆。
因此,以德国空军主动挑衅为契机,尽可能的把战争扩大化。直到扩大到德国人撑不住的地步,到时候大规模的战争必定会压垮德国人的脊梁。他相信英美两国的综合实力不是一个德国加上区区几个杂毛国家就能抗住的!
他的想法跟白起不谋而合,正在谋求把战争的主要方向转移的白起也想在英吉利海峡这边来一次大的。他知道眼下的俄国人已经被德军逼迫到了极点。实在是不宜继续打压。这正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叫做穷寇莫追!
当年普鲁士与奥地利战争后,俾斯麦举一人之力压制了普鲁士军人想进入维也纳庆典的想法,因为消灭一个民族是不可能的,而这样做却能给一个民族心灵留下创伤,这点很多国家的政治家都是比较谨慎。这正是白起所要极力避免的,一战之后所谓的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诸多枷锁都变成了日后更大灾难的诱因。白起不想把世界拖进无休止的战争之中。他要做的是适可而止的进行战争。
在他的眼里边,战争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他需要最大化的利用英美跟苏联之间的龌龊,他知道处于复杂而又困难形势中的苏联人民,有权期待美英两国履行自已的盟国义务和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事态的发展表明。同在许多其它问题上一样,美英政府奉行的政策是代表资本主义强国一些垄断集团势力的。它们在同德国的战争中,追求的是自己特殊的目的。对苏联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尽快和彻底打败希德国和消灭法西斯——美英当权者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期望战争拖延下去,认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