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密集的弹雨非同一般,这不是凭借人类的力量和意志力就能够抗衡的。所有生物在这种大面积的打击之中都要选择退避三舍。苏毛子步兵们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他们只是做到了有想法这一步而已。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很不幸的慢了一拍!人生之中很多时候一秒钟的时间也是很珍贵的,上班路上一秒钟时间足以导致一个路口的绿灯没赶上,之后就会被很多人堵在身后,耗费的时间就不是一秒钟的事情了。迟到被领导责骂,内心惊惧不安,一天的好心情就这样没有了!足球队前锋队员慢了十分之一秒,球没踢到……又输了;开车的时候反应慢了百分之一秒,蹭了人……又要叫保险!
所有这些慢一点点制造的教训都曾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出现,过去之后人们或许会总结一下经验教训。而很多苏军步兵却再也没有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很多人就因为一分钟的时间付出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生命!
一分钟一个成年人全力奔跑足够脱离60管迫击炮的射击范围,遗憾的是没有一个苏军有意识的这样做。他们因此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通常来说一枚炮弹爆炸的时候只是覆盖周围30余米的范围,30米方圆之外或许会安全,也许会因为运气好没伤到。他们不能先知先觉,半空中呼啸而至的炮弹也曾经让他们有所察觉,可惜的是所有人都做出了看似正确的选择,他们纷纷扑倒在地,手抱着脑袋等待炮弹落地!他们都想着炮弹总是会落下的,只要落地之后心里也就会踏实了,只不过让他们踏实的事情其实是死亡!60枚炮弹在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如同雨点一样的铺盖下来,那可是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的。搞清楚状况的苏毛子们知道走到了绝路上来了,他们除了哀嚎一声硬抗之外能做的事情就只有闭上眼睛等死了!
这一次攻击苏毛死伤惨重!德军炮火的误差不超过30米。在15千米之外打出这样的成绩绝对是炮兵拔尖的水准!虽有炮兵专用的无人侦察机负责校射,有作战指挥中心的炮兵管理部门提供情报支持和数据参考;还有炮兵们优秀的打炮技能!苏毛子因此毫无悬念的被笼罩在弹幕之中,很少有人得以逃脱掉!
60发炮弹还在天上飞的时候,炮管就在控制机构的作用下放平在车上。紧接着下一个早就准备妥当的60发炮弹直接塞进了炮膛!在德军炮手的命令下分为十次射击的600发炮弹很快就打光了!与之相对应的是苏军的这一次进攻就这么地泡汤了!
两辆炮车、十次炮击、1200发炮弹!30余辆苏军坦克,600余名苏军士兵!
十五吨载重的乌尼莫克轻缓的转动着引擎,把现在已经是轻省了很多的多管迫击炮带离了战区。原来的炮兵阵地已经不适合再次使用,免得招来了苏毛子不要命的反击!
苏军炮兵序列当中有能力打到15公里之外的大炮很稀少,可是203毫米大炮的7号装药就能做到这一点。虽然每分钟一发炮弹的射击速度实在是令人气愤,可203榴弹那几十公斤的重量足够唬人的了,弄不好德国鬼子会被吓退的!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有呼吸能力的苏毛伤兵很难找到了,满地的人体和武器残片上面点缀着30余辆冒着黑烟的苏毛坦克。很多坦克不是被炸断了履带,就是被飞溅的弹片伤到了发动机部位,只有3辆特别悲催的家伙是被直接命中之后被……
这一次试探进攻毫无疑问的破产了!安排这一次进攻的朱可夫茫然的瞪着眼睛看着面前的地图。巨大的死亡概率极大的触动了他,密集炮火他见识的太多,没有一次有这般战果!这是不可饶恕的,是不能放任自流的!他在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巧的一头撞上了德国人的炮兵阵地!看样子还是十余辆速射迫击炮组合一起发威的效果!难道战前侦查的那些情报都是不靠谱的?是被德国人良好的伪装技巧瞒过去的?
幸好,德军的空军没有及时出现。在他们这些嗜血的秃鹫们赶到战场的时候,苏毛子们早就已经上路准备撤走了。行路时没有忘记防备空中打击的人们把自行高炮纷纷开到掩护的位置,冷冰冰黑洞洞的40毫米口径高炮每时每刻都在防备德国空军的袭击。他们需要忌惮地面部队的防空力量,导致他们根本就不能从容瞄准,安心投弹。
于是,走过场一样的德国空军假惺惺的把苏毛子送走了。他们本来就是准备痛打落水狗的,只不过因为苏毛被打残了之后见机很快,他们畏惧德国人密集的炮火,立刻就开始了狼狈的撤退。
走了不远,苏毛子立即停下来等待命令。德国空军的飞机就在不远处盘旋环绕,无时无刻不再给苏军施加压力。
朱可夫这一次的命令很简单很坚决,来的也算及时,只有两个字——撤退!
朱可夫打算用喀秋莎密集射击一下德军的防线。德军龟缩在斯大林格勒城中的部队没怎么闲着,时间都用在建设美好家园上面了。他们辛辛苦苦修筑的各种工事看来需要用喀秋莎火箭弹来检测一番。试探一下究竟是德军的盾牌坚固还是苏军的长矛锋利!
苏军这一次用局部进攻来带动全方位的试探行动告一段落。朱可夫知道了德军防线那里是薄弱的,那里是稳固的。他明白看起来德军火力强大的正北方是一个看来不错的选择。在这里部署这么多的大炮是否可以理解成是为了掩饰这里防卫力量的不足呢?苏军进攻部队没有打到那个份上,根本不足以逼迫德国人拿出更多的底牌,关于德国人还有什么样的手段所有人都无从得知,德国人看来不会主动的透露一下的。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