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五十八章 惊雷潜生(完之补)第(3/5)页
半点油皮都不会擦破。
说起来也可笑,大宋压制武臣,摧折自身战力,百余年来,一以贯之。到了最后,压得自家没多少得用兵马了,最后仅剩一些战力,倒成了宝贝!
一切都为了稳住河东局势出发,一切都为了至少将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撑过去出发!
本来这场变故,说实在的和河东路本地官儿们关系不大。断神武常胜军接济是吴敏的事,引发神武常胜军军心不稳不肯力战辽人余孽突然深入河东也是吴敏的事,就是太原府城这场骚乱,直娘贼也是吴敏惹出来的事情!
正常来说,只要大家竭力支应好神武常胜军。这黑锅,大家要背的份量不多。以神武常胜军和吴敏之间的仇隙,还不是有什么都朝他们头上推?神武常胜军再能说大家几句好话。说不定什么处分都不会有。再混点军功,说不定还有超迁的指望。
就为这个,孙敞等一干人干脆就和吴敏撕破了脸。吴敏什么与萧言联姻的话,大家都嗤之以鼻。这家伙。看来是急疯了心。大宋官场,将来再没这么一号人物了,大家只情不用去理他。
谁也未曾想到,吴敏和神武常胜军一碰面,并没有弄出什么鸡毛鸭血的争斗场面。吴敏架子还维持不倒,又将韩世忠扯到了一边去,唧唧哝哝的说了一阵。转头韩世忠就入城平乱去了,吴敏也气度安闲的回返自家衙署。说是要准备对朝廷的奏报去。
这下大家顿时坐不住,这还有天理没有?难道吴敏真的在这几日之内,和神武常胜军背后的**oss萧言这南来子联手了?
要是神武常胜军和吴敏联为一体,吴敏要脱罪总得找替罪羊。还不是着落在他们头上?神武常胜军在一为吴敏背书其事。朝廷正是要用神武常胜军的时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河东路之事都是吴敏搅出来的,最后却让大家顶缸,这叫人如何受得了?
当下孙敞一行人就要去寻韩世忠说话,谁知道韩世忠却进了安抚使衙署。推说军务紧急,此间军情要赶紧回报枢府,将来再一一拜会诸位官人。韩世忠如此,诸人心都凉了。若是不与吴敏一体,何必进安抚使衙署?
去寻神武常胜军其他军将说话。然则一是凑不上去。二则看韩世忠令出则行,军中主事之人就他一人而已。其他军将在这上面济不得事——这也是朝廷忌惮神武常胜军处。在其他军马当中还有个大小相制。神武常胜军却是高度集中,正是不合大宋向来法度的一个怪胎。难怪孜孜以求的要削弱瓦解这支军马。
诸人最后只有齐集孙敞官衙当中,相对愁眉不展。想不出个什么法子来。他们当然也有各自渠道,可以对朝廷中枢解说。但是此时此刻,还拧得过吴敏和神武常胜军合流么?
最后百般无奈之下,不知道是谁突然提及,自家和那个繁峙县令唐某人同年,似乎还有点交情在。这位唐县令是经历繁峙失陷的要紧人物,也随两位大佬进了安抚使衙署当中。看能不能从他哪里打探出点消息出来。
这个时侯,也只有病急乱投医了。赶紧遣了他去寻那唐琛。其实也是没太大指望了,只是诸人还有些不甘心,只能还候在这里,默然而对。
这一等,就是等了许久。有人已经再耐不得,准备起身告辞走人。最后论责到自家头上,无非就是贬官再调个地方罢了。好生活动一下,只要不去指射之地监茶监酒。咬咬牙熬几年就是。不然还能如何?吴敏和神武常胜军都有覆雨翻云的本事,他们可没有这些大佬们的手段,最后只能认倒霉罢!
还没等人起身告辞,就听见门外传来通禀的声音:“唐县尊到了!”
一直默然而坐的孙敞猛的站起来,几步迎上去。还没见着人就朗声而笑:“琨瑶何来之迟?牧民边地,叠经忧患,再机智得脱,正当为琨瑶贺。却劳吾辈在此久候!”
这个时侯,唐琛的字他们也都想起来了,正是出自左思《吴都赋》“其琛赂则琨瑶之阜”这句。
孙敞一向是高傲的人,吴敏的帐都不大买。对一个从八品的县令如此客气,也算得上是破天荒了。
唐琛一脸古怪神色,走进来规规矩矩的和诸人见礼。诸人看着这又黑又瘦的县令,面上都只情客气。心里也感慨这家伙当真命硬。自家县治沦于贼手,看来也不会被追什么罪责。将来说不定还有别的好处,自家这班人还要客客气气的应对。人的命数穷通,当真是说不准的事情来着。
好在唐琛也没在诸人面前拿什么乔,行礼完毕就诚惶诚恐的道:“适才韩将主行行文与枢密,下官也附于其后作为见证。运使见召,本不敢延迟,然则军情紧急,只能劳运使久候。其罪实深,下官惶恐万分。”
孙敞一笑,亲热的延唐琛入座,摆出一副促膝谈心的架势:“河东本路事。本官忝为监司,也当回奏于朝廷。此刻正要借重于神武常胜军内定河东,外击贼寇,要是在这奏报上与神武常胜军回禀军情有什么出入。那就须不好看了。琨瑶,可能分说一二?这情分本官定然记在心中,将来必有回报。”
唐琛撇撇嘴,果然是问这个。不过他得了韩世忠吩咐,本来就是来泄露一二,来安河东路诸官之心的。现在吴敏虽然说要投靠,但是萧言到底如何决断还没过来。神武常胜军在吴敏和河东路诸官之间都得不偏不倚,谁也不必得罪深了。但是现在要保谁,却也不用。这到时候都要用好处一一来换的!
现在唐琛已经是坚定的神武常胜军门下走卒,吴敏这等大人物都低头。自己一个从八品小官儿还谈个屁的士大夫气节。
面上却还是诚惶诚恐:“下官如何当得运使这般客气?下官前来,也得韩将主知会。神武常胜军上下本为武臣,只有奉命讨贼的本份。臧否文臣,则是大逾本份。非武臣所能为之事。此次回禀枢密,只是军情,边地有万余辽人余孽军马及女真游骑一部入寇。州县陷落,三关被围。太原同时生乱。神武常胜军代州大营退保太原,同时奉命平定太原府城变乱,将来机宜。还请枢府指示,就是这么多。没有什么其他的。”
这份神武常胜军拜发的正式军情奏报,可谓含含糊糊到了极处。边地陷落。如何突破三关?见阵情形如何?代州大营为何要退保太原?奉命平太原府城之乱,又是奉谁的号令?
全都没有说清楚。
然则上面也不会计较这个。河东路这个事情如何闹起来的,三关守军不战,代州大营不战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