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心中自然颇有些想法,有此良机自然不能放过,便将大臣上疏提议重建康定城的奏章都压在了一旁。众大臣提议了几次,见庆隆皇帝始终闭口不提,也都明白了他心中所想,便无人再提重建之事,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可怜康定城中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至于墨城,虽然也毁去一些,但终归还算完整。庆隆皇帝提起修葺墨城之事,那些大臣自然都无异议。他又在无意中问及少城主贾琼,便有知情的大臣提及贾琼死战军鬼之事,庆隆皇帝自然唏嘘了一番,却对众人心知肚明的叛乱一事不愿提及。
在野史中却还有庆隆皇帝退朝后留下这位大臣,问及贾琼现在何处,那大臣便告之贾琼身死一事,庆隆皇帝倒也无甚悲伤,只叹了口气,却说了四个字,正是:终孽子矣。
这四个字却叫后来的文人墨客伤透了脑筋,倒不是他们不明白庆隆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是不明白这位千古一帝对他的这位私生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和感情。
这,竟成了一个难解的谜题。
但大部分人认为庆隆皇帝对他的这位私生子该是很用心的,因为在一些札记中很隐晦地提及了庆隆皇帝对“功臣”孙鼎云的态度发生很大转变的原因。孙鼎云于燕云帝国危如累卵之际力挽狂澜,几乎以一己之力保住了燕云帝国的江山社稷。庆隆皇帝心生感激,自然是给了孙鼎云册封的,但孙鼎云却并未接受,由此庆隆皇帝便对其心生不满,正史中对此事倒有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却是:封孙鼎云,弗受,帝疑之。
但札记中所说得却是因为有人在庆隆皇帝耳边提及贾琼之死便是因为孙鼎云之过,庆隆皇帝这才和其交恶,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删去一线天大捷和墨城大捷中孙鼎云的名字。而孟吉星,只是因为被庆隆皇帝认定为属于孙鼎云一派,终于也受到了池鱼之祸,被一并删去了名字。由此可见,庆隆皇帝对贾琼这个私生子当是很在乎的。野史札记中对庆隆皇帝听说贾琼之死的原因时的反应,倒也有些记载,却是:帝闻之,默然不语,半晌起身,做些许喟叹。及走,惊觉不能行也。
当那些墨客骚人对这些野史轶事乐此不疲的时候,却忘了最需要他们关心和关注的普通的穷苦百姓。那些曾在妖兽铁蹄下苦苦挣扎的穷苦百姓,在经历此次劫难幸存下来后,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何种命运呢?
这些穷苦百姓自不愿多想,也无暇去想,只要活着对他们便是最大的恩赐,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即使那些恶商悍绅,依然会欺行霸市鱼肉乡里;那些贪官污吏,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剥削他们,他们也会选择默默承受。
但这些又有何妨呢,又能有何妨呢?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