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担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勇于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第(4/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退,慢发展也是退。因此,在坚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才可能实现跨越、实现赶超。如此,就要求我们自加压力,不断地挖掘发展潜力,在“重负”中快速前行。

    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但是再好的思路、再好的蓝图,不去落实,不去付诸行动,就只能如“墙上的饼”。只有干起来、动起来,才能变美好的蓝图为现实,才能让蓝图产生效益。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这是作为一名职员履职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职责,只有干起来,才谈得上履职;不干,就是失职。会完成任务当然好,但是完成任务不是最高标准,把任务完成好了才是最重要的。把想完成的任务做成、会完成的任务做好,这才是工作的目的。要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理念。工作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好,更要完成得到位。一个人的执行力如何,直接影响到完成任务的效果。一个懂执行、能执行的人才有能力去担当,其中,行动力就是关键。

    在工作中,我们等不起,慢不得,更应该坐不住。很多人都有“等、慢、坐”的习惯。因“等、慢、坐”而失去了机会,失去了财富。“等、慢、坐”是一种病,一旦染上,就会制造一个又一个悲剧。如此工作的人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事实上,正是这种工作作风直接导致了行动的失败,无数次晋职加薪的机会就在“等、慢、坐”中悄悄溜走。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好像是一句广告词。说起来,人人皆知,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呢?

    因为经常被邀请去一些高校讲座的缘故,我认识了不少成为职场新人的大学毕业生。在某政府机关当普通职员的程程就是其中之一。看不出程程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可是听到她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人瞠目结舌:“我们单位已经没有人能够忍受我了。”

    “不是我不想提前把事情做完,也不是我没有能力去完成。平时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到了不得不完成的时候,拖了几天的事情,一两个小时就做完了。但在交差后,又发觉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再给我一些时间,一定能做好,可真给了时间,又总是拖!” 程程认为自己的工作状态很糟糕。

    因为习惯于“等、慢、坐”,程程这个刚进入机关单位的新人在领导和同事的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定位:靠不住。同事有任务不会叫她一起完成,领导有项目也不会考虑到她。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虽然程程也早就认识到自己的“等、慢、坐”会误事,可是坏毛病却始终改不了。

    习惯于“等、慢、坐”的人在做事前总会劝说自己:“事情不是很重要,没关系,放在明天做会更好。”到了第二天,也未能找到行动的动力。这样的人还有另一条欺骗自己的谎言是:在逼近最终期限时,工作效率更高。他们认为,在时间压力下,创作激情会被激发出来,灵感自然光临。其实,这是他们一相情愿的想法,最后一分钟完成的工作,质量通常都不高。

    要完成一个任务,总想着明天还有时间,先放放;要做一个企划,现在心情不太舒畅,再等等;要去拜访某位客户,今天工作比较繁杂,过几天……是谁创造了最后期限?最后期限的意义就在于“在最后期限之前,可以无限制地搁置”。你的脑袋里,有没有冒出过类似的念头?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最让人恼火的是不按时完成工作的人。上级每次在交代工作任务的时候,都答应得非常痛快:“好,没问题!”真到该拿出结果的时候,就开始找些匪夷所思的理由开脱,搞到最后耽误整个项目的进程,只能靠上级临时加班加点完成工作任务。

    郝林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机关。他胸中豪情万丈,一心只想鹏程万里。但上班后他才发现,现实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每天就是做些琐碎的事务,既不需太多心思,也看不出什么成果,一颗充满壮志的心便渐渐冷却了下来。

    一次开会,部门其他同仁都在彻夜准备文件,分配给郝林的任务是装订和封套。处长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别到时弄得措手不及。”郝林听了非常不高兴,心想:连初中生都会的事,用得着这样嘱咐吗?他根本就没把处长的话放在心上。同事们忙忙碌碌,他也懒得帮忙,只是坐在旁边椅子上看报纸。文件终于交到郝林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才订到十几份的时候,只听订书机发出“喀”的一声,钉用完了。郝林漫不经心地抽开订书钉的纸盒,出乎意料的是,纸盒里是空的。他一下子懵了,立刻发动所有人翻箱倒柜,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急的时候就越找不到,平时满眼皆是的小东西,现在竟然连一根都看不见。当时已经快午夜12点了,文件必须在次日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

    处长咆哮道:“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大学生有什么用啊?”郝林低头无言以对,但是处长的话着实让他感觉脸上像挨了一巴掌。经过一番周折,郝林终于在凌晨4点找到一家通宵服务的商务中心,这才赶在开会之前将文件发到代表手中。事后,郝林灰头土脸地等着训斥,可没想到的是,平常严厉得不近人情的处长却只说了一句:“记住,坐等误事!”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在工作中,用十分的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速度来面对十分的任务,结果带来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为千里马失足,往往不是在崇山峻岭中,而是在柔软的青草地上。

    作为职员,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告诫自己:不再等待,不再慢行,不再坐视!事实上,“等、慢、坐”对职员来说是一种折磨,而且相当累人,随着规定期限越来越接近,工作压力也随之会越来越大,这只会令人感到更加疲惫。

    因此,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就必须马上付诸行动,绝不可优柔寡断。不能做决定的人,虽然不会有犯错的机会,但同时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在工作中,大事不能坐等,小事同样不能坐等,并且要高效快速、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很多大事情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都是由无数件小事构成的。如果我们小事坐等,大事也就无法完成。任

    -->>(第4/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