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担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序言:担当是当下社会最缺乏却最宝贵的品质第(1/1)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我即将完成《担当》这个稿子的这段时间,中国发生了一件不知道算是闹剧还是丑剧的事——故宫的失窃与错别字事件。

    2011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

    2011年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因“撼”字的错误引发公众“围观”。故宫博物院拒不承认错误,强词夺理。

    2011年5月16日,在压力之下,故宫博物院向公众致歉,岂料致歉书一公布,就再度遭网民挑刺,有网民咬文嚼字地逐句进行了分析纠错,这封漏洞百出的道歉信“毫无诚意”。

    于此,《人民日报》发表了“有憾于故宫的失守、失语、失明”的文章,真是鞭辟入里。正是他们的“失守”、“失语”、“失明”,才会“失窃”、“失信”、“失心”。

    本来,只是一个错字的事情,却引发了这么大的风波。真是实实在在地映照出了当下的一些现象——不敢担当、不会担当、不善担当。

    故宫为防盗设了多道关口,窃贼居然就能大摇大摆地取走展品。这说明故宫不缺政策环境,也不缺资金、技术、设备,而是缺乏担当的能力。短短两行字闹出一个大错字,一篇道歉信错误百出,竟然发生在与文化密切相关的部门,这也说明其缺乏担当的能力。

    故宫博物院习惯了官僚作风,即使终于放下身段向公众道歉,却把错误归咎于保卫部门。其实,锦旗的内容合适与否,唯有故宫博物院能负责、可担当,其他任何下属部门不过是代行其事而已。保卫部门即使有过失,那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内部管理问题。应该担当责任的,并非具体的经办部门或人员,而是故宫博物院。这更是说明他们缺乏担当的勇气与习惯。

    这次风波的发生,其实不是个案。每每此类问题被揭开,一些人总是以非诚信的面孔出现,缺乏一种面对问题的担当:发生矿难,总是矿长、乡长或者主管人员的错,上级部门却不反思自己监督不力的失职;发生火灾,总是由于相关人员这样那样的失误;发生质量问题,就把责任推给下面的操作人员了事……总之,只要出现问题,惯性思维就是“推”。

    可见,当下社会“担当”的缺失极其严重,而“担当”却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品质与素质。

    想当年,赵子龙单骑救主,深入乱军之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怀抱公子阿斗,身突重围,见到刘备,解开衣甲看时,阿斗正睡着未醒。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想当年,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曾写了一篇新闻稿,他写道:“我是依据我得到的最佳情报作出发动进攻的决定的。空军和海军部队表现出了英勇无畏和忠于职守的精神。如果这次登陆行动因为失败而受到任何指责的话,那都由我一人承当。”

    什么是担当?简单地说,就是一事当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具体来讲,担当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操,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要求,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担当精神,就是想干事的进取精神,能干事的务实精神,干不成事不罢休的负责精神。担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担当;一个企业的振兴,需要担当;一个组织的稳定,需要担当;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担当。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就会越意气风发。敢担当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智慧!

    ***总理有言:“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有无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作为一位领导者或者普通职员,最根本的是把工作做好,为企业或为组织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而这个责任,包含了两层意思:分内的事情和分外的事情。其实,工作哪来的分内与分外。敢担当、会担当的人,他们把分内事做到使人满意,把分外事做到让人惊喜;他们为使命而拼,为结果而战;他们接受任务不走样,执行任务不打折……他们的名字在本书里出现,他们的影子在我们脑海中闪现。

    为了呼唤缺失许久的“担当”回归,为了让更多企业、更多组织拥有更多敢担当、会担当的职员,本书从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和精于担当七章层层分析,并且延续了我之前的写作风格,标题力求对仗工整,既自成一体,又富有韵律美。希望这种口号式的标题会受到党政部门和一些重视企业文化的机构的欢迎,可以作为组织或企业内部管理与培训的标语。

    每个人都要有担当的精神,然后提升、完善担当的能力。我完成这部书稿,需要担当;对于正在阅读本书的你,也是一种担当。

    最后,让我们来朗诵一遍美国总统林肯的劝告吧:“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少波

    2011年5月于北京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