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御史他们在内,督察院不过是皇上手下一个跑耳目管人的差役衙门罢了,所以,凡历史上好一点的皇帝,是“兼听”,说是兼听则明,就是说顺耳的不顺耳的都听一听。魏徵写《十渐不克终疏》惹得李世民大怒,回到后宫,现在说法是下了班,还恼得咬牙切齿说,非杀了这老家伙不可。长孙皇后问明原因,陈说利害,“太宗爷”这才憬悟过来。他的过人处是讲理,理智。当然,老婆也很重要,这时候聊上几句,魏徵就死定了。好话坏话都听,这是好的,差劲的是只专听好话,听到丁点坏话立刻联想到“反对我”上头,这类皇帝倒居多。所以古人叹息,小人整君子,只是举手之劳,君子搏小人,犹如赤缚龙象,这上头吃亏的屈死鬼如恒河沙数。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是古今中外的公理。什么叫公理,我记得我的一位教师说的有趣:“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狗都懂的道理。比如,直线距离最近这公理,你扔一个肉包子,那狗肯定直线扑过去,绝不会绕个弯奔去。…‘马屁不穿”这公理,恐怕受用到地老天荒地球人类消失,聪明人也逃不脱这利器,不过善于躲避一点罢了。当初海瑞上《治安疏》,他懂得里头说的话不中听,已是做了死的打算。嘉靖皇帝看了这奏折,把奏折甩在地下。思量着又捡起来看。如是几番,扔了捡,看几行又扔。史载这细节,很有个性特色,文学性也极强,史籍资料能如此传神刻记,洵为难得。由此可见,嘉靖并非不知好坏,他只是更想成仙,永远听马屁就是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选文吧?现在不知“下放”了没有。里头有精辟论述,下头对上有三条:一是怕,因为当政的可以让你富贵荣华极是享用膏腴,也可以让你潦倒困顿,穷蹙终生。他有这样的权柄,当然要舔他;二是爱,这类人是已经拍马成功的“过来人”,担心一个不慎掉下去,因而要继续拍马“巩固”阵地;三是“有求于”当政的,这是指下层普通人了,因为当政掌握着一切的分配权,三个核桃两个枣,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你和他又需求这核桃枣,于是马屁竞争赛开场,所以,只要是独裁政治,真话的空间便十分狭小,马屁市场便无限广阔。在为国家整体还是为个人舒张的选择上,主人们大抵谁也不肯放弃后者。
谁都不是“最高”。便是喜筵之通行的比试比较科学些:老虎吃鸡,鸡吃虫,虫吃“杠子”,杠子呢?打老虎。这也是人类政治循环制约的一个链,抽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出大问题:比如没有棍子,靠老虎“自律”敢情它就不吃鸡了'它恐怕敢是“通吃”!这样的情形,马屁便永远不穿,真话便记过微弱。造就出的是李林甫、卢杞、赵高、魏忠贤,消灭的是比干和屈原们。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