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2/2)页
油,唐宋时期“猛火油”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到南宋时期,已经开支制造石蜡、沥青。
南宋的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上记载:“宋白《石蜡诗》云‘但喜明如蜡,何嫌色如黳’烛出延安,予在南郑数见之,其坚如石,照席极明,亦有泪如蜡,而烟浓,能熏污帷幕衣服。”由此可见,宋朝时期的延安一代,已经具备从石油中提炼石蜡的技术。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有提到:“补缸:缸有裂缝者,先用竹篾箍定,烈日中晒缝,令干。用沥青火溶涂之。入缝内令满,更用火略烘涂开。水不渗漏,胜于油灰。”这是明朝人利用沥青进行补缸的记载。
《元一统志》中记载“石脂在鄜州东十五里采铜川有一石窟其中出此就窟可灌成烛一枝敌蜡烛之三。”这则是指出了用石蜡做成的蜡烛,质量非常好,一只可比得上普通蜡烛的三倍。
明朝《格物古论》中介绍:“石脑油出陕西延安府。陕西客人云:此油出石岩下水中,作气息,以草拖引,煎过,土人多用以点灯。云:浸不灰木即石棉,浸一年点一年……”这里面的“煎”,则说明了明朝人对于已经开始通过对石油进行加热,去掉里面的水分和容易挥发的部分,在石油的加工、应用技术上,有了极大的进步。
而陕西的延安人,显然是从宋朝时期,就开始逐渐掌握了用石油制作石蜡技术,到了明朝时期,石蜡的加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按照明朝的工匠掌握的加工技术,天然的石油可以被加工成三种物体——猛火油(煤油、汽油、柴油的混合液体)、石蜡、沥青。
“尼玛的,古人这是要逆天啊!”肖图白由衷的为中国古代的技术领先而自豪。
要知道,欧洲人可是19世纪初才开始提炼出石蜡,并且以石蜡制作蜡烛,开启了欧洲人对石油化工业的契机。
一直到1852年,欧洲人再次从石油中提炼出了煤油,这时候,欧洲人的石油化工技术,才超过了中国人的石油化工业的探索。
当然了,肖图白已经知道了明朝人已经能够提炼石蜡,制作蜡烛,心中自是充满了欢欣鼓舞。
明朝人事实上,并不差工艺和技术,差的仅仅是基础的科学知识。如果,如果关于石油化工业的基础知识跟得上来,想必也能制造出煤油、汽油、柴油。
汽油和柴油,暂时的用途是有限的。
但是,煤油的照明用途,比之蜡烛更为优秀。
若是煤油给弄出来,不但能够刺激石化产业的发展。而且——玻璃制造的煤油灯,市场也迎来井喷.......
也正是感觉到,石油加工业这个新兴产业,蕴含的无穷潜力,肖图白才会参股投资林记蜡烛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