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姿态道:“国师大人,久仰了!本官听闻,天津十多个州县,不如一个葛沽繁盛。不知道,国师是如何将葛沽经营成这般的规模?”
肖图白道:“无它,经营尔!”
像商人一般,将城市当做可增殖、可盈利的项目,不断进行经营。之后,不断的将财政盈余,再次投入到可以创造利益,或者是提高整个城市的竞争力的项目上。有意识的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自能复制出葛沽这般繁荣的工商业城市。
杜三策以为肖图白藏私,也不仅摇头,但是心中暗想道:“你不告诉我,我还不会自己学吗?”
接着,杜三策也与肖图白谈及了朝廷迁都大事。迁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必是迫不得已才会迁都。
历史上,中华大一统的王朝,迁都的次数总的罕见的。就如两汉都城长安、洛阳之间的迁都,也是因为战乱使然。同样,两宋时期,也是因为北宋都城汴梁被沦陷,逃至南方的南宋君臣迫不得已在临安建立新的都城。
大明开国时,以金陵为都城。金陵龙盘虎踞,又长江作为天险,更具备雄厚的工农业生产力。明太祖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问鼎天下。
而永乐皇帝,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元庭经营80多年的燕京,更因为奉命扫荡蒙元残余势力,从而长期掌握大军。并且,燕王封地建立的官府,几乎是与南京的六部朝廷, 一个模子出来的。
太祖驾崩后,建文帝采纳文臣集团的意见,用削藩的手段,逐渐收回藩王对于地方的治理权和军权。不料,燕王骤然发难,率领北方的精兵强将,一路攻破金陵,建文帝不知所踪。
其后,燕王朱棣登基,由于惧怕建文帝未死,以及南方官民之心未能彻底归附。所以,永乐皇帝朱棣才会在登基不久,迁都至北方,以燕京在都城。
因为,燕京被永乐皇帝经营多年,能够给他安全感。除此之外,燕京离草原之后数百里,永乐皇帝也存在着心思——如果建文帝未死重新复辟,情况最危急的时候,他也能够率领骑兵逃到塞外。也是种种的因缘巧合,明朝从永乐开始,便以燕京为国度的格局。
而此时要迁都到南方,包括了庞大的朝廷部门、工匠、军队的大搬迁。整个搬迁过程,计划分为三年去逐步完成。其中,天津的漕运、海运码头,也是承载了迁都搬迁的重任。
杜三策担任天津巡抚后,也是受命与肖图白等人配合,扩建天津的码头工程。为迁都做好铺垫准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