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卧龙逆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八章 刘璋投降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八章 刘璋投降

    成都州牧府。

    刘璋看罢费伯仁送来的劝降书函,颤抖着环视了堂下的一干文武将官,道:“军临城下,为之奈何?”

    “主公事已至此,只能是征兵备战,别无它法,如今城中尚有精兵一万五千人马,加上新招募的两万兵马,野战无法取胜,但守城却是绰绰有余,再说城中粮草器械充足,足够一年所需,诸葛亮大军远来,粮草不济,只要拖上半年,必然退却。”城中主将黄权,列班而出,正色的进言道。

    “如此一来,吾成都百姓,势必生灵涂炭,再说如今城中军士,缺乏斗志,黄将军只怕有心无力吧。”从事秦宓摇头道,虽然他没有明言反对,但其意自明。

    “秦大人所言甚是,主公还需从长计议。”主薄杨洪附和道。

    绵竹令费诗,字公举也出列道:“主公,大势已去,如今长公子都归顺了诸葛亮,还请主公明断啊。”

    “住口,尔等竖儒,安得出此污秽之言,本将军绝不轻言投降。”黄权大喝一声,怒视着秦宓等人道。

    董和暗自摇了摇头,并没有发表意见,现今城中人心背道,他心中明白,任何努力,终究只是徒劳之举。

    “公衡,大堂议事,各抒己见,无需如此,此事容我考虑,今日就此散议吧。”刘璋见文官都主张投降,武将也就黄权誓死要战。其余卓膺和庞义等人皆保持了缄默,就足以说明他们的态度了。

    返回内堂之后,刘璋思虑了一下,遂让身边的从事。把费伯仁请了回来,二人对席入座后,刘璋叹气道:“吾儿真的可好?诸葛亮真能善待吾家老小?”

    费伯仁同样叹了口气,道:“明公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今日投降,明公一家大小的荣华富贵肯定是能保住的。若是攻破城池,只怕一家老小,都要随明公下黄泉了,还请明公三思而后行啊。”

    正在刘璋犹豫不决时。有亲兵来报:“南城校尉吕义与绵竹令费诗,携带家小,逾城出降了。”

    刘璋闻报,不由恸哭而起,愤然投入内府。

    一脸数日。刘璋皆躲在内宅,整日与府中侍妾嬉戏玩闹,谁人也不见,终日买醉沉沦。

    城中众将得知此事。不由纷纷摇头,原本就无心抵抗的他们。更是信心大失,一时之间。城中大小官员,每日皆有翻城而出,前往诸葛亮大营投降者。

    虽然黄权三令五申,甚至还斩杀了数名投降的官员,但却仍然没能阻止这股风潮。

    半月日期,转瞬及至,时辰一到,诸葛亮立即派刘循出阵,前往成都东门叫们,城门守将庞义,站在城楼之上,望着骑着战马,一身戎装的刘循,皱眉道:“大公子,主公命吾守卫城门,没有主公军令,吾誓死不敢开门,还请大公子勿要靠近,否则休怪本将军箭矢无情。”

    “庞将军,还望你禀明吾父,休要再做顽抗了,为益州百姓着想,为了刘氏子孙血脉延续,勿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抵抗了。”刘循现在算是看清了时势,那就是任何抵抗,也不过垂死挣扎罢了。

    庞义犹豫了一下,道:“既然是大公子所请,吾就派人去向主公禀明一声。”

    当庞义派人把口信传到州牧府内宅时,刚刚宿醉醒来的刘璋,打了个酒嗝,惨笑道:“这么快就到时间了么?”

    “也罢,也罢,吾父子在益州数十年,无恩德加以百姓,若誓死坚守,只不过是生灵涂炭,妻离子散,满目繁华,转眼化为灰烬,若如此,此吾之罪过也。”刘璋仰天一笑,戚道:“去请董幼宰来,让他传谕全城,开门投降。”

    董和接到军令,不得不仰天叹道:“天命如此,非人力可挽回矣。”

    翌日一早,董和秦宓奉刘璋军令,携带降书,前往诸葛亮营寨表示投诚之意,诸葛亮对董和秦宓二位使者,自是大加笼络,不但摆开酒宴迎接,走时每人各赏赐百金,着实让二人好好的感受了一把宾至如归的感觉。

    随后诸葛亮又派蒋琬与二人一道入城,面见刘璋,三人在州牧府见到刘璋,董和秦宓二人,刚得了好处,也查探出诸葛亮确实没有加害之心,自是大赞诸葛亮仁义。

    于是刘璋心中始安,留蒋琬入住一晚,次日一早,亲自携带印绶户籍,率领城中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诸葛亮接到消息,同样率领帐下一干文武官员,前往寨门迎接,二人相见,诸葛亮不由感慨的托着刘璋的手,道:“昔日梓潼把酒言欢之事,历历在目,今日之举,非是亮不仁义,实乃天命大势如此,亮也不得已也。”

    刘璋流泪不止,无言以对,二人共同入寨中,交割完印绶文书,诸葛亮随即率领大军,拔营开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成都。

    成都十万百姓,得知战争结束,无不欢欣鼓舞,纷纷鸣炮庆贺,夹道欢迎大军入城。

    进的城池,诸葛亮随即命赵云,吴懿、张嶷三人,前去营地接管城中守军,接着又命张合张飞率军接管四门,严颜李恢率军巡视全城,陈楚统率神武军,与刘封邓艾率领陌刀军和东州兵,护佑诸葛亮前往州牧府坐镇。

    翌日,诸葛亮安民已毕,在州牧府擂鼓聚将点卯,城中一众官员,皆到齐,唯独黄权不至。

    厅堂之内的刘封,闻讯不忿道:“主公,黄权匹夫,安敢如此无礼,请容末将去斩杀了此僚。”

    “退下,黄公衡乃忠义之人,吾若加害,天下人何人还敢言忠?”诸葛亮挥了挥手。沉声呵斥道。

    当日诸葛亮大宴群臣之后,虽然天色已晚,却还是乘车而出,率领亲兵卫队的军士。来到了黄权府邸。

    黄权得知诸葛亮亲自过府,惊疑之下,随即开门迎入,诸葛亮入得大堂,只见黄权虽然有两重宅院,但家中摆设陈列一应全无,一眼就能看出,简陋之至。

    “听闻公衡乃天下贤士。今日公厅升堂,不见公衡前来,亮好生不安,特来拜会。唐突之处,还望公衡海涵。”诸葛亮看了眼黄权,欠身作揖行礼道。

    “这,罪将安能受楚侯如此大礼,不敢。不敢啊。”黄权吃惊之下,慌忙伏首而拜。

    “公衡请起。”诸葛亮伸手托起对方,二人相视一笑,同声道:“请入座。”

    “明公如此待吾。权安敢推辞,愿意为明公效劳。誓死无悔。”黄权坐定之后,作揖再拜首道。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