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好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八章 兵临寿春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活活踩成了肉酱——可怜的刘辟将军在逃命这方面的经验,确实差桃子三兄弟差得太多。

    侥幸逃出了尸山血海的营地战场,并不意味着刘皇叔三兄弟就此可以安全,就此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或者安安全全的跑去祸害下一个诸侯。恨刘皇叔恨得蛋疼的小袁三公几乎是连眼皮都不眨一下,马上就派出了梁刚、刘威和袁嗣等将率军全力追杀;徐州军队这边也分出了君子军隔岸追击,一路尾随刘皇叔的败兵队伍南下,随时准备封堵刘皇叔的过河逃命道路——如果不是臧霸拦着,愣头青陶基原本还打算率领君子军渡河追击的。

    刘皇叔的噩梦还在继续。向南逃了十几里路,十倍于刘备军的袁术军都在后面穷追不舍,几次打算从水缓处抢渡肥水,也都被君子军的乱箭射了回来,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能是一边破口大骂着陶应和袁术的恶毒,一边无可奈何的继续向南逃命,最后又被袁术军的追兵堵在了芍陂湖畔,围着猛砍猛杀一场,可怜的刘皇叔又一次亡命突围成功时,身边的士兵已经不到千人。

    事情还在没完,为了活命,刘皇叔抱着最后的希望向西逃命,打算强渡泄水逃往安风或者阳泉,可是当刘皇叔花费无数力气和无数代价,好不容易勉强摆脱了淮南军队追击,在天色将黑前逃到泄水河畔时,之前分批潜行至芍陂湖中的徐州水师却又突然杀出,奉陶应的命令放弃对袁术军的突袭行动,全力封杀刘皇叔的逃命道路。又是一场大战下来,筋疲力尽的刘皇叔队伍实在冲不破徐州水师的生力军阻拦,只能是放弃抢渡泄水逃往淮南腹地的计划,率领最后的一百多残兵败将,借着夜色掩护逃往北方的汝南方向。

    “陶应奸贼!我操你娘的十八代祖宗!”这当然是刘皇叔摆脱徐州水师追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

    肥水一战,小袁三公虽然如愿以偿的铲除了刘皇叔这个巨大的隐患,但不管是小袁三公自己还是淮南军队的智囊阎象都很清楚,肥水大战真正的赢家其实是徐州军队,因为一场大战下来,袁术军不仅替陶应除掉了最大的眼中钉刘皇叔,自身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兵士伤亡超过八千人,大量宝贵的守城物资消耗殆尽,但小袁三公和阎象也没有办法——刘皇叔这个隐患实在太危险了。

    所以没办法,即便明知和刘皇叔火并只会便宜陶应,小袁三公和阎象也只能硬着头皮让淮南军队打下去,不过还好,小袁三公在徐州军队的斗争中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徐州军队为了全力阻杀刘皇叔,主动暴露了埋伏在芍陂湖中的伏兵,小袁三公惊出一身冷汗之余,自然也加强了对泄水后路的保护,徐州的菜鸟水师们再想突袭泄水切断小袁三公的后路,难度自然也增加了许多。

    现在来看看阴陵城的情况吧,其实臧霸和陶基倒也没有完全对孙乾说谎。小袁三公对刘皇叔下手的当天夜里三更左右,桥蕤确实出兵偷袭了徐州主力军队的营寨——虽然这么做是典型的以卵击石,但是没办法,小袁三公当时不清楚陶应对刘皇叔的态度,为了牵制住徐州主力,争取到单独收拾刘皇叔的宝贵时间,小袁三公也只好硬着头皮让桥蕤以卵击石一次了。

    桥蕤劫营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队伍出城不久便被日夜操纵襄阳炮轰击阴陵城的徐州军队发现,飞报到陶应面前后,陶应立即出兵迎战。一番夜战下来,桥蕤派出三千军队只有不到五百人逃回阴陵城,余下的不是被徐州军队歼灭。就是被迫放弃武器向徐州军投降,阴陵城中的最新状况也通过俘虏之口,交代到了陶应面前。

    从俘虏的交代来看,阴陵城中的粮草和守军兵力都问题不大,粮草至少可以坚持半年以上,守军兵力也还有六千以上,足以和徐州军队抗衡一番。但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守军士气十分低落,上上下下都对长期久守阴陵城的信心严重不足,很多守军将领都在打着向南突围的主意;同时徐州军队的襄阳炮对阴陵城墙的破坏很大。主战场西门的城墙已经出现了多条裂缝,桥蕤虽然指挥军队全力修补,但是效果不大,估计要不了四五天时间,就有可能彻底垮塌。

    摸清楚了这些情况。又确认了没有刘皇叔这个最大威胁,陶应再不客气,命令襄阳炮继续轰击阴陵城墙之余,也开始拿出全部精力攻打阴陵城,又调来了当涂的宋宪生力军以及宋宪麾下的炮灰新降兵,集中了所有攻坚力量。日夜不停的全力攻打阴陵城。而经过一天多时间的苦战之后,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阴陵城墙终于在襄阳炮的连续轰击面前彻底垮塌,徐州将士踏着城墙废墟杀入阴陵城内,桥蕤被迫无奈,只得率军向没有徐州军队的南门突围,陶应派出高顺率军追杀封堵,桥蕤几次试图逃回寿春都被高顺杀退,走投无路下只能向南逃往合肥,高顺率军紧追不舍,几乎将桥蕤败兵杀光诛绝,最后桥蕤逃回合肥城时,身边士卒已经不到二十人。

    至此,淮南北部的重镇除了寿春外,已经尽数落入了徐州军队之手,同时淮南军队的两波援军也被徐州军队尽数杀败,再加上刘繇也开始在历阳一带搞风搞雨,牢牢牵制住了淮南军的历阳主力,淮南军队的其他援军也已经指望不上,所以寿春实际上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而陶应也没有满足现有胜果,让主力队伍稍做休整后立即挥师西进,集结包括新降兵在内的四万五千大军兵临肥水河畔,刀锋直指淮南军队的大本营——寿春!

    这还是陶应第一次亲临肥水战场,和斥候探报的一样,肥水河面的平均宽度大约在八十步左右,属于一条不大也不小的河流,突破不易但只要舍得伤亡也难度不高。而唯一让陶应皱眉的是寿春的护城河,寿春城紧邻肥水,护城河自然也引入了肥水活水,又深又宽填塞极难,同时寿春的城墙也比阴陵的城墙高出了半丈以上,正面强攻十分不易,徐州军队想要强攻得手,付出的伤亡恐怕绝对不小。

    隔着肥水用原始望远镜观察了寿春城防许久,放下了望远镜后,陶应向旁边的鲁肃和高顺等人问道:“子敬,各位将军,怎么样?你们觉得这寿春城该如何打?”

    “恐怕不好打。”沙场经验丰富的高顺第一个摇头,沉声说道:“寿春城池太过坚固,我军攻取不易,主公恐怕得做好长期苦战的准备。”

    “肃也是这么认为。”鲁肃附和道:“姑且不说寿春还有肥水这条天险可守,我军突破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就算寿春城下是一马平川,我军想要拿下寿春也不容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