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这块无意中得到的腰牌,我满脑疑惑,这时,又听李爷在上面叫喊,那声音跟山羊似的发抖。也许是看我太久没动静,担心出了意外,可又不敢下来看。
“别急,我在研究呢!这就上来。”真是死鸭子嘴硬,其实我恨不得一步跳上去。
我把腰牌塞进裤袋,整了整衣装,故作镇定地钻出来。李爷赶紧伸手拉了一把,一边帮我拍掉泥土,一边连珠炮般地问:
“怎么样?有结果吗?是个死尸吧?要不要告诉村长?咱们该怎么处理啊?”
“这个暂时没有结论,我回北京找专家分析分析再说,您就别理那么多了,交给村长去办吧!”
晨曦下,李爷被照得通红的脸溢满敬意,我顺势摆起架子,像模像样地问:“当初你进去的时候,里面除了那东西,还有别的什么吗?”
其实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想到,那里面既然有腰牌,怕是还有别的旧货,到时候讨去卖给乔老头,说不定就发财了。
“哎呦!这你都知道,厉害!那里面确实还有一堆东西。”一离开土坑,李爷话唠的毛病又发作了,“是几块铁破烂,模样挺古怪的,愣是没看出啥玩意儿,我一股脑拿回家了,打算等农闲拿去铁铺换几把锄子。”
“铁破烂?”
我皱起眉,刚才那兴奋劲顿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要知道,旧货中铁器是最不好买卖的,因为容易起锈,一不小心就掉渣,只有傻帽的冤大头才会要。这时不由得感叹,怎么就不来几件金银铜器,就算破碗也好嘛!
“什么样的铁破烂啊?带我去看看行不?”
思前想后,觉得最好还是眼见为实,于是我对李爷提出要求,虽然不抱什么希望,也清楚自己根本没有判断庸贵的本事。
李爷却一脸的囧样,支支吾吾地,我突然间明白,他是怕那些东西被我讨去,做不成锄子。
“不就几块烂铁嘛!我只是瞅瞅,研究研究,不会要你的。就算要,也会给你适当的钱做补偿的。”
一听能换钱,李爷的眼立刻放出光芒,二话不说,拉起我就往村里走,那速度几乎可以用“飞驰”来比喻。
……
李爷的家就在晒谷场东面,没多久,我们就站在围院中,而那些从洞里捡来的东西就放在院子的角落,李爷一件一件地拿到空地上。
先是一根拐来扭去的铁棍,怎么看怎么像发动拖拉机的摇杆,虽然上面锈迹斑斑,不过仍能看出,这玩意做得颇费功夫。
之后是三块连像螺旋桨一样的页片,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竟然完好如新,边缘还隐隐透出寒光,丝毫没有岁月留下的痕迹。我顺手捡起来察看,不禁怀疑这玩意是他从工厂里偷来的。这时,李爷又拿出几件模样奇怪的小铁器,有的像钩子,有的像纽扣……
李爷把东西整齐地排成一行,然后叉腰站在对面看我反应,这阵势,就像天桥摆地摊的。我哑然一笑,突然,脑里闪过一个想法——这些原本应该是一件工具,只是散开了。
我蹲下身子,尝试着拼装起来,没想到还真被我猜中,也没想到会如此简单。根据东西的凹凸跟大小,不一会,就整出一件像雨伞般的东西来。我兴奋地握住摇杆,用力一摇,这玩意竟然飞快转动起来,而且力度大得惊人,只觉呼呼风扑面而来。我大吃一惊,赶快停住手,可惜还是晚了,那摇杆锈得经不起折腾,只听一声闷响,“噗”地散落一地。
我目瞪口呆地站着,没明白刚才是怎么回事,李爷反应更大,几乎整个傻掉,一时间,四周出奇的静,静得像是被定格住了。
这东西好眼熟,我肯定在哪里见过。稍稍回过神来,我开始转动脑筋,突然想起,就在昨天晚上,在那箱书本中,曾见过描绘着跟这个同样形状的图案。
“到底是啥玩意?”李爷看似清醒了,惊魂未定地靠过来,接着一句,“值钱不?能换多少?”
“这是古时候的农具,不值钱的。”我装模作样地解释,其实真怕他纠缠,毕竟东西是坏在我手里。看他一脸失落,又不忍心安慰说:“东西你先放着别动,回头我找专家分析看有没有研究价值,要锄子的话,去铁铺买吧!”说完,掏出五块钱递给他。
李爷毫不客气地把钱裹在手里,之后开始对我连连夸赞,在他嘴里,我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个大人物……
辞别李爷,我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家,不为别的,就想弄清楚刚才那玩意是什么。果然,在一本介绍盗墓工具的书中,赫然画着这个东西,只见上面写着——“穿山钻”,宋元“金丹南宗”所创……优点:速度快、力度大、洞壁齐整。缺点:易损坏、体积大、不便携带……只流行于本宗派,后被“荷花铲”取代。
从描绘的插图来看,这“穿山钻”并无神奇之处,无非是把三页铲片做成螺旋状,利用杠杆原理使之转动,从而产生转动惯量,再利用前端摩擦力来钻土……
那腰牌呢?我每一本每一页的翻看,很可惜,没有找到任何类似的记录,也不知是遗漏,还是那玩意纯粹是饰物。然而,这人既然带着穿山转,那明显就是个盗墓贼?而且是来“干活”的,就此推理,洞的附近必定有大规格的古墓,因为他带着这么大一个钻洞家伙,艰难跟风险可想而知,那目标肯定值得他冒险。
可就我知道的历史,包头是个新成立的城市,虽然五千年前这一带就有人类聚居的痕迹,但直到清嘉庆年间,才渐渐有个城镇的雏形,这前后也不过两百年,哪来的宋元古墓?难道,是辽代游牧到此的契丹贵族?如果是的话,那将是天大的奇遇!
由于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契丹也是一个重视厚葬的民族,我在琉璃厂常有耳闻,那契丹贵族墓是挖一铲吃一辈,挖十铲富一村啊!前不久刚看报纸,说是在通辽市奈曼旗的青龙山上,考古学家发现辽景宗孙女陈国公主的葬墓,那挖出来的旧货足以开十间“正天斋”。
我漫无边际地遐想,心潮不由自主地澎湃,接着又黯然叹气,只怪自己对这方面毫无经验,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此刻,真希望父亲能出现在我身边。
想起父亲,我怅然地把目光投向小木箱,突然一阵光明,所有盗墓知识不就在里面吗?只要潜心苦学,又何愁一个辽代古墓?这脑袋一贯通,顿时欣喜若狂,全然忘却那具恐怖的尸体是怎么死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