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唐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朝堂风波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唐皇宫,乾元殿中,李璟作为南唐的皇帝高高的坐在大殿的北上方,坐北朝南。他的下方整齐的站着一众文武大臣。

    周宗作为南唐的左宰相,当仁不让的站在了队列的最前面,他的旁边站着同样是南唐宰相的宋奇丘和皇太弟李景遂。

    李景遂在保大五年被李璟封为皇太弟,拜诸道兵马元帅。

    可是这三人旁边却站着一个不应该出现的人,他就是虞部郎中韩熙载,一个管朝廷食物,建筑等各种生活用品和花费的不到三品的小官,却站在了朝廷一品大员的行列,这其中的意味不得不让人深思。

    “众位爱卿,不知可还有要事禀告。如果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李璟已经处理了大大小小的事件数十件,已经感觉有些劳累了,他想早点退朝休息。不过这句话也是他送出的一个暗示。

    最近他总感觉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每每批改完奏章,他都会休息好久,甚至他已经有大半个月没有亲近女色了。

    就在昨天晚上,他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重立太子。

    在他刚刚继位的时候,他为了稳定朝纲,巩固自己的势力,做出了一个他非常不愿意做的决定,那就是实现自己在李昪临死之前答应他的誓言,立李景遂为皇太弟,把李景遂作为未来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对待。直到此刻他终于感觉这件事是他这一辈子做的最错的一件事。

    本来他想等到自己的势力足够稳固的时候再废掉皇太弟,重立李弘冀为太子,可是他发现他已经无力去促成这件事了,李景遂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羽翼渐丰,不是李璟说一句话说废就废的。

    所以他决定就在今天挑起一场风波,他想看看他还有几分把握废皇太弟,重立新太子,他要看看他的亲弟弟,在这些年究竟拉笼了多少朝廷的大臣。有多少人是他需要铲除的障碍。

    “回禀皇上,微臣有事禀告。”站在周宗背后的知制诰徐铉开口说道,说完向前走了两步站了众人的前面。

    李璟看到徐铉站了出来,在心里微微一笑,说道:“不知徐爱卿有何事禀告啊?”

    徐铉的出现是李璟一手安排的,他的出现都在李璟的意料之中。

    “回皇上,我南唐国力日益繁盛,更在年前出兵攻占了闽,把闽的大半江山据为己有,可谓是我南唐一大盛事。”徐铉高声说道,“但是,微臣斗胆问皇上,那泉州和建州真的就成了我南唐的盘中餐,碗中饭了吗?”

    这声高喝一发出来,整个朝堂都变的混乱起来,数十人都一个个在交头接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听到徐铉的话,站在队列里的同平章事严续吓了一大跳,他不明白一向小心谨慎的徐铉怎地就在朝堂上大声的呵斥皇上,这罪名要是盖下来,最起码也是杀头之罪。

    “徐铉,你在干什么?还懂得君臣之道吗?你可知罪?”不等严续开口说话,宋奇丘大声对着徐铉说道。

    徐铉不是他宋奇丘一党的人,经常在朝堂上和他们作对,本来徐铉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他们也抓不到什么把柄,现在徐铉竟然敢在朝堂上质问皇上,宋奇丘感觉这是他的机会来了。

    “大胆徐铉,你还不快向皇上谢罪。”周宗也不的不对徐铉说道,他一向就很欣赏徐铉的才能,虽然知道徐铉说的不无道理,但他万万不该在朝堂上对皇上大声呵斥,这是犯上啊。

    朝堂上的气氛更加激烈了起来,而徐铉还是安之若素,坦然的看着李璟。

    “安静。”李璟看看时机差不多了,深深的看了徐铉一眼开口说道。

    众文武官员听到李璟说话,顿时都沉寂了下来,静等李璟的下话。

    过了片刻,李璟说道:“徐卿说的也不无道理,关于泉州,建州之事,我也曾耳闻过,当地的乱臣贼子,兴然作乱,坏我纲纪,不知道祸害了多少的百姓,寡人也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不知道众卿家可有什么良策?”

    李璟这样说显然是放过了徐铉,徐铉是他派出来的,如果他揪着徐铉不放,岂不是寒了他的衷心部下的心。

    李璟的一席话让本来准备落井下石的人都收起了这个心。

    “回皇上,臣以为我朝应当派军队围剿那些乱臣贼子,让他们知道我朝的天威。”皇甫晖上前步,朗声说道。

    皇甫晖被人们誉为战争狂人不是毫无道理的,每有战事发生他总是第一个向李璟请命出征,他天天盼望着有仗可以打,只有在战场他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他不喜欢在朝堂上刷弄心机,玩弄权术。

    现在听到泉州、建州有乱臣贼子作乱,他就忍不住了,想立刻发兵,横扫贼子。可是这次他显然没能明白李璟的意思,更不可能被李璟派往泉州、建州等地平叛。

    “皇上,万万不可啊!”户部尚书魏岑急忙站出来说道,“皇上,这打仗总是要耗银子的,可是过去两年的征战,国库已经所剩不多了,要是再发兵,怕是国库就要亏空了。”

    什么?坐在龙椅上的李璟大吃一惊,这国库可是国家之重,要是国库里没有了银子,那还怎么撑起一个军队,没有军队,怎么捍卫一个国家。

    李璟有些头痛了,他的本意是让徐铉提出闽国国灭后遗留的问题,可是他没想到老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众卿家都知道了,国库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撑一场战争,所以,还望众卿家多多想些计策。”李璟无奈的说道。

    “皇上,臣有一计不知道可行不可行?”站在最前面一直没有说话的虞部郎中韩熙载开口说道。

    “韩卿家你说说看。”李璟问道。

    “我认为我朝不宜出动军队,应当以怀柔的方式对待。”韩熙载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

    “何为怀柔的方式?”李璟问道,他没想到韩熙载竟然没有按照他说的去说,好奇的问道。

    “臣认为此事应当派遣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往泉州、建州等地,以安抚为主,镇压为辅,这才能显示我朝的德望。”

    “那韩爱卿认为派谁去最合适呢?”李璟心里很高兴,虽然韩熙载没有按照他说的做,但是韩熙载所做的已经达到了他的要求。

    “应派诸道兵马元帅李大人前往。”韩熙载肯定的说道。

    韩熙载的一席话激起了千层浪,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韩熙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