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龙脉大清风水师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羚羊挂角困孤城 水枯粮尽人吃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迟的话,众将士就要成饿殍了,还请大人火速发兵啊!”

    “阁老请放心,学生不日就将开拔,绝不敢有误。”

    孙承宗点了点头,就问张春:“张春啊,鞑子狡诈,善于野战,可有破敌良策?”

    张春道:“袁崇焕得利,胜在固守;满桂胜失利,在于浪战。女真之长无非骑射。兵法中讲过,战车与步兵比,一战车可抵十步卒。我们以战车组成阵,使其成为活动之城,既是攻亦是守,夹以火器射之,可将大军推至城下。”

    孙承宗叹服道:“车阵虽强,可弥补我军野战之不足,但皇太极此人用兵狡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张春郑重道:“学生谨记,请阁老放心!”

    八月二十四日,张春与总兵吴襄、宋伟,率四万大军,战车两千辆,浩浩荡荡,向大凌河方向开来。

    就双方军事实力而言,跟皇太极玩骑兵对砍,无异于找死。所以张春步步为营,以战车为屏障,架好大炮,缓慢前行。尽管张春布置得当,阵势摆得挺好,大炮打得奇准,几轮下来,的确让大金军兵损失不少;不过,好运不长,几个回合下来,皇太极也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大炮。

    虽说皇太极的大炮质量不是很好,但是至少能响。张春做梦也没想到大金军队竟然也装备了数门火炮,所以巨大的轰鸣声从明军阵营炸响之后,张春还以为是自己的大炮炸了膛,不过,很快,张春就发现,事实远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对方果然马刀换炮,也有大炮了。

    火炮齐发,巨响连连,明军根本没有提防,顿时被炸得人仰马翻,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张春兵败,也预示着锦州援军彻底失败,大凌河失陷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这场规模最大的援军,最后以张春被俘的戏剧性结尾收了场,这个结果是孙承宗做梦也没想到的。

    魏宝山每天都观察着城中的动静,果然,一切与预想中一样,半个月后,城中上空白气笼罩,死气沉沉,大凌河城俨然已经成为死绝之地,没有半点生机了。

    魏宝山实情相禀,皇太极很开心,赶紧召集群臣议事,商量接下来该如何劝降祖大寿。

    人都到齐后,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莽古尔泰盯着魏宝山看了看,摇了摇头道:“汗王,臣有话要说。”

    “哦,三贝勒有话请讲!”

    “汗王,恕我直言。就凭魏宝山一口之言,怎能断定城中断米断粮?前几日,祖大寿还派人在城头喊话,说是粮草充足,可以足吃足喝半年,就算是其中有诈,也不会这么几天就断粮断水了吧?”

    范文程在侧答道:“三贝勒爷,我和宝山的意见一致。我认为宝山说的没错,城中确实已经断粮,派人劝降的机会也已经成熟了。”

    代善“哦”了一声:“文程先生何出此言?”

    范文程答道:“上次明军派来四万大军前来救援,炮火连天,城中竟然一点动静也没有,这个不符合祖大寿一贯的作风。之所以守城不出,应该是没有可战之力了,想必是早就断粮了。”

    莽古尔泰冷哼了一声:“照你这么说,你这也是猜的吧?战场非同儿戏,这猜谜解闷儿要是算数的话,这仗还怎么打?”

    范文程泰然自若,不卑不亢地说道:“猜谜也有几种猜法。私下里,我曾为祖大寿算了一笔账,城中军民共三万余人,每人每天吃一斤半粮食的话,一天就是四五万斤。现在围城差不多一个月了,应该是一百二十万斤左右,再加上战马的草料,至少是一百六十万斤,大凌河不是粮仓,怎么会有这么多粮?按明朝的规定,军事部队执行任务时,身边只带三天干粮,余下的由补给部队供给。咱们围城这么久了,城中没有补给供应,保守估计,最少断粮也有十余日了。”

    这笔账算得有根有据,众人听得也是心服口服,所有人都不吱声了。莽古尔泰闹了个大红脸,气得脸红脖子粗,把头扭过去也不言语了。

    书中代言,还真就说着了,大凌河城内确实断粮多日了,而且远比范文程估计的残酷。不仅断粮了,就连井水都干了,一晃过去十几天了。很多人都在私下里议论,说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没准是大明气数真要尽了,就连老天爷都不保佑他们了。

    刚开始还好说,没粮了,至少还有战马,吃马也能维持生活。只是没过几天,战马就被吃光了。好几万人,饿得眼珠子都红了,瞅什么东西都直冒绿光,把能吃的差不多全吃光了,就连窗户和门板都当柴禾烧没了。几天前,陆陆续续已经开始有人饿死了。

    到了这个节骨眼,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没办法,没别的吃的了,就只能吃死人了。

    刚开始只是个别人偷偷地吃,很快,这个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吃死人。于是,凡是有死的,便不再掩埋了,而是通通吃掉。没柴禾不要紧,先是烧马鞍,马鞍烧尽了烧人骨,每天都有几百人饿死,有的还没咽气就被吃掉了。好端端的一座城,如今真正成了人间地狱,一座鬼城。

    祖大寿根本不想投降,一心盼着援军前来解围,不过时间越久,援军越来越少,眼瞅着自己的部下越来越少,没战死沙场却都饿死被吃掉了,祖大寿终于扛不住了。

    祖大寿的心里也一直矛盾着,一方面,袁崇焕尸骨未寒,不能对不起袁督师在天之灵;另一方面,眼看着数万将士被困城中而外援无望,坐以等死,心里更是愧疚不安。经过慎重的考虑,祖大寿决定投降。他与皇太极派来的使者进行了会谈,表示愿意接受投降。部下的这些人一个个都饿得头昏眼花,一条命都丢了半条命,哪有不同意的,纷纷表示赞同,唯独一个人反对,这个人就是何可纲。

    何可纲是明末辽东人,是袁崇焕的旧将,袁崇焕曾称他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自己之下。袁崇焕生前曾向朝廷举荐过三个人,分别是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和祖大寿几乎不分伯仲,是难得的猛将。

    不过这人确实有刚,宁折不弯,无论祖大寿怎么说,就是不降,指着祖大寿的鼻子一通暴骂:“好你个祖大寿!都堂刚刚殉难,死于皇太极的毒计,你就不怕都堂显灵?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此乃大丈夫所为也!宁死不降!”

    大家都投降,唯独他一个人不投降,没办法,只能把他杀了!

    祖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