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立煌率中央军主力到达晋北
10月初的太原正沉陷在异样的惊慌与恐怖之中。从黄土高原刮來的冷风挟裹着黄沙在城市的上空掠过,遍地紫槐树的枯叶和各种轻飘飘的杂物随风翻卷,使这个原本比较繁华的城市显现出末日來临般的颓败气息。沿街的建筑物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标语:“主张公道”、“铲除坏官坏绅坏人,扶助好官好绅好人”、“动员三十万民众保卫山西”、“反对仓皇失措退却逃跑”……经过雨水的冲刷,这些标语破败不堪,早沒了过去的模样。
报纸和无线电广播中发布的,大都是各路大军溃退的消息。一些仍在勉强开工的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十分醒目。敌机前來空袭的警报声终日不绝,被炸弹炸毁的建筑物倒在路边,颓垣乱瓦堵塞了道路。商店已经关门,汾酒不再像过去那样迷人,有钱人开始出城远走高飞。若不是“牺盟会”的人和大批來自平津一带的学生在这里集中,参加一些活动,唱着歌四处奔走,太原几乎停止了呼吸。
这时候的中国战局出现了微妙的态势:在华北,进入山西的日军已突破内长城守军防线,准备向太原进攻,另一路日军占领保定后,已将矛头指向石家庄。在华东的上海方面,中日两军正进行激烈的阵地攻防战,战局处于胶着状态。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最担心的是日军占领华北后,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而山西是华北抗战的生命线,其地位愈发显得重要。
10月2日,刚刚返回太原进行忻口战役部署的阎锡山,在痛感兵力不足与时间紧迫之际,接到了蒋介石从南京发來的电报:
山西抗战关系到全国战局,必须保持山西抗战阵地,坚持时间越长越好,最少要坚持一个半月,那时整个战局将会有所好转。为此,中央即派第14集团军所部增援山西,现该集团军正集中于石家庄,请山西立即组织部队运输,并和卫立煌取得联系。
10月3日夜晚,一辆玩具般的小火车悄悄驶进已被日军飞机炸得七零八落的石家庄火车站。一个中等身材、面孔黑红、留两撇小胡子的中年将领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火车。他就是卫立煌。
半夜时分,小火车在正太铁路上缓缓西行,卫立煌端坐在靠窗的座位上,一脸凝重的神色。车内的灯光已经关闭,往外看,也是一片黑暗,偶尔有点点灯火在远处闪耀,像是黑夜的眼睛。车窗外的西北风裹着黄沙碎石飞舞,打在玻璃窗上,发出轻脆的响声。秘书刘毓珩进來,小声说:“卫总,娘子关到了,我们已进入山西境内。”
卫立煌在黑暗中点点头,什么也沒说。
自率部进入华北前线后,卫立煌原估计会在北平或保定附近与日军大战几个回合,却因种种原因,他还一直未与日本人正儿八经打一仗,这使他这个一打起仗來就兴奋异常的职业军人感到有些按捺不住。蒋介石令其率第14集团军入晋作战的电报一到,他当即意识到与日本人大打一场的机会终于來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他自然清楚山西对于华北的重要,目前日军正不遗余力地进攻山西正说明了这一点,而蒋介石和阎锡山绝不会轻易将山西拱手让给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场大规模的、残酷的战役在所难免。
这个寂静的、无聊的夜晚,在车轮和铁轨发出的机械声中,卫立煌得以静下心來,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去每逢大战來临之际,卫立煌就爱回忆过去……
1912年,从小就饱尝生活艰辛的卫立煌來到上海,投奔了正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在上海发动讨袁运动的合肥人范鸿仙,当革命党人进攻袁世凯爪牙盘踞的上海制造局时,年仅15岁的卫立煌毫无惧色,他携带炸弹越过围堑,准确地将炸弹投掷进上海高昌庙袁世凯的兵营。但那时沒人想到,这个营养不良、正患皮肤病的极不起眼的小家伙后來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
1916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陆海空大元帅,卫立煌经人推荐,來到孙中山的卫队当兵。孙中山先生很快注意上了这个经常为自己站岗的矮小瘦弱、但双目炯炯有神的小同志。一次,卫立煌随孙中山外出回府时,坐骑脱缰,惊马狂奔疾驰,身背长枪的卫立煌在入门时被门框卡住摔下马來,身负重伤,吐血不止。孙先生和夫人宋庆龄见其少年勇敢,大为赞赏并厚加馈赠,让他回家养伤。母亲遍寻药方为他治疗,听人说用几味中草药煮一百只孵鸡蛋吃可断病根,就照方操办。但他只吃了70只,便启程赶往广州。孙中山见他伤愈归來,十分高兴,当即升任他为警卫团排长。这一时期,卫立煌一直跟随孙中山左右,后來他称这段时间为他一生中的“黄金岁月”。
22岁时,卫立煌即因战功升任粤军营长,被人戏称“小营长”。为了装扮老成,他从这时起就蓄起一撮胡须这撮胡须便成为他外貌上的显著特征,历时30载,直到1949年他在南京为摆脱国民党特务的跟踪才被迫剃去。
1925年9月,卫立煌率部参加第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役,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指挥,周恩來任总政治部主任。攻打惠州城时,卫率第9团最先攻入西门,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攻克了号称“南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不久,他升任第14师中将师长。
-->>(第1/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