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原大会战193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平型关大捷(二)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参谋长朱绶光、战区执法总监张培梅、第19军军长王靖国、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此时续还兼任阎的高级参谋)等人也都站在院里。张培梅上前几步,对阎锡山说:“长官不要犹豫,可以到前方走走。就是哭哭啼啼叫士兵们看看,他们也好打仗。”

    续范亭说:“长官如果去,对前方将士将是个很大的鼓励。”

    阎锡山哼了一声,沒说什么。王靖国一直沒吭声。张培梅又说:“去吧,还犹豫什么,日本人的飞机用不着怕!”

    三说两劝,阎锡山终于答应到平型关前线走一趟。

    大营。尽管第61军加入战斗后未能夺回平型关附近的一系列高地,但傅作义判断,日军第5师团的攻击已到极限,如果此时再投入一支生力军,即可大有作为。此时,他想到了他的第35军。

    阎锡山同意第35军加入平型关方面的战斗。于是,刚刚率部到达代县以西阳方口的第218旅旅长董其武和第211旅旅长孙兰峰,还未顾上喘口气儿,便接到了阎锡山的急电:“即日开往平型关。”

    多日來一直平静无异常的雁北方面出现敌情。东条英机率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大同后,便飞赴长春,把部队交给关东军副参谋长笠原幸雄指挥。

    笠原幸雄重施切断中国军队后路的故伎,日军未沿同蒲铁路南下,而是直奔繁峙正北的应县,27日深夜,先头第15混成旅团到达内长城外的要地茹越口。

    茹越口是恒山与雁门山衔接部北麓的一个山口,再往南翻越长城不远就是繁峙城。茹越口也正是晋绥军第34军和“客军”第15军的接合部。

    担任茹越口守备任务的是第34军第203旅。战前,旅长梁鉴堂将第406团布置在茹越口正面,该团3营被留做旅预备队。

    28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在前沿担任警戒的哨兵发现大批日军成战斗队形向前冲锋,马上鸣枪报警。阵地上,顿时枪声大作。日军和伪蒙军步骑兵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蜂拥而來,其间还有9架日机飞临战地上空助战。仅一个冲锋,就将第203旅的大部分阵地突破,茹越口失守。

    正在后方指挥所的旅长梁鉴堂闻此消息大惊失色,马上带预备队由驻地向宋家窑和茹越口之间的东山攀登,试图夺回茹越口。在这支预备队中,有一个叫刘茂的年轻人,他是第406团3营9连少尉排长。50多年后,他对笔者说:“他(梁鉴堂)身着黄呢军服并佩戴军衔,在旭日照射下,从山顶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时,被日军发现,以重机枪射击,当即牺牲……”

    刚满40岁的梁鉴堂是河北蠡县人,中等个头,英俊潇洒。刘茂清清楚楚地看到,旅长的颈部中了三弹,喉管被打穿。3营营长储寿昌感到自己未能保护好旅长,痛悔不已,急率全营直奔前沿阵地,在沟内与日伪军展开白刃搏斗。1小时后,储寿昌被日军的刺刀刺中牺牲。

    茹越口失守时,阎锡山正行进在前往平型关的路上,随行的有张培梅、续范亭以及侍卫人员共20多人。他急令第19军军长王靖国负责恢复雁北的防御。28日晚间,阎锡山一行渡过沙河,杨爱源、孙楚等人已在河边迎候多时。杨、孙将阎护送到沙河以南、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住宿。这个小村子位于五台山北麓出口处南峪的东山脚下,因而得名东山底。

    过了沙河后,平型关方向沉闷的炮声便充斥了阎锡山的耳膜,才使他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氛。

    29日上午,阎锡山在杨爱源、孙楚的陪同下來到大营指挥所。见到傅作义后,阎坚持要亲临前线视察,由孙楚陪同前往。他们乘车刚到达齐城,一架日本飞机飞临上空,众人赶快下车隐蔽。日机飞走后,阎锡山从隐蔽处钻出來,他突然看到平型关顶和周围的高山上都已满目白霜,想必雁门关和宁武关也已被白雪覆盖。他喃喃地说:“三关戴孝,不祥之兆啊……”

    孙楚说:“长官來前线的事,已通报各部队,对稳定军心已起到很大作用。为了安全,长官不宜再前行!”

    坏消息频频传來。日军第15旅团攻占茹越口后,迅速拿下邻近的铁甲岭要塞,然后直插雁门山后方,于29日傍晚占领繁峙城。繁峙丢失,等于平型关后路被切断,内长城防御线即有崩溃的可能。

    阎锡山感到局势大为不妙,他说:“雁北和平型关两方面,都使我们忧虑,得想想办法。”

    此时,在内长城一线规避决战,大举退却的设想已注入阎锡山心头。

    29日晚上,寒风啸叫,四野一片悲凉之气。在东山底的一处民房里,阎锡山召集前方军以上的将领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傅作义先讲。他说:“侵入繁峙的日军数量有限,孤军深入,可以用代县周围的部队围攻和牵制侵入繁峙的日军。35军仍按原计划向团城口地区前进,协同关外的八路军消灭日军第5师团,然后再回头消灭繁峙的日军,这是第一方案。还可考虑第二方案,就是在平型关以现有兵力坚守,以已行进到繁峙东、西的35军全部,夹攻侵入繁峙的日军,消灭或驱逐这部分日军出茹越口,带动第15军向团城口方向旋转,抄击平型关、灵丘,消灭第5师团。”

    阎锡山倾向于第一方案。他说:“大家不妨提提意见。”

    但大多数将领不同意第一方案,认为这一方案兵力分散,难以速决。孙楚说:“进击平型关、团城口前,如果不能即时解决战局,后方对大军的补给被阻,又将如何?”

    阎锡山:“看來大家不同意宜生所提第一方案。那么,对第二方案有何意见?”

    陈长捷站起來说:“我认为第二方案可行。这几日,日军占领的一些高地虽未夺回,而以我军现有阵线相信尚可坚持对抗,不致动摇,且让35军先以全力从速解决侵入繁峙之敌,巩固后方。如此一來,即便平型关我军不出击,而是倚险与敌持久对阵,亦是胜利。”

    在座将领大都同意第二方案。傅作义说:“看來,第一方案缺点较多。如果决定实施第二方案,作义愿到峨口组织35军收复繁峙,打破目前的危局!”

    傅作义的态度令众人感到兴奋。偏偏这时候,平型关前线发來急报:日军向平型关以南移动,似有转变主攻方向于平型关南翼的企图。

    孙楚听参谋人员念完电报,立即说:“防守平型关南翼的,是73师和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