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岗指挥所距爆心投影点约55公里。17日一大早,聂荣臻就來到了指挥所,他拄着拐杖,抬头望天。天已破晓,早晨的天气很好,一片晴朗,无风,仅在靶场上空飘浮着一片卷云,确实是搞试验难得的好天气。
马兰机场,轰--6飞机准时起飞,越升越高。驾驶舱内,徐克江不断向塔台报告飞机的飞行状态。孙福长却表情凝重,有些紧张,他嘴里念念有词:“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地面指挥所,掩蔽壕内,聂荣臻戴上防护眼镜。在这里的数千人也都戴上了防护眼镜,时间快到了,人们纷纷下到掩蔽壕里。飞机轰鸣声由远而近,人们都翘首以待……
飞机飞临爆心上空。耳机里,传來地面指挥员的报时命令:“10、9、8、7、6、5、4、3、2、1,起爆!”
这个时刻,是1967年6月17日8时整。
然而,负责投弹的孙福长却由于光顾上背毛主席语录了,忘了按自动投掷器。眨眼工夫,飞机出了空投区,不能投了!孙福长急得冷汗直冒。
地面上,人们都焦急而期待地望着天空,不知道怎么回事。半分钟过去了,氢弹沒有投下。飞机拐了个弯,飞走了。人们都愣在那里。气氛紧张而压抑。聂荣臻拿起电话问塔台指挥员:“怎么回事?”
成钧报告,飞行员操作中少了一个动作,请求再飞一圈。
聂荣臻当即答复:“可以!”
在北京的周恩來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情况,他指示:“请告诉飞行员,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
在万人焦急的等待中,徐克江驾机转了一圈,回到预定投弹区域,这一回孙福长恢复了平静,显出一副必胜的样子,接到命令,他用力按下投弹按钮。
这个时刻是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
弹舱开启,氢弹落下……开伞……氢弹犹如蔚蓝色海洋中一个浮沉着的深水炸弹,使劲地拽着降落伞,摇晃、飘飞、滑行、下坠……
一道强烈的白光闪过,随后,是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响彻云霄和大地……
氢弹在距靶心315米、高度2960米处爆炸。此时,天空中出现了一个自然的太阳,一个人造太阳。两个太阳在蓝天上并排高挂,蔚为壮观。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人们从指挥部、从掩蔽壕内跳出來欢呼,一阵强风带着热浪迎面扑來,有的人几乎被吹倒,这是氢弹冲击波的威力。
聂荣臻秘书周均伦回忆,氢弹一爆炸,他们都跳出了掩蔽壕,一股热浪就是冲击波,冲过來,他们站在掩蔽壕的上面,要把他们吹倒的样子。离他们大概100米左右,指挥部的帐篷都吹倒了。聂帅因为上了年岁,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跳出掩蔽壕。他手握电话,激动地凝视着天空那个人造太阳渐渐演变成的蘑菇云。人们面对着这朵比原子弹的蘑菇云要壮观得多的伞状烟云,欢呼声经久不息。
欢呼声中,程开甲手拿一叠资料跑到聂荣臻面前报告说,据初步计算,核爆炸的威力在300万吨梯恩梯炸药的当量左右,是氢弹爆炸!肯定是氢弹爆炸!
聂荣臻点点头,对身边的张蕴钰说:“300万吨,够了!够了!”
聂荣臻拿起电话,向北京的周恩來和叶剑英报告氢弹成功的消息。周恩來在电话里激动地说:“我代表毛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氢弹试验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聂荣臻放下电话,仰望高空,喃喃自语:“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的科学家,该有多好啊……”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法国之前,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全当量氢弹试验成功,再一次使全世界震惊。美国方面,更是如此。因为美国进行了45次原子弹试验才得到氢弹,而中国只进行了5次原子弹试验,就将氢弹研制出來了。
法国为此受到了很大刺激。法国第一颗原子弹是1960年2月爆炸的,而到1967年,法国的氢弹技术尚未过关。中国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消息公布后,戴高乐总统把原子能总署的官员叫來,质问是什么原因使法国氢弹迟迟不能成功,而让中国人走在前面?戴高乐总统为此还拍了桌子。法国直到1968年8月才试爆氢弹。
就是在西方世界的震惊之下,中国在原子弹、氢弹爆炸的烟云中,赢得了平等和尊严。
当天晚上,毛泽东审阅周恩來办公室送來的关于氢弹的《新闻公报》,公报开头部分这样写道:“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泽东主席早在1958年6月就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略一沉思,提起笔來,把开头部分的“四个伟大”删去,又把“洲际导弹”删去,氢弹后面加上省略号。因为这时候,中国还沒有研制出洲际导弹。
后來人们看到的《新闻公报》,就成了如下的样子----
毛泽东主席早在1958年6月就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
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我们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布:毛主
席的这一英明预言和伟大号召已经实现了,在两年八个月的时间内进行
了五次核试验之后,今天,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
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了!……
美国1952年爆炸的氢弹,是一个65吨重、三层楼高的氢弹装置;苏联1953年爆炸的第一颗氢弹虽能用飞机空投,但爆炸威力只有40万吨。而我国第一次氢弹试验,便成功实现了体积较小、重量较轻、聚变比比较高的百万吨级氢弹的预期目标。它再一次证明,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而且能够办得更好。
氢弹爆炸不久,毛泽东高兴地说:“两年零八个月搞出氢弹,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们搞原子弹、导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我们走自己的路,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从场区回到驻地,张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