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苏联给予了很重要的帮助
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两弹研制的前期,苏联给予了很重要的帮助,这是不能回避的。
在导弹方面,苏联显得更大方一些,中方的一些条件,比如提供教学用的导弹实物样品,帮助培养导弹方面的人才等等,基本上都满足了;但在原子能领域,中方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苏方除了“一堆一器”之外,中方想再进一步,对方不是托辞拒绝,就是明确表示反对。
在如此敏感的领域,援助总是有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中方也并沒有因此而责怪苏联方面。但从内心里,一直遭到美国核威慑、核讹诈的中国,希望早一天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其迫切之情也是明摆着的。
转机悄悄來临了。
1956年,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引发轩然大波,世界上随之掀起一股反苏浪潮。中国政府无法接受,提出对斯大林应当“三七开”。赫鲁晓夫集团在国际上面临与西方十分尖锐的矛盾,国内也有很大的反对力量,1957年苏共政治局开会,11个常委投票,赫鲁晓夫只获得四票支持,有七票要他下台。
为了换取中国政府的支持,在赫鲁晓夫授意下,苏联方面对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援助方面,出现了某种松动的迹象。1957年6月,赫鲁晓夫玩弄政治手腕,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赶下台,占据上风之后,亟需得到各国共产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和支持,明显地对中国热情起來。中共中央针对形势的发展,决定支持苏共中央的决定。
一直为两弹研制进展缓慢而焦急的聂荣臻,敏锐地感觉到,机会來了。
夏初的一天,周恩來刚从外地回京,聂荣臻就把电话打到他家里:“总理,苏联现在对我们表示友好,我们是不是再提一下国防新技术援助的事?”
周恩來说:“我同意。你可以先找阿尔希波夫谈谈,再作下一步打算。”
阿尔希波夫当时是苏联驻中国经济技术总顾问,这个人对中国比较友好。6月18日傍晚,聂荣臻拉上对外贸易部副部长李强,來到东交民巷阿尔希波夫的住处。
李强俄文非常好,是个苏联通,又懂电子、机械,建国后中国对苏联的经济、贸易、科技方面的谈判,差不多他都参加了。聂荣臻和李强此番來访,事前并沒有说明來意。略事寒暄,聂荣臻就对阿尔希波夫说:“为了更好地编制我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和远景规划,并考虑到在原子工业方面将來浓缩铀工厂生产铀235和原子堆生产钚239后的下一步生产,以及较合理地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原子工业、生产原子弹、导弹及与此相联系的飞机型号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題的安排,能取得苏联政府必需的援助,我国政府想与贵国政府进行谈判。”
聂荣臻请阿尔希波夫尽快向莫斯科反映。阿尔希波夫很认真地听完,显得很热心,他说:“您提出的问題我本人同意,但要请示我国政府后才能答复。”
7月22日下午,阿尔希波夫前來拜访聂荣臻。两人一见面,聂荣臻就从阿尔希波夫笑容可掬的脸上预感到,今天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果然,阿尔希波夫开门见山地说:“元帅阁下,您上次提出的国防新技术援助的问題,我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要求表示支持。我授权宣布:苏联政府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由中国派政府代表团去苏联谈判。”
这让聂荣臻欣喜不已,他向阿尔希波夫表示感谢。送走阿尔希波夫,聂荣臻马上向周恩來并毛泽东、中共中央呈送书面报告。报告中说
前次我们向经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同志提出的有关原子能、导弹、航空在第二
个五年计划内如何安排的愿望,请其向莫斯科反映。现已得到苏方的答复。今日下
午阿尔希波夫同志來谈称:他受莫斯科委托,中国方面谈判原子能工业(包括为国
防目的)的全权代表团,苏联政府可以随时接待,并圆满答复所提出的问題如
果中国政府提出正式请求的话。
毛泽东、周恩來很快同意组织代表团赴苏谈判,并指定聂荣臻和总参谋长黄克诚两人负责筹组代表团。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去苏联谈判的各项事宜商定好了。人员也确定下來了,聂荣臻担任团长,宋任穷、陈赓任副团长,成员有钱学森、李强、刘杰等31人,算是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了。由于国防新技术的保密性质,代表团称为“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
行前,代表团在一起开会,聂荣臻对陈赓说:“你去过几次苏联,哈军工又有苏联教官,和苏联同志打交道,你有什么经验,说出來供大家借鉴嘛。”
陈赓说:“就一条,别和苏联同志拼酒量。”
众人哄然大笑。
细心的聂荣臻交待说:“苏联同志性格豪放,不太注重细节,我的经验是,和苏联同志谈时,越详细越好,不要笼统地讲,你笼统地讲,他就笼统的答复你,你什么都拿不到。比如要苹果就提苹果,要梨就说梨,不要笼统地说我要水果,那样的话他可能顺手就给你一串葡萄了。”
众人纷纷点头。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