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章第(8/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襟、衩有长纽襻儿结成的金色的扣子。

    衬衫留虎口,长的左右开衩,而且钉五道长纽襻儿结扣子。长袍的腰身处按照蒙古人的喜好扎着非

    常亮丽的黄绸缎的腰带。

    西儿穿上一副手工传统缝制的上翘的布马靴,靴帮上绣着桃、云格等花纹,靴头和后帮儿处绣着蝴

    蝶、鱼、花卉。靴脖、靴脊、后帮儿子的夹条儿是三道绿色粗面皮革。精巧和考究的工艺让西儿赞叹。

    最后西儿在脖子上佩戴银佩、珊瑚、珍珠,在手腕处配上手镯,身上佩戴针线包、香囊、鼻烟壶荷包等

    ,最后她端坐在椅子上等着“分发仪式”,脑海中惦记着安迪,有些红润的脸,那么腼腆和恬静。心茹

    她们理解西儿的心情,沒有让芳芳去挑逗西儿,她们在一旁熟悉着唱词。

    那边的安迪忙活极了,第一次穿上这么隆重的蒙古族婚礼长袍,逸安、心华、旦增等照顾着他,平

    日里豪爽的男人们此时都像“大家闺秀”一样,在蒙古族朋友的帮助下手忙脚乱地帮安迪穿着服饰。蒙

    古包里一片嬉笑热闹的吆喝。

    总算把安迪的服饰穿戴妥当了,两个蒙古族小伙子端來了一面大镜子,几个男人把安迪拽到镜子前

    品头论足。安迪头戴平绒圆顶帽,一身紫红长袍,外面的马甲是金色蓝底的。安迪佩戴精美的铜、银腰

    佩。腰佩的下环上缀带火镰刀和蒙古刀。蒙古刀是男子汉的标志。刀柄和刀鞘上镶嵌着珊瑚、玛瑙的蒙

    古刀佩戴在安迪身体的右侧。刀鞘上坠有金的链子,并插着一双筷子。火镰带在左侧腰佩上,火石和火

    绒都装在里头。火镰是男人传宗接代的象征。安迪的左边前胸腰带上有个绣花的褡裢,装着鼻烟壶和哈

    达。安迪把鼻烟壶褡裢,别在左胸前的腰带里,这是男人们的佩戴方式,他想象着新娘西儿的美艳,不

    禁笑了起來。

    西儿在娘家的蒙古包里分发出嫁的仪式开始了。这是在女方家中举行的最重要的仪式。因为它将宣

    告一个姑娘少女时代的结束和妇人生活的开始。所以必须由一对父母、儿女齐全的父辈夫妻支持进行。

    他们被称为“结发爹娘”。西儿请來了当地四世同堂的蒙古族朋友的美满父母。

    姑娘们穿着鲜艳的蒙古族民族服装,围在西儿身旁。首先,这对蒙古族老辈夫妻的丈夫,也就是“

    结发爹”用新郎赠与的白翎银箭,将西儿的秀发从头顶正中间向两边分开;再由老人的妻子“结发娘”

    用奶水将新娘的长发反复梳理。

    然后辫成十二股细辫子,缠在头饰腮垂上,再戴上雍容华贵的头饰和绣龙圆顶的帽子。姑娘们拿來

    镜子让西儿欣赏,这副出嫁的头饰安迪和心华可是让设计师费了功夫,由头套、后片、腮片、腮垂、流

    苏等构成,缀满了极品的红珊瑚珠、圆润光泽的白色珍珠、蓝里透金的青金石等,还有帽子两边的红宝

    石,中间一颗十几克拉的鸽血红的红宝石尤其引人注目,热烈喜庆。西儿一身珠光宝气、琳琅满目、雍

    容华贵。女友们在一旁羡慕的称赞,让西儿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内心洋溢着幸福。最后带着一脸幸福的

    西儿被盖上红色金线绣花的头盖面纱。

    两边的家中都已经是宾客盈门,欢歌笑语,洋溢着喜庆的欢乐气氛。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拿着羊

    背子、砖茶、烟酒等礼品,骑马从几十里外赶來,纷纷敬献着哈达,交换着鼻烟壶,落座、喝茶,等待

    着迎亲的开始。

    娶亲的人就要出发了。大宾、祝颂人、新郎和伴郎等男性偶数组成了十二人的迎亲队伍。为了练骑

    马的技术,安迪、逸安、心华、旦增他们沒少在北京进行演练,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场。出发前他们点燃

    香火,吟“圣主颂”,进行隆重的“祭弓”仪式。他们先來到禄马风旗前,祭过圣主成吉思汗。新郎安

    迪就像将要出征一样披挂上弓箭,显得英姿飒爽。传说,古代战时娶亲,必须佩戴弓箭,一为备战,二

    防“抢亲”。这时新郎翻身上马,祝颂人旦增端起一碗鲜奶,高声吟诵《弓箭颂》:“……伫立在宾客

    群中的新郎哟,祝你的婚姻美满幸福。顺从天意从仙阁降到人间……这支百发百中的神箭哟,……祝你

    的婚姻幸福无边。”带着《弓箭颂》的祝福,娶亲队伍策马向新娘家驰去。

    迎亲的队伍骑着马一路歌声,古老悠扬的鄂尔多斯长调,在苍茫的草原上,在蓝天白云的空宇中回

    荡。

    西儿这边,姑娘们通风报信,告诉这屋里的人已经看到了娶亲的队伍了。西儿的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她抓住了心茹的手。芳芳这回可忍不住了:“嘿,新娘可要硬朗些呀,一会儿还要考验新郎呢,你这

    儿可不许偏袒他,掉链子呀!否则这以后嫁过去,地位就低了。”“我看你这回说也白说,人家小两口

    早就串通了,这东西方早一体了,世界大同的典范。”楸萍在一旁说笑着,屋里很是热闹。

    娶亲的队伍风风火火地來了,刚到新娘家门前,祝颂人旦增就着急喊着问好的话,请求进去。自然

    按着传统,故意考验新郎和祝颂人的新娘的朋友们出來抵挡了。这可发挥了心茹她们好不容易演练成的

    技术了。心茹、楸萍、芳芳和一些姑娘们挡住蒙古包的门,不让娶亲的人进入。新郎安迪虽然知道这是

    传统,着急的他还是忍不住在外面喊着“Hoey、Hoey”西儿按捺着激动端坐在椅子上。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