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第(8/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表示敬意和友好。西儿和安迪分别接

    到鼻烟壶放到鼻端闻一闻再用双手退还给主人。安迪來之前西儿大概地给他讲解过流程,这是第一次的

    实际操作,有些生疏和滑稽,亲友们在旁边发出了笑声。

    西儿告诉过安迪,鼻烟壶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是广交朋友、善结良缘、沟通情感的一种物品。在牧区

    ,使用鼻烟壶的场合随处可见。牧民向客人敬鼻烟壶,好比是汉人见面时的握手礼。这样能使双方的感

    情得到及时交流,很快消除彼此的生疏和冷漠之感。

    交换完鼻烟壶后,主人把西儿和安迪请到上座,其他的人分座在两边。主人将洁白的奶食用双手递

    给西儿和安迪,敬献“德吉”(食品之首),安迪学着西儿将奶食用右手无名指弹祭苍天,然后自己品

    尝,再用双手恭敬地还给主人。

    蒙古族喝茶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就是一个陌生的过路人來到家,主人也要热情地给喝一顿茶。这茶

    是用砖茶、鲜奶、并放食盐熬制的奶茶,香甜可口,不仅能解渴,而且还能充饥。主人给西儿和安迪端

    上了热乎乎的奶茶,并恭敬地示意西儿和安迪添加摆放在前面蒙古族风格花纹长桌上丰盛的茶食,那里

    有炒米、饼子、馓子、酥油、白油、奶酪、奶皮、红糖等。在牧人家喝茶,不只是喝一碗茶,而是要配

    上这些美味的茶食的。那一层层地垒在大盘子里,足有一尺高,浅黄色、长方形的羊油馓子摆放在桌子

    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安迪此时已经看花眼了,他不知道如何处理。

    西儿一边解释着,一边帮安迪调配着奶茶里的茶食,让他品尝。

    西儿把一勺炒米加进了安迪的奶茶里,说道:“这炒米是鄂尔多斯蒙古人喝茶的主要食品。在上都

    湖你也吃过,炒米是将糜子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据史书记载,在元朝时期,由于畜牧业

    有了很大发展,蒙古族人民便广泛地食用炒米了。鄂尔多斯人吃炒米讲究多种食物搭配。放在碗里的炒

    米,倒上喷香的奶茶,奶茶边喝边续,待奶茶喝够,炒米被泡软,再放上黄油、奶皮、奶酪、红糖拌着

    吃,味道尤佳。”安迪刚要吃,西儿又拿起色泽鲜美、别具风格的羊油馓子掰碎,泡在奶茶中。解释给

    安迪:“羊油馓子的原料有白面、酥油、糖等,炸好后的羊油馓子裹着一层羊油,看上去黄、白相间,

    很有特色。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鄂尔多斯人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羊油馓子是最好的茶食之一。”

    安迪吃着这酥脆甜香的羊油馓子和香咸可口的炒米,还有那鲜美的奶皮等,一直是赞不绝口。安迪真是

    饿了,他大口地吃着,恨不能马上填饱肚子。西儿拿捏着速度,提醒着安迪后面还有丰盛的主食,让他

    不要一下子吃饱。安迪假装很是拘谨,放下了奶茶,然后冲笑着的亲友们做了个很滑稽的扬眉睁眼的表

    情,蒙古包里的气氛更加活跃起來。

    这时來自周围、穿着不同风格的民族服装的牧民,有的拿起民间乐器,开始吹拉弹唱,带起了饮茶

    之后的敬酒仪式。马头琴悠扬地拉起了长调《两匹骏马》,沉稳而豪迈。主人用刻花的银碗给西儿和安

    迪敬酒,表达着深情厚意。

    歌不断酒不断,杯子里的酒不能空。西儿和安迪用无名指弹起酒杯中的酒,敬天、敬地、敬自己,

    那是一种祝福。在欢快和热烈的乐曲中,聚集在一起的牧人们随着民乐,尽情地唱起來,客人们也都跟

    着欢悦起來,整个蒙古包里洋溢着隆重的欢乐场面。

    这时大家跟着哼着、唱着、喝着、吃着,西儿和安迪纷纷过去和亲友们交流。双方的老人们在心茹

    和翻译的帮助下饶有兴趣地聊着。安迪的父母夸赞着东方媳妇的美丽与气质,西儿的父母赞赏着安迪的

    学识和智慧。双方的父母都欣慰而满意。好友们自是一个个逗着西儿和安迪,展现着深厚的友谊。此时

    一首节奏、速度缓慢、气息悠长、情绪深沉的长调民歌《六十棵榆树》在蒙古包里响了起來,鄂尔多斯

    的长调民歌好像是在奔驰的马背上唱出來的,辽阔宽宏,抑扬顿挫,奔腾活跃。

    高挑俊俏、穿着马靴的蒙古族姑娘们端上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蒙古纯羊肉和纯牛肉馅儿饼。这在

    滚热的羊油锅中炸熟的馅儿饼,色泽焦黄,面皮酥脆,馅儿鲜嫩,味道纯正,让这些客人们唇齿留香。

    还有酸奶饭,白面面条在肉汤里煮好,最后放入适量的鲜酸奶,然后再放葱食用。既有肉汤的鲜美,也

    带有一点酸甜,鲜美而可口。酸奶饭是鄂尔多斯蒙古族食用的家常便饭,但是对于外來的客人却很新鲜

    。手扒肉更是必不可少了,安迪用刀削着肉大口地吃着,简直就象一个豪爽的将领。

    宴会最高潮的就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最高礼节最后献的那道羊背子了。不管蒙古族家里有沒有存放肉

    ,只要款待尊贵的客人,都要宰一只羊,为客人摆上新鲜的羊背子。这时,两位穿着传统服装的彪悍的

    蒙古族小伙子端着一个特大的木盘走进了蒙古包。木盘中的羊背子,是一整只全羊,雄健的羊头和羊角

    缠着哈达,向尊贵的客人表示恭敬。下面是四条腿,上面为羊脊背。羊背子因此而得名。主人吟诵赞词

    ,那两个蒙族小伙子将肥大的全羊端在西儿和安迪面前,让他们进行剪彩一样的开羊背子仪式。全场此

    时歌声荡漾,人们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一首经久不衰的蒙汉文化民间结合的美好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歌曲《二道道梁》在鄂尔多斯著

    名艺人的精彩演唱下赢得了众人的喝彩。接下來蒙古包里不断地弹奏,高唱着情绪欢乐、节奏明快、结

    构短小、句法整齐、情调与长歌调截然不同的“短调”歌曲。以歌代言正是最好的蒙古之行的印证,亲

    友的聚会格外热情洋溢、欢乐兴奋。夜色笼罩了天宇,

    -->>(第8/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