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
起听筒发现正是刚才在想的人。五,请别人为你抓背,他一下子抓到了最痒的部位。六,突然想起小时
候最好的朋友的电话号码。七,你打算买的东西降价了。八,干净利落地撕下有粘性的价格标签。九,
衣服上弄了污渍,但轻松洗掉了。十,把手指上的刺挑出來了。……工作室里又來了一位营销老总,年
轻有为,西装革履,刚一坐下,就说出问題。
“我总想自己干,不想给老板打工,累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给自己挣钱。我想过安稳舒适的生
活。”戴着眼镜的成功者,镜片后的眼睛中透着憧憬的美好。
西儿示意他先喝些金银花茶,缓和一下。营销老总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沒觉得陌生,这就实话
实说了。说实在的,公司一把手对我还是挺好的,就是有时总觉得不甘心,这么辛苦,要是给自己干,
这心情就不一样了。”心茹过來帮忙续水,西儿介绍说:“这是我朋友兼助手,來帮忙的,不打搅你吧
。”“沒事,沒事。我看应该都是同龄人,坐下來一起聊也挺好。”营销老总爽快地应答。
气氛活跃而轻松起來,心茹拿着本子坐了下來,三个人如同一个稳固的三角,七十年代以后的人逐
渐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中并进着。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会
成为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西儿问了营销老总一个问題:“你知道欧美的民营企业和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吗
?”“哟,还真不太清楚。”营销老总不加掩饰。
西儿告诉他:“欧美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四十多年,而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到四
年,为什么?我想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想到的责任不同,我们更多的是想到我们自己的要求和责任,我们
往往要争取更好的工资和条件。
但是我们把要求都加到企业家一个人身上就可以完成了吗?企业是由很多人共同参与创造和完成利
益的。天下的圣人也是由很多人的支持而开始的,只是他用更多的磨炼创造了智慧,通过更多的认识产
生了慈悲。当一个生意人越做越大时,他实际上已经不是在给自己挣钱了,他需要雇更多的人,不能让
企业垮掉。这实际上已经开始向公众的利益过渡,他挣钱要给更多的人发工资,要应付更多的事情,这
不是一个普通工作者能够体会的。普通人一睁眼睛醒來,今天要挣多少钱。而企业家一起來,首先是想
到今天又要付出多少费用支付企业的存活,又要搞多少关系、拓展多少市场让企业能够稳定。你看看做
生意的,哪个不是自己亲自盯着干的?他们的家庭大是缺少亲情和温暖的,他们很多人默默承受着心理
的疾病,外人看到他们的光鲜,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背面展现给别人而已。”西儿的话直截了当
,她接触的企业家、生意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有一段的辛酸史。这方面好了,总有别的方面不如意。
矛和盾作用在一起才能爆发出最大化的力量。
“其实还真是这样的,我也想过,要是自己干,我现在恐怕连周末陪女儿玩玩都沒时间了。可总觉
得自己还应该干得更好,挣得更多,虽然房子和车子都有了,手上也宽裕钱,总还想换个更好的房子、
车子什么的。我们头儿家里、外面那种感觉都挺让人羡慕的。有时还是架不住比呀!”营销老总舒缓着
纠结的情绪,咽了口吐沫,端起茶杯,喝了两口。
西儿:“他们的奢侈很多时候是我们的面子文化造成的,他们被这种习性挟持着。实际上生意人、
企业家也是需要员工去慢慢地教育、培养、训练的,这是互动的。如果员工不用合理的方法去交流和沟
通,不用施与的责任來理解和关爱企业家,只是频繁地跳槽,那企业家对这种‘教育’,就会产生不解
的愤怒,从而消弱了企业家自身和企业的成长。如果我们今天看不到自己给别人带來的困惑和问題,那
我们自己有一天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在哪里长大都是成长,企业家也是普通人,我们的亲人之间都会犯
错误、吵架和互不理解,更何况是沒有血缘的同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要创造新的公司才能完成自我的
责任,那最后沒有人打工了,大家都瓜分一个金融体系下的金钱,越分越少,资源的匮乏,那会引发更
残酷的竞争甚至战争,制造更多的愤怒与抱怨。那时一个小家在如此的恶劣环境下还能安分地过日子吗
?还能达到你今天的物质丰富吗?那个时候世间充满着诅咒,我们的灵魂会更痛苦,现在我们还可以奢
望自己可以干得更好,到那时我们就只有看护存在的生命了。你已经在很好的基础上了,如果布施给他
人利益和成就感,这就是一种温暖的慈悲心。如果每一个人都在心底存有一份慈悲的感念,我们的社会
会更加地祥和而舒适。很多人不都是为了下一代吗?我想你的女儿在这样祥和的社会中长大是多么幸福
的事,这也有你的功劳。你们的企业越做越好,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的家庭快乐。”“真是谢谢
你的一番话,我心里顺畅多了。你说的,我明白了。”营销老总感谢着。
“我也很佩服你们这些人,來北京等大城市打拼,今天能够有房有车有稳定的家庭,已经很好了,
让多少人羡慕呀。”心茹从心底里尊敬这些人,他们不容易。
“谢谢,其实应该多和不如自己的人比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到哪都是硬道理。不过我也挺为
这个社会不平的,通货膨胀这么严重,钱越來越不值钱,竞争和压力越來越大。我们七零后的人还能不
啃老,能打拼出房子、车子,那些八零后,甚至九零后可就沒那么容易了。社会上啃老族、蜗居族、蚁
族都成了社会问題,我也时常参与到员工的讨论
-->>(第3/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