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结婚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不敢回家的京漂男第(1/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采访手记:

    刚入腊月,他的父亲隔三差五给儿子打电话,主题只有一个,今年春节回来不回来?“你们什么时候回来?你妈要做新被窝,准备年货……”每到这时他便支支吾吾起来,一会儿是正在计划回去,一会儿又说要商量好了再说。腊八那天,几个朋友一起在外面吃着火锅,他老爸的电话来了,说必须要确定一个日程,不然“措手不及”了。

    碍于朋友在场,他到火锅店门外和父亲通话,本来吃了一头汗,冷风一吹,寒颤跟着来,说话特别没底气。他说,这个春节不回家。老爸顿时吼起来,为什么,有了媳妇不要你爹妈?他说不是,是约好和朋友去丽江。当然,这是谎话。去一次丽江吃住行算下来少说要5、6千,两个月的房贷没有了,他舍不得。

    这个电话让他很难过,接下来吃火锅不带劲。憋在心里的话,在饭桌上说给朋友。老爸还不知道上回带回去的那个“儿媳妇”已经跟人跑了,亲戚朋友全看了个遍,老妈给的见面礼人家也收了,这次一个人回去怎么收场?说着说着一桌子京漂男说到各自回家过年的情形,原来大家怕的内容都一样,怕父母催婚,怕老同学之间攀比,怕春运路上的拥挤和仓惶,怕本来瘪瘪的钱包经过这一遭变得更瘪,还有一个更怕的是,怕回去之后被亲人朋友发现,原来你小子在北京混了这么多年,混成个蚁族……儿子大了,很多委屈没法对父母说,只能自己存在心里,久了成为块垒,朋友小聚,用酒浇一下,微醉之中,暂时麻痹着以为愁和烦都不在。醒来再说醒来的,好歹先贪一时欢愉。

    一桌人七嘴八舌说着,他心里想的是父亲的小心翼翼。每次电话打来第一句是“我知道你忙”,接下来才是要他回家,透着乞求,让他心里不忍。少年气盛时想过挣了大钱每周回家看老爸,把回老家当度周末,转眼间逼近而立之年,回头看不过是自己吹给自己的牛皮。轮到他说话,他说,在北京这些年,最大的进步在于搞清了自己是谁,几斤几两,钱包里有多少钱,家里有多少隔夜粮。不说恋爱成败,只说这一年的“收成”,每月7000多块钱进来,立即送给银行3200,供房子,剩下的要负担吃喝、取暖、水电煤气、交通……偶尔买件衣服,恋爱时要吃个小饭馆看场贺岁片,盘算下来,所剩无几,一年到头,余下一万块钱算很多,回老家一趟,基本全花完……京漂之中他算混得好,这一桌上的人,能挣到7000多的,就他一个。

    因为他家老爸的电话,这个夜晚注定沉重。席间一人忽然说,新的《老年法》有一条,孩子不回家看父母,爹妈能把这孩子告到法院……扯吧,他嗤之以鼻,天下有狠心儿女没有狠心父母,就不信做爹妈的知道自己儿子在千里之外混成这个熊样还舍得上法院?说完这句话他自己愣了一下,然后释然。怎么不是个熊样?不能给爸妈带回去满意的儿媳妇,钱包里的钱那么不禁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也没有功名还是坐在写字楼里的“外地务工者”……就是个熊样。所以,什么都不说了,今年过年还是不能回家。

    口述实录:他的故事

    第一个不回家的春节

    我在北京过第一个春节是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之前两个春节都回家了,父母要求必须回去,认为我才来北京两年,刚满19岁,过年不回家留在学校会孤单、不适应,他们舍不得。

    来回一趟花费不小,坐火车,硬座,到长春冻得不行,腿脚不听使唤,手指头不会打弯。那夜在火车上觉得特长。打一杯热水,端着从车厢这头走到那头,凉了。一起回老家的同学比我大,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有经验。上车前说一定要带两样东西,一人两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斤大转炉炒出来没放盐的葵花籽。我开始觉得这是女同学喜欢的东西,方便面还凑合,俩小伙子坐那儿吃瓜子……嘿,不好意思。到了夜行时间,觉出来他真英明。人一困会冷,这时吃一碗康师傅,一碗辣汤下肚,全身暖和。歇会儿,热乎劲快下去了,吃瓜子,瓜子吃多了口渴,口渴要多喝水,多喝水则不冷。吃瓜子上瘾,边吃边聊,不会那么困。到后半夜,熬不住肯定要迷糊一会儿,这一迷糊醒来就是早晨,基本冻透了。这时再来一碗康师傅,暖和过来,接着吃瓜子、喝水,过不了多长时间,到了。他说好几年他回家都这么做,经验是自己摸索的,在东北老乡当中推广过。

    虽说我也享受到这种前辈的经验,但还是冷得要命。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有体会,火车上人挨人车厢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怎么会冷?你试试就知道了。

    我回去说,我妈心疼,返京时说什么也让买卧铺,我姐说卧铺车厢能盖上被窝睡觉,不冷。我说算了吧,跟硬座比,价钱差太多,而且我们去了卧铺车厢,也那么回事,照样冷,还不如人挨人坐着暖和。我妈掉眼泪说,早知道上北京上学这么遭罪,不如考个吉林的大学在家门口有热乎饭吃……我妈一哭我爸不高兴,说你老娘们就这见识,儿子能上北京是儿子有出息,长春能跟北京比?受了苦中苦,才能做人上人。

    我的同学里面,有家里有钱的,买软卧、坐飞机回家过年的都有。人和人不能比。我爸最喜欢说做人上人这种话,我考大学、进北京、留在北京,他都这么说。在北京十年,一想起他说的这句话,我就想,他这辈子是不会看到儿子成为他希望的那种人了,嘴上不说,心里不定得多失望。

    连着两年回家过年,到第三年,我跟家里说,不回去了,学校有好多活动,实习开始了,假期有事,回家耽误时间。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是我爸在这一年退休了,收入少了多一半。我妈本来是下岗的,我姐嫁人帮不上家里,他俩供我上学不容易,把钱折腾在路上,我不忍心。不就是个过年吗?那时我想,以后等我毕业、找到好工作、升迁、挣大钱,一个礼拜回家看他们一趟,每个周末都过年。没实现,到现在,连一年回家一趟还没实现,那是个白日梦,年轻不懂事时候做的。

    第一次在学校过年,挺高兴,虽说想起家里有老爸老妈眼巴巴望这边,我妈特爱哭,还是有点心酸的感觉,不过一晃就过。班里要好的几个兄弟都不回家,我们一起办年货筹划年夜饭,挺刺激。而且,不回家的女生也跟我们凑一起,我喜欢的那个也在其中,这样比回家过年有吸引力。

    要说经济条件,我在我们班不算最不好的,真有不好的,连过年跟我们一起聚餐都舍不得钱。有个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