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执政基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风雨兼程 19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9、有山皆图画,有林皆风景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这是形容基层干部工作状态的一句谚语。比如“退耕还林”,它从繁杂的千条线里钻出了一个线头,到了李家庚这里,就得用一根针來穿上它。早在2001年,县里镇里就按照中央的部署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可是,由于当时英武山的班子涣散,沒人出面來穿这根针。啥会议都开不成,所以,党和政府关于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传达不到群众那里,即便听个一知半解,老百姓也是半信半疑,积极性不高,两年來几乎沒有什么进展。李家庚接任之后,这项工作提到前台來了。

    李家庚在村支委李家红的陪同下,登上了英武山。李家红指指点点地告诉他,全村3300亩山场闲置多年,沉睡了多年,得赶紧让它绿起來。于是,一个退耕还林的“大山理论”在李家庚的头脑里形成了: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前景在山。

    李家庚深有感触地想,当我们大喊征服自然的时候,就要多想一想征服的对象是谁?大自然就是我们英武山的山山水水啊,符合自然的才是符合人性的,惟有自然顺乎天意。我们与家乡的环境共存、影响、互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已经尝尽了破坏索取的教训,可曾想到还给自然一些什么吗?过去当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时,生态会作出自我调整,最大程度地承受和化解痛苦。在我们英武山,甚至感受不到生态的报复,但是,生态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脆弱的生态就会爆发毁灭性的报复!看看沙尘暴,不就是个例子吗?他想到了种树,种有经济价值的树。经过周密的考察,板栗树、刺槐树和杨树更适合英武山地地貌。

    为了把退耕还林的工作全面铺开,李家庚继续召开党员大会,调动全村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管党员们的意见统一了,但是群众还是有别的想法。乡亲们有自己的一笔帐:山坡地是不肥沃,可是开发出來也不容易。就算粮食再不值钱,产量再低,一年下來也能收入200块钱,至少油盐酱醋不用愁了。可是,栽植板栗树,要五六年以后才能见效益,即便将來的前景再好,可眼下的日子咋过啊?

    针对乡亲们的忧虑,李家庚在会上郑重地说:“我们有些乡亲们有想法,认为栽植板栗树见效慢,这叫鼠目寸光,别忘了,国家还给你补助啊!补助比你种粮还上算!这项工作是我干的所有工作里,是最好干的一项。退耕还林还直接联系着‘三线富民政策’的其中一线,党员和群众会积极响应的,因为英武山有着自身的有利条件。我们跟平原不一样,沒有充足的水源,不能种植水稻,小麦倒是能种,可是,种小麦成本高,而且入关以來市场价格低,这些山坡地所能种的就是玉米、大豆和谷子。这里哪有啥效益?如果退耕还林,国家每亩地还补助200元,你就是种粮能挣200元吗?所以,英武山的老百姓盼望着退耕还林!所以说,上届班子真正有问題!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都不干,你还能干啥?你的执政能力等于零啦!”听懂一句就等于听懂一百句了,人们纷纷点头。

    李家庚自家带头,把自家的11亩山坡地退耕还林,栽植了1200棵板栗树,在树下间种了6亩中药材丹参。李家庚的这个举动,顺理成章地得到了父亲李国和的支持。村支委李家红也积极带头,把自家的11亩山坡地种植了板栗树和杨树。

    李家庚知道这个事情沒有阻力,群众唯一担心的是,国家的补贴能不能落实?

    李家庚最懂群众的心思,他很快跑到镇里,拿到了国家补贴款,以最快的速度发给“退耕”的农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群众看见了实惠,纷纷扛起镢头跟着党员、干部上了山。谁都知道,上山种树是很辛苦的,钱的刺激仅是一个方面,但是,真正动力是李家庚把群众的精神资源挖掘出來了!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一个集体,一个区域,一旦被一股激情所驱动,被一种美好的前景所吸引,被一种信仰所支撑,那就会形成一种惊人的力量。英武山全村当年就退耕农田600亩,种植板栗树近2万株,杨树1万多株,刺槐2万多棵,种下丹参药材278亩。英武山的荒山变绿了,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还为英武山建起了永久的“绿色银行”,给人们种下了致富的希望。

    这些成果得來实属不易啊!英武山人永远记得李家庚找树苗儿的故事!

    倒春寒,虽然是春天,依然清冷的风,带着初春复活的魅力摇醒树木草棵。大山里时光的轮回显得重复,轮回中活着的人显得有些寂寞,该生长的生长着,该消亡的消亡着,但是,春天可是植树的季节,新栽的树苗会把生活装点得有声有色。李家庚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几乎忙于购买树苗。

    那天傍晚,天气很凉。市林业局的同志打來电话,李家庚从东北订购的优质树苗到货。李家庚找韩继涛陪同他到山海关火车站拉树苗。韩继涛和家里人都反对他夜里出去,都劝他拖到明天再说。李家庚坚决不同意:“树苗这东西可比不了别的,时间一长树根干了,弄不好就是死苗啊!”既然他决心已定,韩继涛对他家里人说:“有我陪着他,放心吧!”于是他们的夏利车就缓缓驶出英武山。李家庚的夏利汽车驶出沙河寨,感觉路上还有冬天的残雪。韩继涛一路叮嘱他,路滑,慢一点开车。李家庚把汽车的速度放缓一些,汽车赶到山海关已经很晚了。电话里通知,火车夜里十点钟到站,可是,到了火车站之后才得到通知,火车晚点到后半夜两点。

    这可咋办?李家庚和韩继涛进退两难了。阴沉沉的天空,不知啥时候飘起了雪花。风雪中的山海关火车站被冻得打了个寒噤。李家庚想了想说,既然來了,还是等着吧!两个人从汽车里出來,躲到了候车室里。候车室空无人迹。

    李家庚坐在冰凉的长凳上望着韩继涛吸烟。韩继涛吸烟的时候,问他身体顶得住吗?李家庚的脖子开始发硬了,但人怕韩继涛着急,就强撑着笑了笑:“沒啥问題,沒问題!”韩继涛知道李家庚的性格,犯病也是默默地挺着,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李家庚绝对不会说出來的。李家庚想跟韩继涛说说话,但又一时不知从哪儿说起。他随便感慨道:“继涛啊,你说在车站等人等车,咋显得时光停住了似的,咋那么慢啊?还有,过去缺吃少穿的时候,觉得日子过得慢,可今天,我们觉得有时候日子过得太快,简直來不及做啥事情,一晃儿日子就溜过去了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