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就跟老汉做好的。细密的针脚得体的裁剪,无不显现出李氏精湛的女工。这身寿衣是老汉这辈子最得意的一身衣裳了,他兴致来了就拿出来穿穿,穿上一会儿再赶紧放回去,免得把寿衣弄脏了。这次老汉穿上寿衣怎么也不肯脱下来,高兴地在脚地里转了几圈。接着他要像往常一样坐下来抽水烟了,李氏不敢再陪着他,太阳已经有一杆高了,她得赶紧到厨房里烧火做饭。娃娃们都在地里忙着回茬,这个时节活重不敢耽误了他们的饭口。烧好水,李氏正在揉面的时候听见院子的柿树上有一只喜鹊在叫。一只硕大的喜鹊正冲着堂屋吱吱喳喳地叫,李氏也没在意继续揉着手里的面团,突然间喜鹊欢快的叫声变成了凄历的惨叫。李氏看到一只老雕突然从天下飞下来抓走了喜鹊,她正琢磨着一大早出现这个兆头意味着什么时突然听见堂屋里传来了“咕”的一声。李氏心知不妙来不及搓下手上的面絮,赶紧跑回到了堂屋里。老汉正微闭着双眼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养神,而他手中的拐仗却莫名其妙地掉在了地上,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李氏心里一紧,小心翼翼地叫了声:“他爹!”
老汉没有反应,李氏又叫了一声,老汉还是没有反应。初上的太阳从窗格里斜斜地照进来,照着老汉饱经沧桑的脸,老汉如同一个睡熟了的婴儿安详而有慈和。李氏把手伸到老汉的鼻孔下,老汉已经气息全无。李氏当即瘫软在脚地上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她泣不成声地叫着在偏厦屋里胡袼褙的儿媳们:“去把你们的男人叫回来,你爹熟了!”
老族长活了七十三岁无疾而终,这样的丧事对村人来说是“喜丧”。鉴于老汉的公正不阿和德高望重,村里所有成年人都要过来吊孝。进财和燕儿得到老族长咽气的消息,他俩放下手头正忙着的活立即赶了过来。老族长在世时待他俩不薄,进财一进门就扑通一声跪在老汉的灵堂前痛哭起来。村人奔走相告着老族长的死迅,抢先收到消息的人们已陆陆续续地向老汉的院子赶了过来。他们进门后默默地绕灵三周,然后跪在老汉的灵堂前吊起孝来。到了吃早晌饭的时候,吊孝老汉的哭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村人红着眼睛默默聚在老汉的院门前念叨着老汉在世时的好处,说着老汉的好话。沉浸在悲痛中的村人在这一天似乎空前的团结,刘王坡已不分彼此,无论是刘姓还是王姓,后生们全都自发地奔走在一起为老汉的丧事忙活着。
老汉死在了秋后一伏最闷热的时节,尸首不能多放破了五就得埋。村人都惋惜老汉死得不是时候,要是死在寒冬腊月天里,少说也得在家放一个月让村人和亲戚朋友吊唁。时间不多丧事得加紧置办才行,男人们忙着打墓、垒锅台、出门报丧,女人们则忙着淘米、磨面、洗菜。刘金泰有条不紊地主持老汉的丧事,他站在老汉堂屋门前的台阶上时而吆喝着二豹,该送的肉送到了没有;时而吆喝着狗旦,请的响器班子啥时候了还没到!到了第三天刘金泰给儿子冠虎使了个眼色,要冠虎来主持丧事。冠虎学着爹的样子,人模狗样地指挥着后生们忙活起来。刘金泰通过这件事,一是要锻炼下冠虎的本事。二是在暗示村人,以后族长就由他儿子冠虎接任了。进财是明眼人,看到这情景立马明白了刘金泰的意图。王姓后生们也看出了刘金泰的名堂,儿子在前台按着他的指点行事,他则站在后面给儿子撑腰。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王姓后生们也只能悄悄忍着。
到了老汉出殡的时候,村里所有十二岁以上的男子都要为老汉披麻带孝。刘良楷年纪不够,可他是名字进了本本的人,已是半个举子的小大人了,越虎夫妇扯了二尺白布裹在了娃娃的头上。刘良楷在爹娘的嘱咐下装模做样地哭嚎起来。娃娃们是被大人逼着干嚎的,大人们有的在真哭有的却是在逢场作戏。出殡的仪式在人们真真假假的痛哭声中,缓慢地进行着。老族长的两个儿子哭得嗓门比牛还大,眼里却没有泪水流出来。两个儿媳平时也不怎么孝顺,这会儿却伤心地大哭起来,惹得村人议论纷纷。对老人孝不孝全体现在出殡的这一刻,哭得越伤心越能显出对老人离去的不舍。人群中哭得最伤心的是李氏,她在燕儿和几个媳妇的搀扶下跟着老汉缓慢移动的灵柩啜泣不止。按风俗她是不能到坟上去的,只要把老汉的灵柩送出门就可以了。俩人在一起过活了一辈子,老汉已成了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李氏放不下老汉,一直把灵柩送到村口。老汉的灵柩刚一出村,李氏就瘫软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诉老汉怎能狠心扔下她一个人在这世上独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秋林老先生也来为老汉送行来了。他俩斗了一辈子,临终他想来送他一程。刘秋林手握着抬棺的杠木,一边走一边对乌黑的灵木说:“王兄我送你来了!你在下面等着,我下去后还要跟你挣这个族长哩!”两个多月后,刘秋林也跟着下了世。刘王坡最长寿的两个老人,在这一年全都走了。
收藏数超过15,推荐数超过20,每天增加一章更新。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