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玉异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话 肖氏望族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的名字叫肖若月,我的哥哥叫肖若玉,我们出生在一个叫泽山的小县城里,童年的记忆中,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便离家出走,每当我哭喊着要妈妈的时候,爸爸就用他那宽大的手掌轻轻抚过我的头顶,脸上写满了落寞和伤感,后来爸爸无法忍受妈妈离开这痛苦的煎熬,将我和哥哥留给爷爷,便离开县城外出打工挣钱。他很少回来,只是偶尔会打个电话来询问我和哥哥的情况。

    每当过年爸爸回家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因为爸爸会给我带回来各式各样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我总是顽皮的攀上他那坚实的膝头,依偎在他怀里,他就用他那满是胡子茬的下巴刺我的脸,然后将我高高举起说“我的乖女儿,爸爸带你去放花炮。”说完便带着我去最热闹的庙会买花炮。每到过完年,爸爸就匆匆忙忙的走了,短暂的幸福时光就这样结束了。爷爷怕年幼的我孤单,就给我养了只小猫。我叫它小鱼,夏天里,我总是带着爷爷给我做得鱼竿和小桶到白河边去钓鱼,小鱼总是围着装鱼的小桶转,喵喵的叫着。

    泽山县是个满目葱翠的地方,虽说是一个县城,但由于落后也只达到一个小镇的规模,一条大河蜿蜒从山脚下流过,而县城便依河而建,西南依靠着葱郁的泽灵山,东北依附白河,虽然经济落后,却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肖家祖上的故事,他说这故事就发生在灵泽山,肖家祖上肖太爷要求子孙记着这个故事,于是代代相传,现在该讲给月月听了。小时候总听爷爷讲起这个故事,听了很多遍,后来听到耳朵长茧。但从未想过几百年后,我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主角。这是后话,先来说说肖家的这个故事。

    在泽山肖姓是大家,大家并不是指的人丁兴旺,人口众多。只是相传清朝康熙年间,鳌拜把持朝政,广结八旗党羽,打压朝野汉族官员。许多汉族士大夫不能得以重用,而肖氏轩蔺,字钟景,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官从四品,只是个终日研读诗书而无用武之地的士大夫。皇帝年轻,鳌拜独断专行,肖轩蔺为朝野时弊感到心酸,无心在朝为官,便请辞归乡。由于当时,翰林院侍读学士是公认闲职,满族官员各个精通骑射,对于一个舞弄文墨的读书人自然无心拉拢,很快肖轩蔺的请辞便被批复。于是肖轩蔺便带着肖氏族人离开京城,返乡途中经过泽灵山脚下名为泽山的山村,被泽灵山与白河的美丽所打动,便在此定居。

    由于肖家祖上为商贾,而肖轩蔺为肖氏单传,天资聪颖好学,十七岁便进士及第,肖氏举族大喜。无奈时下流弊瓜尔佳氏把持朝政,汉族官员不能被举贤任能,虽然肖轩蔺中了进士及第,又加上不是八旗子弟,仅仅被封了翰林院侍读学士便被打发了。辞官定居泽山后,肖轩蔺将祖上经商积累的钱财买下了泽山的土地,很快便成为了当地的望族。加上肖轩蔺自幼跟随父亲走南闯北的经商,耳濡目染,虽然官场不如意,但是颇有做生意的天赋。

    肖轩蔺决定在白河河湾冲击的滩地上修建了码头,将水流较缓,相对静怡的河湾打造成港湾。利用白河相对宽阔的河道及连通长江的水运优势将泽灵山的山珍及药材运了出去。泽灵山土质肥沃,山灵水秀,山珍、药材质地上乘,很快便被杭州的药商收购一空。到了杭州后,肖轩蔺与父亲没有急于返回泽山,而是将卖山珍、药材的一部分钱收购了少量布匹、丝绸带回泽山。泽山在肖氏家族定居以前一直较为封闭,当地名门士族也很少与外界接触,肖轩蔺带回来的布匹与丝绸自然受到当地人的追捧,很快脱销。而肖轩蔺自然也不会仅仅安于卖山珍和药材。肖轩蔺将山珍、药材的生意交给父亲及外甥打理,自己则开始研读大量药典古籍、研究药材的移栽、种植。他雇佣了当地一批挑夫、向导及采药人进山。采集药材种子,移栽药材,雇佣专人种植打理,经过几年不断的研究,很快肖轩蔺的药田产量大幅提升,成为了川渝远近闻名的药材之乡。

    肖轩蔺看到当地一些士族学着肖氏做特产生意,于是又斥资重建白河码头,更名为轩蔺湾码头,组建船队,做起了泽山的货运生意,很快肖轩蔺的码头与船队一跃成为白河流域最大的船队,之后肖轩蔺联合白河流域的商贾,成立轩蔺联合商会,统一定价,规整市场。而后又联名上书呈川渝督抚,请求官府准许他们集资修葺驿道,并建立更多驿站,便于商贾将货物运出,振兴当地经济。川渝督抚得知有商贾自愿联合集资替官府修葺驿道自然一百个愿意。不出五年白河流域的驿道与驿站便修葺完毕。此时的肖轩蔺已年近半百,是白河流域无人能及的富甲,他膝下两子。肖轩蔺派大儿子肖仲伯前往杭州设立轩蔺联合商会分会,将白河运抵杭州的货物进行分销,为了不让药材被药商转手倒卖赚取差价。肖轩蔺责成大儿子肖仲伯开设药材馆,起名泽山钟景堂,泽山药材质地上乘,价格公道,很快钟景堂生意便蒸蒸日上。而商会分会则低价收购苏杭刺绣、丝绸等苏杭特产运回川渝地区贩卖。肖轩蔺自然也不会放过成都这个繁华的商业城市,他派二儿子肖仲卿前往成都开设商会分会,设立泽山钟景堂分馆,并成立肖计钱庄。由于白河流域多山地,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白河流域居民在肖轩蔺到来之前一直靠着行脚商人零散的将山货挑出泽灵山到成都贩卖,换回粮食,或者依靠当地望族士大夫开设的粮庄,但价格相对较贵,百姓生活相对清苦。而肖轩蔺的到来无疑打破了白河流域居民世代生活清贫的僵局,他凭借敏锐的眼光与缜密的经营头脑,建码头、组建船队、成立商会、修葺驿道很快以泽山为中心的白河流域迅速富足起来。而后他让二儿子肖仲卿从成都运回粮食,沿白河流域的乡镇开设肖计米庄。由于肖轩蔺的经营,肖氏家族生意一直蒸蒸日上,很快肖氏便成为川渝地区首屈一指的富甲,川渝地区的商人们纷纷加入轩蔺联合商会,肖轩蔺之名传遍川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官府也对这富可敌国的商贾趋之若鹜。

    肖轩蔺早就厌恶官场黑暗,不愿与官府打交道,但是也深知为官之道,得罪不得。便让二儿子负责与官府往来,疏通关系。自己则陪着已经七十八岁高龄的老父亲在泽山颐养天年。六十岁有余的肖轩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除了每日在家研读药典之外,便随着药农进山采野山参。他发现泽灵山气候温润,适宜种茶,便让肖仲卿将峨眉山所产竹叶青引种至泽灵山,肖轩蔺熟悉茶道,深知自古高山出好茶,只有海拔较高的山峰才能种出上好的茶叶,便命人在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