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品盗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8章 惊天大案(十九)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黄元度紧盯着宋铮,似乎很喜欢看到宋铮惊慌的样子。

    宋铮脸色数变后,忽然笑道,“相爷,这么做有什么不好吗?”

    这次,换黄元度愣了。宋铮当面撒谎被他揭破,却很短时间内回复常态,出乎黄元度意外。但黄元度是何许人,他微微一怔后,旋即也笑了,“好!很好!只是我不知道惩罚你还是奖赏你!”

    这一次宋铮回话很快,“雷霆雨露,均是相爷之恩。”

    “滑头!”黄元度也绷不住脸了,面露微笑,“看到你一心为公的份上,我就不为你计较了。你虽然惯于走刀锋,却又很谨慎,以至数次能脱逃大难,也不得不说是运数。只是我还看不透,你到底想要什么?”

    “我?”宋铮嘿嘿一笑,“我只想在一条小河里畅快地洗个澡。可惜这条小河与大河连着,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弄得我经常没澡洗。我没有办法,只好到大河里溜达溜达,帮助各位爷看看,有没有掘河堤的。”

    “如果有人要掘河堤呢?”

    “那我只好把那个人逮住,装进麻袋里,去堵口子了。至于能否堵住,那是各位爷说了算,我只是各位爷手里的一个小兵,尽点人事。”

    黄元度上下又打量了一遍宋铮,“答得妙,的确是妙!可这河里鱼龙混杂,你如何去分清哪些是保河堤的,哪些是挖河堤的?”

    “说实话,有时候的确很难分。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去找管河堤的人。这河堤下边全是他家的庄稼,连整条河都是他的。所以,无论如何他不会是挖河堤的。靠着他,我也就安心了。”

    黄元度轻轻点了点头,“不错,你很聪明。只是这河里风浪太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呛水。水性再好,也有可能被淹死。”

    “那不还有相爷这里的大船嘛,相爷总不会见死不救吧?”

    “我这条船可漏水喽,也不知道能不能堵住。”黄元度摇了摇头。

    “哪能啊,相爷的船可是铁做的,结实得很。”

    “臭小子,还铁做的,你就不怕这船沉了?到时候连你也拖下去。”黄元度笑骂了一句。

    “相爷又笑话我,眼前这点风浪,都是小意思。只要你船上的船工不破坏,你这船永远沉不了。再说了,你是相爷,宰相肚里能撑船,啥能逃过你的手掌心啊?”

    “别给我戴高帽了。”黄元度摆了摆手,“一会儿到了国公府,你若有机会到处看看,就看仔细一点。”

    宋铮,“我看看?”

    黄元度瞥了他一眼,“既然国公府这么多人中毒,肯定会留下什么蛛丝马迹,你要看仔细一些,别漏了什么。”

    黄元度把“仔细”二字说得颇重,宋铮若有所悟。

    在黄元度的催促下,马车很快来到了国公府。只见国公府门外聚集了不少人,全是看热闹的百姓,冲着国公府指指点点。国公府的大门却是紧闭着,里面没有丝毫声响。

    宋铮扶着黄元度刚刚下车,就见一个老者焦急地上前拍门,“快开门!国公爷怎么样了?”

    里面传来了回话声,“外面的人听着,国公爷什么事也没有,只是偶染风寒,不方便见客。”

    “胡说八道,京城都快传遍了。快开门,让老夫进去看看。连老夫的声音也听不出来了吗?”老头一副斯文样子,不过,说出的话却很冲,看来是急了眼。

    “韦先生,实在不好意思,老夫人下令,不准任何人进来。”

    老者还要要拍门,宋铮上前,拍了拍老者的肩膀,“不周先生,我来吧!”这老者,赫然是逄通的至交韦不周。

    韦不周一回头,“原来是小郎啊,你怎么来了?”旋即,他又看到了宋铮身后的黄元度,微微一愣后,便轻哼了一声,身子往后退了两步。

    韦不周是传统儒学的代表,而黄元度提倡新理学,两人自然格格不入。当初还是黄元度撸了韦不周文院总教习的官帽子。

    宋铮没想到韦不周的脾气这么硬,敢给黄元度脸色,他不禁回头看了一眼黄元度,只见黄元度脸色平静,只是沉声吩咐,“宋统领,快叫门吧!”

    宋铮点了一下头,转过身来,拍门道,“里面的人快把门打开,宰相大人到了!”

    连说了两遍,大门才裂开一道缝,里面的人往外探了探头,慌忙把门打开,“奴才叩见相爷。”

    黄元度与宋铮当即进门,韦不周刚要进去,却被宋铮拦住,向着他摇了摇头。

    “宋小郎,你是什么意思?快让我进去!”韦不周怒道。

    宋铮还未说话,便听到黄元度吩咐道,“关上大门,没有我的吩咐,一个人也不准进来,一个人也不能出去!”

    那些奴仆们正缺主心骨,听到黄元度吩咐,连忙将连哄带架,把韦不周推出去,咣当一声,把大门关紧了,惹得韦不周在门外不停地大骂,仆人们自不去理他。

    此时,逄通的老伴儿已经来到了院内,见到黄元度后,轻轻一含身,“老身见过宰相大人。”

    黄元度连忙上前数步,虚扶了一下,“老嫂子莫要多礼,快,我去看看国公。”

    逄通的老伴儿谢氏,是其原配,年龄比逄通还要大两岁,出身于江南大家之一的谢家。当初太祖南渡,身边之人多与江南大家联姻。也正是这种盘根错节的联姻关系,使得大齐尽管军政内斗激烈,却能维持相对平静。

    谢氏不愧是大家出身,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虽然憔悴,却不失礼数。“有劳大人挂怀,大人这边请。”

    一路上,谢氏解释了一下情况。

    昨晚逄通精神不佳,以至凌晨时才昏昏睡去。今天上午,逄通起的迟,直到巳时方起身。由于没什么胃口,逄通便练了一会儿武。他早年从戎,武艺一直没落下,这么多年来,在寄情书画之余,一直没落下功夫,至今能挥动自己当年的铁枪。

    耍完枪后,逄通出了一身汗,洗漱后,便有了味口。国公府一惯午饭吃得早,所以,刚入午时,合府便开饭了。逄通吃了不少饭菜。哪知,吃饭后不到一刻钟,逄通便大呼腹痛,将饭全吐了出来,接着开始迷糊起来,最后昏死过去。下人一边去飞报在佛堂念经的老夫人,一边要赶紧去唤太医。

    作为当朝国公,常有一名姓习的太医住在国公府。没等这位习太医来到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