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夏晓晴也低估了自家的水平,以夏大姐的条件来说,其实还是很有优势的。在古代人们一直以来的观点都认为,读书人地位最高,农民次之,工匠再次之,商人最后。
赵家虽说有钱,但也只能算是最下层的阶级,虽然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商人的地位普遍提高,但在人们心目中商人还是低贱的,毕竟几千年来存在于脑海中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夏家虽说家境不够好,但祖上出过举人,夏父也有功名,算得上书香门第了。夏父又当过学馆先生,夏家在柳树村的名声也好,夏大姐是完全不愁嫁的。
“婶子,那赵家少爷自己愿意娶亲吗?”夏晓晴还是想问清楚。
“傻丫头,赵家少爷年纪也不小了,有啥不愿意的。”娶亲本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里用得着赵家二少爷自己同意。
“二娘子,其实这事,得等我嫂子和赵家说定了才好跟你说的,只是你今天来,我一高兴,便没忍住话。”秦赵氏突然有些担忧,如果成了倒是好事,但如果自家嫂子和赵家没说成,自己又告诉了夏家,那可就糟了。“今天你先听个信,别急着给你爹娘说去,到时办不成可就坏事了。”
秦婶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夏晓晴倒觉得这是正常的,相亲都是双方的,自然要先看看条件,对方看不上也是正常的。
夏晓晴觉得今天得了信,反而更好,自己也可以先提前去赵家瓷器店,考察未来姐夫一番。
“婶子。我知道事情的轻重,等你得了准信,到时我在给我爹娘透信。”其实夏晓晴也不知道该怎么给陈氏说,自己都还是半大孩子,去跟爹娘说大姐的婚事,肯定会被骂说不懂规矩地。
“想来这几天就会有消息的。我嫂子也是个利索人。有啥事说干就干。等有了消息,我就派人来通知你。”秦赵氏知道嫂子的性格,说不定已经给赵家说过了。
“婶子,那到不用专门派人来说。你有信了直接给刘家人说就成,他们会通知我的,我知道了就马上过来。”直接上门来说。被爹娘知道了就不好了。夏晓晴还没想好怎么让爹娘知道这事,看来这两天得认真思考一下,万一真成了。怎么跟爹娘说去。
“也行,你等我消息。”
夏晓晴又和秦婶子说了去福满楼送货的事,安排好了一切后,就告辞离开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没过几天,秦赵氏果然让刘家给夏晓晴带了口信,让夏晓晴去秦家糕饼铺一趟。
夏晓晴从张把式那里得了消息,也没耽搁。马上就往秦家糕饼铺赶。
“二娘子,你来了。没想到这么快。”上午才让刘家传的话,没想到二娘子下午就来了。
“婶子,有消息了吗?”夏晓晴开门见山地问道。这几天她为了等消息,急的要命。
邻村的钱家前两天正是派了媒人来说亲了,夏家爹娘收下了庚帖,只说要先找八字先生算算看,才能答复。
夏家父母是出不得门的,但又没有把庚帖交给夏晓晴,让她拿出去找算命先生看,也没让她去请算命先生回来。就这么过了几天,夏晓晴看不出爹娘到底是咋想的,只盼着秦婶子这边的消息赶快来。
刚才接到张把式的传话后,夏晓晴交代二郎留心爹娘的动态后,就赶着过来了。
“二娘子,给你家道喜了。赵家老夫人对你家大娘子满意得不得了,想定下你家大娘子呢。”秦赵氏满脸笑容地说道。
昨天下午她家嫂子派人请她过去,她就觉得肯定有好消息。没想到果然如此,她才到姑姑家,就被嫂子拉着去了赵家。进了赵家门一看,赵家果然如嫂子形容的一样,是个顶顶富裕的人家。进了堂屋便看到赵家老夫人和赵家的女眷们早就等在那里了,秦赵氏和嫂子一起给赵家老夫人请安,老夫人赶紧让她们做下说话。
秦赵氏才坐下,便有丫鬟上了茶水糕点,秦赵氏发现那糕点还是她家做的,忍不住拿着帕子捂了嘴轻笑。
“秦嫂子,我们今天请你来,就想找你打听看看夏家大娘子的事,你嫂子说你和她家熟悉,你跟我们说说吧。”赵家姑奶奶问道。她也算是中间人,这话理应由她来问。
秦赵氏把话斟酌了又斟酌,才回道:“夏家大娘子家住在柳树村,家里爹是个秀才,以前也学馆当过先生,只是后来身体不好,便没有再授课了。大娘子的爹是柳树村的人,娘却是四川那边的人,是小时候搬迁到柳树村的,大娘子的外公以前还中过举人,也在村子的学馆当过先生。夏家的孩子都识字,夏家大郎隔两年也要去考童生了,听说功课也十分了得。”
“夏家家风如何?大娘子可会女红?”赵老夫人问道。经过二孙子上次的婚事,她是一朝被蛇咬今朝怕草绳,就怕又给孙儿说回来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子。
“夏家爹娘管得紧,一般不让大娘子出门,只让她呆在家里学学家事,做做女红。大娘子的绣工十分了得,学得她娘的一手好蜀绣。”二娘子的钱袋就是她大姐给做的,让秦赵氏都眼馋了。
“那大娘子长得如何?”赵夫人问着最关心的话题,儿子自从上次的事过后,就不近女色,不找个貌美的,赵夫人怕提不起儿子的兴趣。
“夫人,这夏家大娘子长得可好看了,现在年纪还小已是一个美人胚子,等成了亲张开了眉眼,还不知美成啥样呢。人们都说四川出美人,大娘子她娘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人,大娘子又跟她娘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怎能不漂亮。”秦赵氏没见过夏家大娘子,这是想着二娘子的样子说的。平日给人说亲说惯了,好话张嘴就来。
“那就好,那就好。”赵夫人连声说道。
“秦嫂子,你说夏秀才身体不好是怎么一回事啊?夏家现在靠什么为生啊?”赵家姑奶奶比起其他的,更关心夏家的家境。
“夏秀才去年得了哮症,当时病得厉害,现在已没有大碍了。夏家有十几亩地,还在刘家村有办了个养鸡场,专给镇上的酒楼送鲜蛋和鸡肉,家里生活还算是富裕。”秦赵氏知道二娘子每次赶集都要来给爹娘买药,也问过一次,二娘子也说了爹娘的病没有大碍了,只是需要吃些补药保养。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