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那小厮带就着,一位穿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出来。那中年人正是昨日买笋的李管家,看到等在门口的夏二郎,便问道:“竹笋带来了吗?”
“带来了,都是最新鲜笋。你看看?比昨天的笋还要好。”夏二郎从背篓里拿出竹笋,递给李管家看。
李管家翻看了一下,就叫小厮收下竹笋。然后拿出钱袋,数了数,递给夏二郎道:“五斤竹笋,一共一百一十文,昨日付了十文订金,剩下的就当给你一百文,你数数吧。”
夏二郎数了钱,给李管家作了个揖,“谢谢,李管家,下次还要笋就再来找我,我都在巷口摆摊。”
李管家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要买笋,回来找你的。”说罢就准备进屋。
夏晓晴见李管家转身要进去,赶紧从背篓里拿出一坛腌笋,说道:“李管家,稍等。”
李管家疑惑地看着把他叫住的小娘子,又看看一旁的夏二郎,问道:“还有什么事?”
“李管家,多谢你照顾我家生意。这是我家做的腌笋,也准备拿到集市上卖,请你先帮我们试试味道。这坛你拿回去尝尝,要是觉得好,以后还请你多照顾我家生意。”夏晓晴一边说道,一边把坛子递给李管家。
李管家看着夏晓晴的举动,觉得眼前这少女年纪虽小,说话却极有条理,又通人情世故,心下便觉得满意,原本严肃的表情也柔和下来。
“行,我就帮你尝尝味道。”李管家揭开盖子,用手夹出一片,放进嘴里尝了尝,眼睛一亮,连声说道:“不错···不错···,比平日的腌菜味道好多了。”
“李管家,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腌笋肯定卖得掉。”夏晓晴赶紧恭维道。
夏二郎在旁边看见二姐,把卖钱的腌笋送给李管家,心里觉得不舍,却也不敢打断二姐的话,他想二姐这样做肯定有什么原因才是。
“这腌笋怎么卖?”李管家觉得这腌笋香脆爽口,应该也会受到老爷的喜爱,自己又受了礼,所谓吃人嘴短,想照顾一下她家生意。
“这腌笋二十五文一坛,每坛里面有腌笋一斤。不管是下酒、配馍都好吃。”夏晓晴赶紧推销到。
“比平时的腌菜贵这么多?平时一斤腌菜最多五文钱,一斤鲜笋也不过二十二文,腌制一下就要涨三文,不值得,你这腌笋价格太高。”李管家掂了掂手里的坛子,确实有一斤的分量。
“李管家,一坛腌笋二十五文算不上高。我家每做一斤腌笋要耗鲜笋一斤三两,还要加上许多种调料,在加上装腌笋的坛子一个两文钱,算上做腌笋的人工,比起卖鲜笋其实还亏我们了几文钱。”夏晓晴慢慢给李管家分析道。“只是集市五天一次,才做了腌笋来买。”
李管家在心里一算,确实如此,“这样,我再买坛腌笋,如果老爷夫人吃着好,我在派人来寻你。”说罢又数了二十五文钱给夏晓晴。
“谢谢,李管家。我们今天也会在巷口摆摊。”夏晓晴赶紧道谢,又从背篓里拿出一坛腌笋递过去。
告别了李管家,夏晓晴和夏二郎往平日摆摊的巷口走去。
“二姐,你为什么要把腌笋送给李管家啊,可以留着卖钱的。”夏二郎问道。
“这叫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送坛腌笋给他,他自然会记着咱们家的笋,下次还会来买的。你看李府这么气派又有钱,以后我们有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卖卖看。”夏晓晴知道管家就等于是个执行总裁,最不济也是个采购部经理,管理权限大着呢。
“我知道了,二姐。”夏二郎觉得二姐的话很有道理。
“二郎,今天不是赶集日笋能卖得掉吗?”赶集日那条街确实是人山人海,但平时会有人吗?
“能卖掉,平时那条街上也有人摆摊,都是镇子附近的农家,虽然没有赶集时热闹,但平时镇上人家买菜都上那儿去。”夏二郎回答道。
想着背篓里剩下的三坛腌笋,夏晓晴还是准备去其他地方推销一下,“那就好。二郎,这镇上哪里酒楼最多啊?”
“在南源街就有好几家,镇上最出名的聚仙楼就在那里。二姐,你问这干嘛?”夏二郎不解的问道。
“我想去酒楼卖卖我们家的腌笋,那条街离东大街远吗?你去过那些酒楼吃过吗?”夏晓晴继续问道。
“离东大街不远,过两个个街口就到了。我没去吃过,爹去过,爹说里面的东西都很好吃。”爹娘生病以前他很少能来镇上。
“那二郎,我们晚点卖完笋。去那些酒楼试试,能不能让他们买我们的腌笋。”夏晓晴准备再留下一坛腌笋当试用装,每个酒楼去推销看看。
虽然夏晓晴自从穿越过来就没吃过外面的东西,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吃食,到底是什么水平。但从底层农民代表周婶和高级打工者代表李管家吃过后的反应看来,这腌笋的味道应该是不错的。再想想自己这个吃遍山珍海味的现代人做出来的东西,能难吃到哪儿去,夏晓晴对自家的腌笋很有信心。
到了东大街,夏晓晴明显感到市场上人冷清了许多,卖种子、鸡仔、猪仔的农家都没有了,今天来卖的都是一些寻常蔬菜果子。今日来逛街买东西的人也少了很多了。
夏晓晴他们照旧把摊子摆在巷口,夏二郎又去向常婶要了水。兴许是昨日卖笋卖得好,今日也有不少人光顾,还有许多是回头客,带来的二十斤笋一下就卖光了。虽然许多人觉得腌笋的价格太贵,但胜在味道好,带来的两坛都卖光了,剩下的样品如果不是夏晓晴坚持,也要被夏二郎卖了。终于在收摊前,李管家也派小厮来订下了以后的货,让他们每隔两天送五斤鲜笋和两坛腌笋到李府去,把两人高兴坏了。
收拾好摊子,两人就朝南源街走去。和东大街不同,南源街都是茶楼酒肆,连客栈都不少,看来古代也兴搞成餐饮一条街,夏晓晴暗暗腹诽到。
一路走来,会仙楼、福绿楼、泰和楼、丰乐楼,取着各种吉祥名称的酒楼比比皆是。夏晓晴牵着夏二郎,把南源街来回走了个遍,然后选了一家生意属于中上水平的酒楼走进去。
看到有客人上门,酒保赶集扯着笑容迎了上来,定眼一看却是两个穿着粗布背着背篓的小孩,酒保每日来往交际一看便知这两人定不是来吃饭的客人,笑容一收欢迎的话到了嘴边便成了:“客人,请问来本店有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