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宋王在高台上演讲,下面乱轰轰的一片,心里十分不爽,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国情如此,把一大群未经严格训练过的农民,召集在一起,自然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让他更加不爽的是,张佑辖下的那支队伍纪律严明,队形整齐。心说别人都是拉两农夫出来的,你把这正式军队拉出去干什么?煊耀自己辖下兵强马壮,军力强大么?于是,理所当然的,张佑被点了名,被指派了先锋官职务。
所谓的先锋官,并非是军队里的常见官职和军衔,而是每次军事行动时,军队动员聚集后,由君王或者主帅临时指派,主要任务是,为主力大军探路开路。即明清小说里说的,逢山开路,逢水架桥。保证大军顺利前进。
先锋官要带着一小部分军队在最前面先走,当然是最为危险的。敌方的阻击,埋伏,狙击等打击手段,最先当然会落到先锋官和先锋部队头上。张佑不太愿意当这个先锋官,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能公然违抗军令,只好大声应答道:“是,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广场上众人听了张佑这个回答,爆出一片轰然大笑。很多人笑得几乎站不稳身子。高台上宋王(好吧,以后称他为越宋王)眼睛一瞪,喝斥道:“张佑,你作什么怪?”
张佑感到很委屈,他根本没想过作什么怪,他说的,是二十一世纪,军人面对上级的命令,标准的回答嘛,真不知道怪在何处,为什么大家都笑成那样?
笑过之后,张佑便去越宋王那里,接过临时官职性质的先锋官印,带着自己旗下五那五百名士兵,乘坐舟师部队的舟船,从会稽后海港口码头上船,向北方琅邪港驶去。
这琅邪本是吴国在齐吴边境地区建立的屯兵要塞,用于防范齐国的南侵。当年越王句践灭吴称霸之后,为了更好的控制和经营北方,于句践二十五年,从海路迁都琅邪,力压中原诸国。
不过,这琅邪毕竟属于边境之地,国都立于此,于处理内政十分不便。后来越国势力哀落,霸权式微,立国都于此,便使得越国庙堂对核心地区控制十分不利,导致了变乱不断,终于在越王翳三十三年,迁都于吴。又几经变乱,在越王无颛时,把都城迁回会稽。
此后,两代越王无颛无疆都一直在会稽统治全国,认真处理内政,发展经济,缓和国内的各种矛盾,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使得越国国内,又是一片百业兴旺,生机勃勃的气势,倒也恢复了几分当年句践时的盛况。而琅邪则是作为一个陪都和军事前进基地而存在。
几天后,张佑率领的先锋部队,分乘十几条舟船,到达了琅邪港口,在琅邪港口码头下船,在这儿作最后一次休整。
此后几天,主帅宋王率领的主力部队,也乘坐舟船陆续抵达。当部队全部抵达后,张佑已经在这里休整了五天,补充了衣服粮草,稍微适应了这北方的气候。于是,主帅宋王再次下令张佑出击。
在齐越边境地区,齐国修建了一道南长城。开始这南长城是抵挡北上的吴国人,后来吴国灭亡,齐人本来想拆了这南长城的,但是很快齐人发现越人更加的凶猛,连忙把这南长城修得更加的高大牢固,用以抵挡越国。说起来可笑,秦汉以后,中原只知道抵抗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侵袭与骚扰。但是在先秦时代,南方的楚吴越等国也是北方的严重危胁,以致他们也不得不修长城来抵挡。
不过,那一道陆上长城,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张佑带人再次乘船,从海上绕过了那齐国国境边上固若金汤的长城,便向齐国沿海岸边驶去。
齐国虽然也是东临大海,但是他的主要眼光,一直盯着中原,对沿海和海外的兴趣,远远没有越国来的大。这自然也导致了齐国在航海和舟船方面,远远不如越国,在海军舟师方面,当然也无法相提并论。
因此,齐国虽然也组建有一支舟师部队,但是规模比起越国来,小得可怜,只能用于近海巡逻,防止一般海盗是够了,但是越国舟师部队,那就远远不够看了。
因此,一得知越国舟师来了。那些齐国舟师死活就不肯出海了。开什么玩笑?两军打仗,在陆上打的话,一旦打不过,还可以四散逃跑。但是在海上对上越国舟师的话,铁铁是要整船整船被打沉的,到时候,根本就无路可逃。
齐国方面的主帅无奈,只得下令在沿海地区严防死守,不许越人上岸。可是齐国沿海海岸线那么长,手里的那一点军队像是撒胡椒面一样撒下去,哪里能够盯防得过来?
张佑在一个当时叫安陵的地方,找了一处海湾,悄无声息的登陆上去。然后一方面派人去向主帅宋王回报,一方面向内陆深处挺进。
走了不到两里路的样子,张佑便看到了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上面长满了麦子。那些麦子都是一幅将熟未熟的样子。但是,现在既没有人播种,更没有人收割。
张佑有点傻眼,他前世今生一直都是在南方水稻种植区生活,而水稻三四月份下种,九十月份收割。所谓的春耕秋收是也。可不知道麦子是十月份下种,来年六月份收割,跟水稻完全不一样。他没想到这里现在既没耕也没收,这怎么破坏人家春耕啊?
队伍当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北方。面对这种情况,也都十分惊奇,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为自己增长见识大感兴奋。
正在这时,前面远处有几个人,看他们的打扮,显然是本地的那些老农民,手里还分别拿竹枪木矛之类的武器,小心翼翼地走过来,站到前面七八十步远的样子,对着张佑这边大声喊道:“呔,你们是哪里来的,看样子,好像越国军士。”
张佑也大声回答道:“对,我们是越国军士,奉王上之命,来到此地讨伐奸佞。”
反正不管怎么说,先给自己找一个正义的理由,那怕正义得十分牵强。要不然,今儿个哥们岂不是要彻底扮演侵略者的大反派角色?张佑如是想到。
张佑的回答让两边的人都愣住了,你一支越国的军队,跑到齐国来讨伐奸佞?这哪儿跟哪儿啊?
武清来到张佑身边,悄悄地对他说道:“主上,这个,我们是奉大王之命,来破坏齐国春耕,以抑制齐国国力的吧?”
张佑说道:“我自然知道。但是,如果公然那么说的话,传出去岂不是名声很难听?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传出恶名,总归不是好事。我那么说,至少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