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按照固定的数字输送,丰年不增、灾荒不减,非常死板。
这就出现了有些离京师远的地方物质价格贵仍要按量上供,而离京师近的地方同样的物质价格便宜许多却无须上供的情况。各路地方官从上供的物资中克扣又通过增加其他赋税的方式把负担转移到百姓身上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同时,由于京师所需的某些物资常常从不盛产的地方取,又或在灾年的时候去强行收取,富商大贾趁机而入,控制市场,牟取暴利。
这样就造成了几个问题:诸路上供制度过于呆板,缺乏合理的计划性;上供虽岁有定额,消费却多寡无常,造成不必要的lang费;需求量大时,不能保证及时足额供应。另外发运司向百姓征敛赋税多行支移、折变,籴买时也不根据实际物产和供求状况,或多求诸不产,或贵买于非时,不仅成倍地加重农民负担,而且为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牟取暴利提供了机会,平白增加官府财政开支。
就拿王旁遇到的事来说:朝廷要发福利了,就可以叫发运使去买了。但是原来做布料的大商贾送货到朝廷要谋暴利就要贿赂官员,这些官员为了拿回扣就允许布料商运布料到京城,那就要花大笔的运输费了,运费是朝廷出,采买布料的钱也是朝廷出。
而茶庄上贡的茶就是另外一回事,三司某位负责下达漕运的官运,想起那茶来了,大笔一挥。或者说是为了讨好镇南王府,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林浩志遇到的问题,更是如此,他自己运到京城的东西,怎么比的上借着漕运运到京城货物商人的东西成本更低?再加上,真正的税收也的确是向林浩志说的那样。商贾大户联合了官员操纵市场,也难怪多数人只看到了现象,却没看到其中真正的问题在拿。
经过王安石这么一说,王旁算是彻底明白了。
“我记得父亲的均输法,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啊!”王元泽若有所悟的说道。
“哥哥,你不会才想到吧?”
“王爷你倒是想到了,可你的想方法和爹爹也不一样啊?”
王元泽说的没错,王旁开始的时候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但几件事下来,王旁越发觉得其中有些事,不能让王安石一根筋的按照老路去走。
“怎么?旁儿听了这么多如今发运司的弊端,难道对均输法还有异议吗?”王安石诧异的看着王旁。
异议到是有,王安石的均输法的方案,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相当于朝廷把发运司变成一个最大的买办。对于王旁来说,王安石的办法就是真正把市场变成计划经济。
这样好吗?王旁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