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总有一个女孩会纯真爱上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五月的鲜花 2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章 五月的鲜花 2

    2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学校决定我们高二班(学校高中部二年级的重点班,当时高中是实行春季招生和实行两年学制)到一个叫青木桥的地方去做社会调查,时间一个星期。冯美君在高四班,她也想去,但学校说她们需要加强文化课,想去也去不成。

    去的那天早晨,我背着铺盖,刚走到两村的交叉路口,冯美君已在那里等着了。她见我到了,满脸含着笑,端庄中而又有一点儿妩媚。她递给我一个大挎包,草绿色的。我一看,包里有饼干糖果和一些日常用品,还有一件当时价钱不菲的的确良衬衣和一条丝棉绸长裤。

    这女孩就是心细。我心里一热,还是她了解我 ,体惜我,知我的心。我想,她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让我动心喜爱的女孩,我一定要珍惜她,爱护她,好好待她。只许她负我,不许我负她。哪怕她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我都不能对不起她。

    “我等你回来!”她说。我看见她那依依不舍的样子,心里很受了感动。

    她接着又说:“你去了那里,要好好保重身体。一定要好好的回来。”

    “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回来的!”我说,“我不在学校这段时间,你要自己努力刻苦。学习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我回来再说’。”

    她使劲的点点头。这次去青木桥做社会调查,是学校校长亲自带队,班主任也去。分组到户是班长陆平平的职责。她把我和她分在一个组,专门跟着校长行动。校长去哪我们跟在哪,校长休息我们整理资料。她是公社书记的女儿,又是跟校长在一个组,村里把我们安排在住宿条件和伙食条件最好的家庭。跟着校长,我真是受益非浅。到一个人家,校长咳嗽两声我们就都拿出笔记本来打开,校长问什么,我们就往本子上记什么。走了三家,调查什么,问什么,我们就知道了程序。

    房东知道校长爱喝几杯,,每每中午就叫他的老婆炒香了黄豆,磕进去几个鸡蛋,加上盐,再切进去一些葱或韭菜拌匀,再回锅去煎,就成了又香又好吃的下酒菜。

    校长已经五十多了,眼睛近视的厉害,又不愿意戴眼镜。当时我们一个中学几十个教师,就只有一位姓钟的英语教师戴过眼镜。那时百姓对戴眼镜还不习惯,背地里会叫人四眼狗。我们做好的记录,他要拿着到离眼睛三寸远的地方才能看得清。看了两三家,发现没有多大出入,以后他便不再看。他抿下一口酒,夹一点黄豆鸡蛋到嘴里,很细致的品尝着。他与房东吃一顿饭要好久。酒后也是他午睡最好的时间。我们便不再打搅校长,自己去做自己的事。

    天已经很热了。我和陆平平不能睡午睡,两个人就坐着看书。陆平平看书的时候很用心,浓密的头发垂下来,除了耳根其余的脖颈全都遮住了,还要披到肩膀上。两道弯弯的美眉下,两只明澈的大眼睛认真的看着书本。那高贵而高挺的鼻子和雕凿得很俊美的脸上透露着思考。

    最近国内国际发生了许多大事,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来访问华和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尼的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报道。

    她是一个行事很端正且循规蹈矩的女孩,笑不露齿,文质彬彬。我们也有对数理化难题的讨论和探究,但都是轻言细语,从不高声。那天晚上她说了我和朱亚文“浪”以后,那“浪”字便没有再从她的嘴里说出。朱亚文几次到这里来,本想要跟我说点轻松的话题,但一见陆平平那认真而心无旁骛的神态和我不苟言笑的神情,什么也不敢说便离开了。她从不吃零食,以致于我放在挎包里的零食我也不敢拿出来吃。她每天换一次衣服,什么服装穿在她身上都美观好看。我也每天换一次衣服,我只有两套衣服轮着换。每到我换上那套白色的确良衬衣和丝棉绸长裤时,她都会欣赏的多看几眼。人靠骏马马靠鞍,俊美翩翩少年郎。男长二十女长十八,我们都到了花一样的年华。在她的面前我常常会莫名地生出自卑心理,以她的家庭对她的教育和养成,能成为她白马王子的必然是那些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的人。而我们这些普通农民家庭出生的人,哪得青云之路?

    我们也聊天,聊一本当时在我们学生中传阅很广的旧连环画《彩搂记》,聊科举。旧时代读书人以读四书五经为主要途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忠君报国为核心价值,通过科举入仕途,产生了像吕蒙正那样的“身在寒窑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幸运者。他“此花凡夫不许采,得与蟾宫折桂人”的底气,和“春风得意马蹄疾”,敢于傲视豪门的骨气,全仰仗着他对科举的自信。而在我们当时,别说考试做官,更连科学报国的梦都全被砸碎了!

    陆平平说的很少,只是静静的瞪着明澈的眼睛看着我听我说,也许是她优越的的家庭她的出生不会面临这些问题。我不会像某些作家那样把那些出生干部家庭教育养成得很好的子女骂得一无是处,但凡我能像我村的祖先那样,金榜题名,走人仕途,我优先考虑的终身伴侣一定是陆平平这样的女孩,因为自古“妻贤夫祸少”,纵观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那些在官场不得善终者除了自身不正,妻室缺乏修养酿祸的也不少;而像陆平平这样政治成熟而又严于律己且聪明通达的人应被视为夜明之珠,何况她再通过学习就能成为前途无量治国安邦之才。

    宰相之女刘翠屏,因彩楼配诗,慧眼识得金镶玉,才有彩球砸中吕蒙正,虽其贫贱而不悔不弃。也全凭了科举给了下层寒士一个出身的通道。一个国家要走向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必须有两条通道:一是给那些有政治才能的人通过考试得以实现其抱负施展他们治国安邦的才能;一是给那些抱荆山之璞的有自然科学才能的人通过考试进入高校培养使之成为国家建设的能够兴邦的有用之才。

    “刘翠屏是有眼光的,她的文化素质也很高。”她说。

    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谈话的切入点。

    “不过,”我说,“选择吕蒙正,她也冒了很大的风险。”

    “她的敢冒风险来自于她的胆识,来自于她的丰富的社会阅历,还来自于她的聪明睿智。你想,当时彩楼下那么多官家子弟,公子王孙,并不全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乏文章锦绣和有经天纬地才能之辈。但与吕蒙正比,是吕蒙正鹤立鸡群的优势征服了她。”

    “何以见得?”

    “你想想,刘翠屏的领头两句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